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5篇
  4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根据已获得的AP2/ERF基因片段,通过RACE方法获得一个香蕉ERF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命名为MaERF。该基因cDNA全长1 61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1 128 bp,编码376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保守的AP2/ERF结构域,基因组序列全长2 881 bp,含有一个内含子,剪切位点符合“GT-AG”规则;系统进化树表明该基因属于植物ERF转录因子家族的B2亚群。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香蕉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和叶中的表达量较低,而在果实和花中的表达较高;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表明,受尖孢镰刀菌侵染及低温胁迫后,香蕉中该基因表达明显上调,推测其在香蕉胁迫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绿僵菌对甘蔗螟虫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了4株绿僵菌对甘蔗螟虫3~4龄若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绿僵菌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先接虫后喷施菌剂时,菌株对甘蔗螟虫若虫致病力的强弱顺序为JF813HS1MA4JF883;先喷施菌剂后接虫时,菌株对甘蔗螟虫若虫致病力的强弱顺序为MA4HS1JF813JF883。在接种各菌株孢子浓度为1×108个/mL时,菌剂对甘蔗螟虫若虫的致死率高。其中JF813菌株对甘蔗螟虫若虫具有很强的二次侵染能力,HS1菌株在两种处理方式中致病力稳定。  相似文献   
93.
几种肥料对淡紫拟青霉E7菌株产孢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肥料对淡紫拟青霉E7菌株产孢量的影响,采用化肥尿素(F1)和芭田世界通复合肥(F2)、有机肥有机钾宝(F3)和奥普尔腐植酸有机矿化活性冲施肥(F4)对E7菌株进行处理。结果表明,E7菌株对这4种肥料都有良好的适应性,其中有机钾宝对E7菌株产孢量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并且一定浓度的奥普尔腐植酸有机矿化活性冲施肥、芭田世界通复合肥和尿素对E7菌株产孢量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
不同药剂防治香蕉枯萎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药剂,测定了9种药剂在PDA平板上的抑菌效果,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抑菌率。结果表明,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500倍稀释液在PDA平板上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14 cm、1.86 cm和1.51 cm,它们在土壤中抑菌率分别为85.19%、75.31%和54.32%,显著高于其他药剂。选用这3种药剂和溴氯海因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每株香蕉分别施用200 mL的上述4种药剂1000倍稀释液,连续施用3次,咪鲜胺、多菌灵和福美双的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64.65%、48.23%和45.71%,显著高于溴氯海因药剂的防效26.77%。这些结果为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注射鱼藤酮对C57BL/6N小鼠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影响。给小鼠皮下注射鱼藤酮(10 mg/kg)两次,间隔2 h,在第2次注射8 h后分离脑组织样品,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电化学检测器,测定了小鼠脑内多巴胺(DA)及其主要代谢物3,4-二羟苯酰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水平。结果表明,第2次注射8 h后,鱼藤酮处理组的脑内DA、DOPAC和HVA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高40.5%、544.4%和168.2%,差异显著(P<0.01)。实验显示,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6.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在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绿色木霉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及对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个土壤湿度条件下, 接种木霉后前4周均能显著降低镰刀菌的数量; 与对照2(CK-H06)相比, 处理(B2-H06)中木霉的孢子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第1、2周, 对照1(CK-B2)与处理(B2-H06)的镰刀菌含量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在第5周, 处理(B2-H06)的镰刀菌和木霉菌含量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97.
为有效评价生防菌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FOC4)B2的防病能力,通过对收集的生防菌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对筛选到的3株拮抗菌进行了抑菌观察、抗病谱测定、土壤抑菌能力监测及盆栽苗拮抗能力测定,并对测试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和16 r 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249个测试菌中有109个菌株在对峙培养中表现拮抗能力,其中有三个菌株A5-6, D7-16和CL7的抑菌效果较为稳定。显微观察显示:三个拮抗菌会导致病原菌B2的菌丝发育畸形、膨胀、胞壁增厚、部分形成泡状、内容物外渗生长,以及抑制孢子的萌发等显著影响。抑菌谱测试表明,菌株对包括FOC以内的其它真菌性病害抑菌率在60%以上,但对尖孢镰刀菌其它专化型抑菌率较低,仅在40%-50%之间。土壤拮抗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单独对土壤中FOC数量的控制有限,只能降低一个数量级,但对盆栽苗中镰刀菌的数量控制能下降到2个数量级。盆栽实验表明,菌株A5-6以72.3%的防病效果较D7-16、CL7 45.4% 、50.0%的防效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三个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鉴定表明D7-16为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A5-6和CL7也属于芽胞杆菌,三个菌株都是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潜在的良好生防资源,可作为生防菌做进一步的开发性研究。  相似文献   
98.
使用2株生防枯草芽孢杆菌A5-6,C10-1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以不同的接种方式对4~5叶香蕉组培苗进行根部接种,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这3种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植物产生抗性的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生防菌A5-6和C10-1诱导处理的叶片PAL,POD,PPO的活性均高于对照(CK),生防菌和病原菌混合接种处理的POD和PPO酶活峰值高于生防菌和病原菌单独接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99.
热带果树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改良及Southern bl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香蕉、番木瓜、龙眼为代表材料,建立一套适合热带果树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改良CTAB法。将提取各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后,分别以香蕉内源乙烯受体基因(AF113748)、番木瓜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DQ779922)、龙眼开花相关基因LEAFY(ADQ160214)为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杂交,3种植物的基因组DNA适宜上样量的60μg,杂交条带清晰,背景弱,说明采用改良CTAB法,能保证基因组DNA提取的浓度和纯度,符合Southern blot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
小桐子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桐子的种植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小桐子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储存时间(0、30、60、90 d)、发芽温度(10、20、27、35℃)、沙子含水量(2%、4%、8%)、播种深度(0、0.5、1 cm)、去皮处理(2端去皮、单端去皮、不去皮)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种子储存时间对小桐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10℃条件下小桐子种子不能萌发,在20-35℃范围内,种子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7℃时发芽率最高;沙子含水量为2%、4%、8%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7%、96%和48%;播种深度为0、0.5 cm时发芽率较高;单端去皮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结论]小桐子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最适沙子含水量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