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3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黑亚14号和Opaline亚麻为试验材料,选取无菌苗、初始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褐化组织5个阶段提取可溶性蛋白,通过对5个时期蛋白质进行SDS-PAGE分析,发现黑亚14号胚性愈伤组织在47ku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Opaline胚性愈伤组织在50ku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这两条特异性条带有可能作为各自的生化标记。  相似文献   
62.
本文旨在建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糙米、稻壳和秸秆样品中的氟酮磺草胺及其代谢物BCS AA10030和BCS-CS64946。样品经乙腈水溶液振荡提取,PSA、C18或GCB净化,U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氟酮磺草胺、BCS AA10030和BCS-CS64946在0.001~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0.997 0,检出限均为0.01 mg/kg,在0.01、0.05、0.1三个添加水平下,氟酮磺草胺及其代谢物BCS AA10030和BCS-CS64946在糙米、稻壳和秸秆中平均回收率均分别为88.4%~103.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9.3%,3种化合物在糙米、稻壳和秸秆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该方法能够满足水稻中氟酮磺草胺及其代谢物残留分析要求,适用于大量水稻样品中氟酮磺草胺及其代谢物的快速检测,为政府监管提供有效的检测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63.
为评价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在春玉米上施用后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通过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春玉米中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的残留量,结合中国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与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ADI),评估这些农药的风险商(RQ)。在0.01~0.55 mg/kg添加水平下3种有效成分及代谢物在青玉米、玉米、青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113%,相对标准偏差为0.4%~8.6%。开展1年6地规范残留田间试验,3种有效成分及代谢物的最终残留量在青玉米、玉米、青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中均未检出。普通人群对3种有效成分的NEDI分别为0.035、0.032、0.28 mg/(kg bw),RQ分别为5.49%、1.29%和44.8%。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在春玉米中的残留量在可接受范围,不会对我国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4.
为实现优质、高纤、抗病、抗倒伏育种目标,黑亚22号是以品系96034为母本,以法国品种Hernes为父本选育而成。原茎、全麻、种子产量分别6149.2、1607.1、631.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1.0%、23.2%和14.1%。全麻率31.3%,比对照高2.7个百分点。于2013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广。  相似文献   
65.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种植的亚麻品种,2020年对21份亚麻品种进行品种适应性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田间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荷兰引进品种Lissette表现最好,原茎产量达到6.42t/hm2,纤维产量达到1.60t/hm2,种子产量为595.83kg/hm2,国内自育品种黑亚23号和荷兰引进品种Melina次之,表现较好,均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可以适当加大种植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66.
为满足市场对优质、高产亚麻品种的需求,以荷兰亚麻品种AGTHAR为母本,以从俄罗斯引进的种质资源D95029筛选到的多胚单株D95029-7-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代单株选择,从其后代选育出优良品系H07020-2。该品系2013~2014年在黑龙江种植原茎产量6760~8333 kg/hm~2,比对照黑亚14号增产10.87%;纤维产量达到1649~2326 kg/hm~2,增产达极显著;2016年在安徽省参加鉴定试验,原茎产量6320 kg/hm~2,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增产15.75%,当年经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鉴定登记委员会登记,命名为华亚1号。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通过对中系品种932和日系品种7532在大蚕期高温饲养环境中进行24h长光照感光处理试验,了解长光照对化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日系品种7532的化性较稳定,对长光照处理不敏感。但长光照对中系品种932的化性影响很大,易趋于多化而诱发生种,以隔代长光照处理的影响最大,生种率最高达97.64%;同时,932品种受长光照作用所产的不滞育卵,在自然光照下正常饲养,化性得到恢复和稳定,生种率降至正常水平,可利用这一特性筛选出适合作为转基因受体的新品系。大蚕期连续多代长光照选育对932的化性有稳定的趋向,选择黑种继代,生种率显著下降,有利于筛选出适合蚕业生产所需的产滞育卵稳定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68.
69.
桂蚕12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亚热带地区抗BmNPV黄色茧家蚕新品种,于2022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结果显示,桂蚕12号结茧率97.26%,虫蛹生命率95.49%,分别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2.08%、4.4%。龄期经过与对照相仿。桑叶常规饲养中,该品种对血液型脓病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性。桂蚕12号万头产茧量14.314 kg,比对照高6.03%;万头茧层量3.000 kg,比对照高9.69%;茧层率21.01%,比对照高0.69%;一茧丝长911 m,比对照长4.11%;解舒率73.3%;鲜毛茧出丝率16.31%,比对照高0.55%;净度93.3分。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桂蚕12号单张产茧量35.78 kg,比对照高4.90%;健蛹率为96.55%,比对照高5.14%。  相似文献   
70.
亚麻是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是麻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亚麻耐盐碱性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首次以亚麻耐盐碱材料7000ha-1和不耐盐碱材料05-10为材料,对亚麻耐盐碱ISSR分子标记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反应体系,为下一步ISSR标记引物的筛选及应用于群体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