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利用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了性能良好的活性炭。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中心复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项回归模型建立和参数优化,并通过低温液氮(N2/77 K)吸附测定较优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利用氯化锌为活化剂的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活性炭的较优工艺条件为:氯化锌与绝干木屑的质量之比(锌屑比)值3.00,研磨时间10 min,活化温度584℃,活化时间2.5 h,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 262.47 mg/g。  相似文献   
32.
为了减少猪粪中氮、磷和小分子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正在建立猪日粮需求量与饲喂量之间的较好平衡,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的研究也已经开始。分阶段饲喂并调整日粮的氨基酸水平使其达到较好的平衡,猪粪中氮的含量就会实质性地减少。猪日粮中低含量的氮能减少猪粪中氨气的散发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恶臭复合物的排泄量。分阶段饲喂对排泄物中磷的减少也有一定效果。虽然饲料中磷的低消化率引起了一些问题的出现,但是在日粮中补充植酸酶和高消化率的矿物硫酸盐可以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同样,低铜低锌日粮明显地降低了猪粪中铜和锌的含量。从畜牧业的长远前景看,提高日粮养分的利用率是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3.
干的番茄渣,作为番茄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常在肉鸡饲料中作抗氧化剂。在饲喂试验中,添加番茄渣的小鸡体增重、料肉比和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番茄渣可以作为维生素的来源饲喂肉鸡,以减少在加热和长期冷冻时肉中的脂肪氧化(脂肪衰败),延长保质期。番茄的副产品中不胞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番茄渣是脱脂的且没有损失维生素E,从而将氧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4.
粗硫酸盐松节油精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粗硫酸盐松节油是硫酸盐法制浆生产的副产品,因其含有许多硫化物故有恶臭味和较深的颜色,不能直接使用.为扩大其用途,须对其进行精制.本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先用多种酸进行预处理后,再用4%用量的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经水蒸气蒸馏后达到脱色除臭的精制目的  相似文献   
35.
在广东高州水库灌区建立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新增灌溉面积2.85万hm2,改善灌溉面积1.07万hm2,节水用于增加对工业和生活的供水,满足供水需求。工业、城市用水价格中增加农业节水补偿费用0.03元/m3,形成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城市发展,工业城市受益反哺农业的良性运行机制。结果表明,该机制使农业用水向效率高、产值高的工业用水和日益增长的生活用水合理转让,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6.
采用竹屑、骨粉及膨润土三者混合,经炭化活化制得炭陶除氟吸附材料。研究原料配比、升温速率、活化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对除氟吸附材料平衡吸附容量及除氟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炭陶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活化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增加,炭陶除氟吸附材料的平衡吸附容量及除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同时,炭陶除氟吸附材料在除氟过程中,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这种协同效应大大提高了其除氟性能。在相对较优的试验条件下,炭陶除氟吸附材料的平衡吸附容量为2.214 mg.g-1,除氟率为88.56%。  相似文献   
37.
以毛竹粉为原料,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98%浓硫酸为反应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液化制备竹粉生物质油。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液固质量比4个因素对竹粉液化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原料、液化残渣及竹粉生物质油的表面官能团;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竹粉生物质油的化学组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竹粉液化率的影响都存在一个优选值,分别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0min、催化剂用量2%、液固质量比12∶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影响竹粉液化率大小的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验证试验,竹粉的液化率可达86.44%。试验制备的竹粉生物质油和固体残渣的FT-IR分析结果表明,竹粉中被液化的主要成分是综纤维素,木质素相对较少被液化;竹粉生物质油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油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醇类、酚类、烷烃类、酮类、酸类、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38.
“宝农34”系宝山区农业良种繁育场选育的粳稻新品种,2003年9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已申报国家品种专利(专利号200310109047.3)。本文将简要介绍该品种的特征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39.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通过硫酸水解得到纳米纤维素晶体(NCC),再将纳米纤维素晶体与聚乙烯醇复合共混制备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晶体复合膜,研究复合膜的热学性能,同时采用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仪器对纳米纤维素晶体及其复合膜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纤维素晶体直径约2~24nm,50~450nm长,呈棒状;由FE-SEM图可观察到纳米纤维素晶体与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但在较大添加量7%时,NCC出现部分团聚,与基体的相容性下降;由TG和DSC分析说明NCC与PVA基体可较好相容,形成了热稳定性较好的复合膜,但当NCC添加量较大时,由于团聚使复合膜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40.
以巨菌草(Pennisetum sinese)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纤维素分离过程以及得率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工艺优化试验。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Zeta电位测定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纳米纤维素的形貌、体系稳定性、谱学性能、晶体结构和晶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酸质量分数为50%,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50 min时,纳米纤维素的得率最高,达到75.4%。电镜观察纳米纤维素为棒状,直径约20 nm,长度100~200 nm;XRD图谱表明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度较巨菌草纤维显著提高;与巨菌草纤维相比,所制得的纳米纤维素Zeta电位明显增大,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