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际促生细菌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植物根际促生菌蜡状芽孢杆菌F06菌株对不同干旱胁迫下水稻汕优63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水稻汕优63为种植材料,研究了轻度(LD)、中度(MD)、重度(SD)3个干旱强度下接种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F06对水稻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与正常水分管理相比,干旱胁迫(DS)下水稻叶片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而干旱胁迫下接种F06可显著减缓Pngs下降,与不接种(NP)处理相比,Pngs分别增加7.67%、12.97%、18.14%和11.51%、16.63%、17.07%,且呈现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提高,增幅增大的趋势。干旱胁迫下水稻叶片初始荧光(Fo)、非荧光淬灭系数(NPQ)显著上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而干旱胁迫下接种F06可显著抑制FoNPQ升高和Fv/FmqP降低,明显改善水稻叶片光能转换效率。干旱胁迫下接种F06虽然不能改变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趋势,但可以有效降低其变幅。正常水分处理下接种F06虽然没有增加光合色素含量,但干旱环境下显著抑制了光合色素的分解或降低。干旱显著降低了水稻叶片和根系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增加了叶片中脱落酸(ABA)的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接种F06可显著提高叶片和根系中CTK的含量。【结论】由此可见,干旱生境下接种F06,可调节植物体内的激素含量,减少干旱胁迫下光合色素的分解或流失,提高光合速率,增强水稻在干旱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2.
高品质陆地棉与不同类型品种杂种的遗传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比较分析了高品质棉与高品质棉、常规品质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两类杂种的子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高×高杂种的株铃数和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高×常抗杂种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两类杂种的纤维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但显性效应对纤维长度也起较大作用。高×高杂种的F1子棉产量和株铃数具有正向超亲优势,高×常抗杂种表现为负向超亲优势;两类杂种的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具有较小的正向平均优势,比强度具有负优势。高×高杂种可以在保持亲本良好品质的基础上,利用产量和产量性状的正向超亲优势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3.
以‘南丰蜜橘’果园土壤为对象,分析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清耕条件下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生草后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 > 5 mm粒级团聚体居多(占比28.52% ~ 35.14%),而清耕对照处理以 < 0.25 mm粒级团聚体居多(35.51% ~ 36.86%);水稳性团聚体各处理均以 < 0.25 mm粒级团聚体为多(55.71% ~ 80.47%);大团聚体比重R0.25总体为黑麦草 > 白三叶草 > 对照。在0 ~ 10 和10 ~ 20 cm土层中,白三叶草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6.03%、106.8%和57.69%、31.25%,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别降低了13.29%和12.41%;黑麦草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别提高了140.41%、125.17%和82.69%、64.58%,PAD分别降低了12.85%和16.61%,表明生草处理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且禾本科类牧草黑麦草处理明显优于豆科类牧草白三叶草处理。生草处理较大幅度提高了0 ~ 10 cm表层土层水稳性团聚体中总有机碳和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且白三叶草处理明显优于黑麦草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团聚体MWD和GMD与1 ~ 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AD与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现出负相关。生草处理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改善果实鲜食品质,且白三叶草处理明显优于黑麦草处理。  相似文献   
34.
水稻新质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质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 6S系我室从CP2 3 1×奉新红米杂交F3 群体中发现 1株不育突变体选育而来。该不育系属早籼类型 ,3月下旬、4月下旬、5月下旬和 6月中旬播种 ,其播始天数分别为 78~ 80d、68~70d、65~ 67d和 5 5~ 5 7d。株叶形态好 ,主茎叶片数 1 2片 ,每穗颖花数 96;米质优 ;开花习性好 ,柱头外露率高达 82 .5 %。育性转换明显 ,且育性转换以温度诱导为主 ,光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属温光型 ,即高温长光不育 ,低温短光可育 ;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 2 3 .5℃左右 ,在南昌不育期长达 80d ;可育期结实率高。该不育系的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并具一定的广亲和性 ;配合力强 ,可配制出长江中下游早稻中熟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35.
开发了基于高性价比DSPMC56F8013的低成本异步电机控制平台,研究了一种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算法。该算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对电机参数依赖性小。文中提出定子磁链校正因子,用于补偿低速运行时由于一阶低通滤波器的使用而造成的定子磁链观测误差。新颖的转速调节器,保证电机在动态过程中以最大转矩运行。系统仿真和原理样机的试验结果表明,整个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36.
高品质陆地棉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品质陆地棉株型、产量及品质3个性状间的典型相关性。[方法]于2006年采用田间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26份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株型性状分别与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0.01显著水平,占总相关信息的69.36%和70.08%;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0.05显著水平,占总相关信息的51.36%,以上典型相关系数依次为0.8894、0.8979、0.7831。在这些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有:株高、主茎节距、果枝台数、衣分、衣指、比强度、麦克隆值、整齐度指数。[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于利用陆地棉株型和产量性状间接选择品质性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中长绒陆地棉主要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中长绒陆地棉聚合杂交品系主要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对绒长、比强度和整齐度影响居前两位的产量性状是衣指和株铃数;对马克隆值影响居前两位的产量性状是铃重和籽指;而衣分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最小。通过对衣指和株铃数的定向选择改良纤维品质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8.
全面增加农业投入促进江苏粮食稳定增长马康贫,顾建敏,黄文新(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江苏省是一个经济大省,又是一个粮食主产省,粮食生产的稳定持续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农业投入,对于粮食增长,则是必要的基本条件。2000年前,...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硅酸盐细菌与化肥配施对棉花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硅酸盐细菌能明显地促进棉花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增加果枝数、成铃和产量,改善皮棉品质,配合一定量的氮、磷、钾化肥施用效果更好.单施菌肥的棉株果枝数、成铃数和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2%、16.5%、30%,氮、磷、钾积累总量分别比对照高19.1%、19.5%、23.7%,并能明显地促进棉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0.
抗虫杂交棉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土壤测定分析,江西省棉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约为1.19%和0.096%,有机质低于长江流域棉区1.35%的水平;土壤速效磷(P2O5)含量约为18mg·kg^-1,属于缺磷较重之列;土壤速效钾(K2O)含量约为124mg·kg^-1,低于长江流域126mg·kg^-1的水平;土壤有效硼含量约为0.38mg·kg^-1,属于严重缺硼和潜在性缺硼的范畴。因此,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在安排间作套种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养地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