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6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鲷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天然海域捕捞的黄鲷Taius tum ifrons进行驯养和强化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结果表明:野生黄鲷经驯化和营养强化培育,注射LHRH-A3和LHRH-A2 DOM催产后可有规律地连续产卵。产卵一般在12:00~15:00时进行,产卵期长达45~55 d。在培育水温20~22℃、盐度28~30时,受精卵经35~37 h完成胚胎发育,孵出仔鱼,受精率为90%,孵化率为87%~89%,孵出的仔鱼活泼健壮。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高温和白消安注射对星点东方鲀(Takifugu niphobles)成鱼生殖细胞发生的影响,设置32℃高温组、32℃高温-白消安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的生长、存活率以及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高温-白消安组的体重、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全长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在90.9%以上。高温-白消安组对生殖细胞的凋亡作用比高温组更加明显,卵巢基本看不到正常的生殖细胞,且有大量的吞噬作用造成的黄褐色沉积,生殖细胞凋亡造成的空白面积比例要显著地高于高温组(P<0.05);精巢中生殖细胞凋亡的精小囊占总的精小囊的比例高达100.0%±0.0%,也显著高于高温组空泡精小囊占总的精小囊的比例(P<0.05)。得出结论:高温-白消安组较高温组更易诱导星点东方鲀内源生殖细胞凋亡,从而可制备出生殖细胞移植的适宜受体。  相似文献   
53.
位于大西洋中的佛得角共和国距离西非的塞内加尔约500km,是一个由10个岛屿和5个小岛组成的火山群岛,有常住人口54.6万人(2008),总面积4033km2,海岸线长1020km,专属经济区(EEZ)734265km2。佛得角共和国潜在的国家渔业资源36000万吨/年~44000万吨/年。具有火山岛的性质,岛屿缺少大陆架,降雨稀少,全国平均降雨于量230mm,  相似文献   
54.
28 如何改善底质? 改善虾池底质,首先在放苗前必须做好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养殖需要适时投放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及沸石粉等改善底质.在淤泥较厚的池底,也可采用生石灰和铁矿(渣)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55.
初步研究了黄鲷(Dentex tumifron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根据养殖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可催产的初次性成熟最小雌性黄鲷为2龄,体长14 cm,体重110 g。按体长区分,20 cm以下的黄鲷雌雄比为1∶0.15;20 cm以上的黄鲷雌雄比为1∶0.45。每年有二个产卵期分别在3~5月和11月。黄鲷属卵巢发育不同步、分批产卵类型鱼类。黄鲷每个产卵季节的个体怀卵量为5 400-27 000粒,平均15 000粒左右。经催产后产出的黄鲷受精卵平均卵径886μm,平均油球径184μm。受精后围卵周隙约16μm。在水温20.0~22.0℃、盐度34的条件下,历时36 h 40 min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仔鱼。在养殖条件下,对3龄以上的黄鲷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比较适宜,诱导产卵的成功率较高。用15μg 5 mg/kg的LHRH-A2 DOM能有效地催产Ⅵ期性腺黄鲷产卵。水温等环境因子的改变能使黄鲷春季产卵比自然海区的黄鲷提前1~2个月。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孵化后第4天至第37天黄鲷仔鱼的观察,研究了各个发育时期的外部形态变化和鳍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尾部腹面的色素随体长的增加而变化明显。尾柄部背缘出现色素是黄鲷仔鱼的重要特征之一。尾鳍、胸鳍的鳍褶孵化后即出现,分别在26、33日龄出现鳍条;背鳍、臀鳍鳍条在28日龄开始发育,33日龄出现鳍棘;腹鳍在33日龄时出现鳍褶,35日龄出现鳍条。前鳃盖骨后缘下角出现2个扩大且尖锐的棘,是鉴别黄鲷仔鱼的标志之一。人工培育下的黄鲷仔鱼发育较天然水域的个体慢。  相似文献   
57.
流速、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 d的饲养实验中,研究了集约化室内储水池养殖条件下,流速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按照流速,实验鱼分为4组:即流速分别为 V1组(0.12 m·s-1),V2组(0.16 m·s-1), V3组(0.20 m·s-1),和V4组(0.5 h流速为 0.20 m·s-1, 0.5 h流速为 0 的间隙式水流组)。水温在13.8 ~24.7 ℃变化。 在16.7~22.5 ℃的温度段内,随着流速增大,幼鱼的最终体重、体长、生长效率、净增重、每日生长率及日增重等指标均逐渐增大,饵料系数逐渐降低,其中西伯利亚鲟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关系式为GE=52.5 V + 69.567 (R2 = 0.997, P< 0.05)。尽管高流速V3组的特殊生长率(DGR)是最大的,但V3组在22.5~4.7 ℃之间和13.8~16.7 ℃之间时DGR是最小的。间隙式水流V4组(0.5 h流速为0.20 m·s-1,0.5 h流速为0)DGR和净增重(NY)不是最高,但其饵料系数(FC)和生长效率(GE)分别是各组中最低和最高的,而且在高温和低温段DGR均有比其他组升高的趋势。另外,水流因子与温度交互作用影响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本次四组流速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各不相同,在20.2~20.7 ℃之间。结果显示在设施集约化养殖中,V4组能够产生较好的效益。图2表2参22 关键词:西伯利亚鲟; 生长; 集约化养殖; 流速; 温度  相似文献   
58.
~~利用室内水泥池培养蒙古裸腹(Moina mongolica Daday)的研究@陆建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上海市军工路300号邮编:200090 @夏连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上海市军工路300号邮编:200090 @谢立峰$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中国浙江省舟山市邮编:316000~~~~[1]张道南等,1983。利用啤酒酵母活菌株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研究。水产学报,7(2):113~124 [2]何志辉等,1988。蒙古裸腹在我国的发现和分布。大连水产学院学报,3(2):9~13 [3]何志辉等,1998。海水中大量培养蒙古裸腹的研究。水产学报,(22):1…  相似文献   
59.
影响锯缘青蟹幼体成活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海捕和养殖的锯缘青蟹抱卵及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对幼体饵料营养强化、适口性、幼体的培育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诲区捕获的亲蟹其抱卵率和幼体质量要好于人工养殖的亲蟹;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为28~33,最适温度为26~30℃;幼体\期和大眼幼体时期摄食的饵料以边缘毛状的活体为佳,便于抱握;涵状幼体、期起应降低苗池中的直射光,投饵多餐少量.增加附着面积.可降低相互残杀率。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介绍了利用室内水泥池培养蒙古裸腹溞的实用技术.结果表明(1)在水温25±2℃,盐度25‰,投喂小球藻和酵母,连续充气培养的条件下,蒙古裸腹溞生长繁殖稳定,生产效率较高;(2)经过1 4天的培育,1号,2号,3号水泥池蒙古裸腹溞分别从接种密度285个/L,237个/L,185个/L,达到5177个/L,4147个/L,3096个/L;(3)利用3只36m3的水泥池培养蒙古裸腹溞59d,收获蒙古裸腹溞总产量527.9kg;(4)采用交替式连续培养蒙古裸腹溞,培养期间每天采收蒙古裸腹溞总量的20-3 0%,而蒙古裸腹溞增殖和收获能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