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桉树人工林冠层淋溶水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桉树人工林冠层对降雨水质的影响过程与特征,采用连续分程式林内雨收集系统采集水样,研究了6种不同林分人工林对冠层穿透水和树干径流水浊度、色度、pH值、化学需氧量(COD)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淋溶的第1阶段,3年生桉树人工林冠层穿透水(穿透雨深O~10mm)的浊度、色度、pH值、COD等4个水质参数的值分别为149.9 NTU、55度、4.97和85.5 mg/L,树干径流(径流量0-600ml)的4个水质参数值分别为192.8NTU、153度、4.76和117.8 mg/L,3年生桉树对林内雨水质的影响大于7年生杂交相思林、13年生马尾松林和软阔林.不同林龄桉树对林内雨水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1年生桉树林的最小,3年生的最大,7年生的居中.6种不同林分森林对林内雨水质的影响随淋溶的不断进行由强变弱.同一林分人工林其冠层穿透水水质优于树干径流.  相似文献   
92.
对广西南宁市郊芒果园内及其附近空旷地的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结果表明:①芒果园内的日平均光照度为7 528 lx,占空旷地的28.66%;②果园内日平均气温及日较差依次为23.5℃和5.6℃,相应比空旷地的低0.6℃和0.3℃;③果园内土壤浅层(0-20 cm)日平均温度为22.0-23.5℃,比空旷地的低2.0-3.6℃;④果园内日平均相对湿度为80%,比空旷地的高5%;⑤果园内日均风速为0.16 m/s,占空旷地的14.3%。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果园内外主要气象要素的最佳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3.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分年龄(8、14和28年生)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和各器官(除树叶和枯枝外)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和林分以14~28年生的增加量最大。林木各器官比例与林分年龄相关,林分年龄增加,干材和干皮生物量组成比例随之增加,而树叶和活枝则呈下降趋势。8和14年生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叶或根>皮,28年生则为:干>根>枝>皮>叶。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大而逐渐积累,8、14和28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0.17、112.98和247.61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26.92、60.27和155.72t·hm-2,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52、8.07和8.84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4.
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为桂西北地区营造马尾松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在南盘江南缘河谷地带,选择6、10、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设置土壤剖面,按国家颁布标准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0~100cm土层密度为0.997~1.606g/cm3,总孔隙度为42.56%~61.03%,通气度为4.36%-39.45%;0~40cm土层pH值为4.33~5.33,有机质含量为9.02~49.99∥kg,全N含量为0.54~1.58g/kg,全P为0.35—0.86g/kg,全K为6.69~20.68g/kg。[结论]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容重较大、通气性一般,土壤有机质以及N,P、K养分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95.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0~6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呈下降趋势,而0~20 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稍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为0.42~0.91);②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相差不大,在各土层中的差异也不显著(P为0.79~0.89);③土壤养分的变化,除桉树林的土壤全氮和速效钾(0~20 cm)含量比马尾松林低外,全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都高于马尾松林,而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和水解氮相差不大;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0~40 cm土层,桉树林与马尾松林的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交换性钙的差异均不显著(P为0.14~0.99),0~20 cm土壤全钾和有效磷以及20~40 cm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交换性镁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08)。说明桉树 林取代马尾松林后,经过10年的林分生长,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仍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加速土壤氮素消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交换性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对芒果园及其灌草植被荒坡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1-40cm深度的土壤及容重,芒果园为1.34-1.45g/cm^3,相应比灌草植被荒坡(1.46-1.50g/cm^3)低0.05-0.12g/cm^3;而在40-100cm深度。两者的土壤容重则基本等值(1.62g/cm^3)。0-100cm深度的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度、最大持水量和渗透速度的平均值,芒果园依次为50.15%、23.20%、34.28和1.77mm/min,分别比灌草植被荒坡高3.47%、5.22%、2.15%和0.75mm/min。说明灌草植被荒坡变为芒果园后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增加土壤水分渗透速度都具有较显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7.
98.
邓恩桉和巨尾桉在桂西北高海拔地区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高海拔地区引种桉树的生长状况,在桂西北900-930m的地段上引种邓恩桉和巨尾桉,分别对其生长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为:6年生邓恩桉和巨尾桉的平均胸径分别为18.53 cm和17.83 cm;平均树高分别为22.12m和24.03m;林分平均蓄积量为227.82 m3·hm-2和217.62 m3·hm-2;年平均纯收入分别为20998元·hm-2和19980元·hm-2。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在桂西北高海拔地区引种邓恩桉和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
2007—2012年,在东兰县板栗之乡建立毛板红板栗嫁接林分与未嫁接林分标准地进行结实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林分多年平均果实空苞率为2.98%,比未嫁接林分年平均空苞率(4.86%)下降38.68%。嫁接林分多年平均果实产量为1 554.2 kg/hm2,比未嫁接林分年平均值(194.2 kg/hm2)提高7倍以上。嫁接林分多年平均经济价值为15 541.7元/hm2,纯收入为11 791.7元/hm2,比未嫁接林分多年平均值(1 941.7元/hm2)提高7倍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毛板红板栗品种经过嫁接等集约经营管理后,其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0.
对桂东南不同整地马尾松幼林的水,土,肥流失规律及林木生长进行连续6年的定位观测研究表明,(1)不同整地马尾松幼林地的年平均水土流失量为:全垦(1354.8t/hm^2)>带垦(1142.5t/hm^2)>穴垦(1096.8t/hm^2),年平均养分流失量为:全垦(166.17kg/hnm^2)>带垦(76.27kg/hm^2)>穴垦(39.82kg/hm^2) ,(2)不同整地水土流失量的季节动态,主要受降雨量的季节分配所制约,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5-8月占全年流失癖量的78.2%-82.7%,(3)不同整地的林木生产量,以全垦最好,穴垦次之,带垦最差,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则以穴垦量大(2.99),全垦次之(2.57),带垦最小(2.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