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3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本试验通过对中系品种932和日系品种7532在大蚕期高温饲养环境中进行24h长光照感光处理试验,了解长光照对化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日系品种7532的化性较稳定,对长光照处理不敏感。但长光照对中系品种932的化性影响很大,易趋于多化而诱发生种,以隔代长光照处理的影响最大,生种率最高达97.64%;同时,932品种受长光照作用所产的不滞育卵,在自然光照下正常饲养,化性得到恢复和稳定,生种率降至正常水平,可利用这一特性筛选出适合作为转基因受体的新品系。大蚕期连续多代长光照选育对932的化性有稳定的趋向,选择黑种继代,生种率显著下降,有利于筛选出适合蚕业生产所需的产滞育卵稳定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72.
桂蚕12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亚热带地区抗BmNPV黄色茧家蚕新品种,于2022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结果显示,桂蚕12号结茧率97.26%,虫蛹生命率95.49%,分别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2.08%、4.4%。龄期经过与对照相仿。桑叶常规饲养中,该品种对血液型脓病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性。桂蚕12号万头产茧量14.314 kg,比对照高6.03%;万头茧层量3.000 kg,比对照高9.69%;茧层率21.01%,比对照高0.69%;一茧丝长911 m,比对照长4.11%;解舒率73.3%;鲜毛茧出丝率16.31%,比对照高0.55%;净度93.3分。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桂蚕12号单张产茧量35.78 kg,比对照高4.90%;健蛹率为96.55%,比对照高5.14%。  相似文献   
73.
亚麻SRAP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多态性标记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亚麻SRAP反应体系中主要因子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了亚麻SRAP -PCR反应的优化体系;对戴安娜和宁亚17两个品种进行SRAP分析,筛选出19对具多态性的SRAP特异引物组合;本研究为利用以上两个品种构建我国的亚麻遗传连锁图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亚麻是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是麻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亚麻耐盐碱性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首次以亚麻耐盐碱材料7000ha-1和不耐盐碱材料05-10为材料,对亚麻耐盐碱ISSR分子标记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反应体系,为下一步ISSR标记引物的筛选及应用于群体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王福亮  黄文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11-6913
[目的]优化亚麻RAPD反应条件,筛选亚麻RAPD引物。[方法]DNA条带扩增采用PCR技术,条带的分离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成像利用紫外成像系统。[结果]试验优化亚麻RAPD反应条件:25出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Mg^2+ (1mmol/L),Taq酶1U,Genome DNA 50ng.dNTP 0.25mmol/L.RAPD primer1.5μmol/L。PE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7℃变性40s,37℃退火1min,72℃延伸90s,40个循环;72℃延伸10min。试验利用3个有代表性的亚麻品种从7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多态性好,重复性高的引物。[结论]该试验筛选出12条引物,并优化了亚麻RAPD反应条件,为亚麻的分子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来观察黑亚14号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方法。[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初始愈伤组织细胞有非常明显的液泡,细胞核被其挤压位于细胞的边缘一角,但仍可观察到核仁;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壁与初始愈伤组织细胞壁相比加厚,在靠近细胞膜的胞质区域里有较多的淀粉粒,且可观察到其内含有淀粉粒的叶绿体;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基本只能观察到液泡,几乎无其他细胞器;褐化愈伤组织细胞器崩解,基本没有细胞器。[结论]亚麻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可以作为反映愈伤组织细胞分化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77.
亚麻RAPD的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亚麻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Mg^2+(1mmol·L^-1),Taq酶1U,Ge-nome DNA 50ng,dNTP0.25mmol·L^-1,RAPD primer 1.5/μmol·L^-1。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0s,37℃退火1min,72℃延伸90s。40个循环;72℃延伸10min。同时利用3个有代表性的亚麻品种从7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多态性好、重复性高的引物,为亚麻的分子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24h疏毛率、各龄起蚕率及存活率等为选育指标,用饲料、实用型颗粒饲料及桑叶多种饲料结合,以个体选育和蛾区选育为重点对其原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累代定向系统选育。以未经人工饲料选育的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照,以各品种进行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及全龄桑叶育,调查累代人工饲料选育对参选品种人工饲料摄食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累代选育明显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中系品种经过多代选育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均达到较好水平,日系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适应性虽有提高,但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仍然一般。多数选育品种死笼率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蛹期的抗性;累代选育对品种的茧质(全茧量和茧层率)影响不明显;累代选育没有降低饲料育对蚕发育延缓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结果来看,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可明显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望选出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专养雄蚕与现行品种的差异性,在实验室开展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两个雄蚕品系的强健性比两广二号略好,虫蛹生命率、结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50kg桑产茧量分别高9.78%、6.11%;50kg桑产茧层量分别高19.64%、12.99%;万蚕用叶量少14.00%、5.47%;生产1kg茧所用叶量少8.96%、5.77%;一茧丝长、干茧出丝率、净度均优于两广二号。饲养雄蚕品种将有效地提高饲料转化率、亩桑生产效率和茧丝质量,实现蚕农与缫丝企业双赢和产业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耐寒相关基因进行转基因,可以提高植物的耐寒性。为使烟草提高耐寒性,本研究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ICE1序列设计引物,以拟南芥cDNA为模板克隆了植物耐寒基因ICE1(全长1485bp),经PstI酶切检测克隆到的ICE1序列和GeneBank公布的一致。为我们下一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