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东方百合鳞茎的山地膨大发育与养分积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东方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s)子鳞茎在浙江省缙云县大洋镇海拔800 m的山地培育,全程跟踪测定其鳞茎膨大发育的形态变化与养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百合种球自繁效果明显,至收获时平均鲜重达45.2 g,是栽种时的3.4倍;平均周径为15.5 cm,是栽种时的1.5倍;淀粉含量达到293mg·g-1FW,是下种时的近3倍左右,与进口球相近,品质达到了商品球的要求.蔗糖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多在60%以上,鳞茎在不同生育期的蔗糖含量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变化趋势一致.百合植株的叶片数量与鳞茎周径、鲜重和百合株高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为了确定肥西县黄白土田水稻种植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实施了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氮、磷、钾肥料折纯量,即N、P2O5、K2O分别为192.05 kg/hm2、67.5 kg/hm2、52.5 kg/hm2的配方施肥量,水稻产量达10380.59 kg/hm2,较不施用肥料处理产值增幅达87.73%,为水稻生产最佳配方施肥量。  相似文献   
43.
以来源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48份雄株为试材,对其倍性及其花粉性状进行差异性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8份雄株倍性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有2x、4x、6x 3种倍性类型,其中中华猕猴桃多为低倍性(2x、4x),2x占整个供试中华猕猴桃样品总数的72.09%,变异系数为35.48%,美味猕猴桃均为6x;美味猕猴桃的花药数整体上高于中华猕猴桃,但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整体低于中华猕猴桃。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8份雄株可分为4大类:Ⅰ类群花粉量变化幅度最大,所有样品每朵花花粉量为6 000~8 000粒;Ⅱ类群花药数最多且变化幅度最大,最大花药数与最小花药数样品均在此类群中,同时该类群还包含2x、4x、6x 3种类型倍性;Ⅲ类群花粉活力最高;Ⅳ类群花粉量最高且均为2x,花药数与花粉活力变化幅度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株倍性与花药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11。  相似文献   
44.
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构建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评价体系,利用DPSS软件对野生毛花猕猴桃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变异系数差异明显,其中可溶性糖变异系数最大,达41.34%;主成分分析表明,将6 个品质指标综合成3 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的82.629%的信息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9、13、14、12、55、4、60、15、57、25、58 号样品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优异,41、45、21、20、53、34、22、32 号样品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较差。本研究对收集的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找到了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3 个主成分,揭示了不同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5.
果树硼营养元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目前硼元素研究现状,为在果树生产上有针对性的使用硼元素提供参考意见及为其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归纳了果树对硼元素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点,详叙了硼元素对细胞壁结构及细胞内酶活性等的生理功能、硼元素与其他微量元素的关系以及硼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认为硼元素的吸收与转运存在三种形式,且在作物体内硼以酸的形式存在,并通过与顺式二元醇缩合成酯行使生理功能;硼元素对维持植物细胞壁结构,调节细胞壁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对果实产量、风味品质及贮藏性也具有一定影响;硼元素与磷元素、氮元素存在促进作用,与钙元素存在拮抗关系。指出硼元素今后研究重点,以期为硼元素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百合鳞茎形成与发育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在阐述了百合鳞茎生长发育特点的基础上, 综述了百合鳞茎形态发生与膨大发育的生理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鳞茎的形成生理与影响因子, 鳞茎发育过程中的养分积累与调控机制, 以及子鳞茎离体诱导与培养等研究进展, 并就今后鳞茎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江西省内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多样性。【方法】对江西省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开展调查和收集,分析花器表型性状变异和SSR遗传多样性。【结果】供试68份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雄花花器在表型性状和DNA分子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的变异和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9.19%,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为花粉量(53.41%),最小的为花冠直径(15.47%)。通过表型聚类分析,可将该68份种质资源分为两大类群,类群A可分为2个亚类,大部分样品聚为第1亚类,主要表现为花梗较短,花冠较大,花粉活力较高,花冠颜色为粉红;第2亚类总体表现为花梗较长,花冠较小,花粉活力中等。类群B仅有2份样品,其特征为花冠大、雄蕊数多和高花粉量,在DNA分子水平上,筛选到的15对SSR有效引物共扩增出87个等位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Shannon’s信息指数为1.04,多态信息含量为46.48%。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质材料分为3类。2种聚类结果相似,Mantel分析中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相关(r=-0.79,p0.05),SSR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结论】6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量、单花雄蕊数、花粉活力、花瓣颜色、花丝颜色、花梗长度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SSR分子标记分析与毛花猕猴桃花器表型聚类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毛花猕猴桃雄花的多种表型性状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揭示OSCA家族基因在猕猴桃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特征,为猕猴桃OSCA基因功能分析与猕猴桃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猕猴桃OSC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综合分析,通过q RT-PCR法分析它们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在中华猕猴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6个OSCA基因,它们不均等地分布于13条染色体上,其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响应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OSCA3在干旱、盐、高温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均较显著上调,OSCA8在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显著上调,OSCA1和OSCA14在低温胁迫处理下表达量显著上调,OSCA7和OSCA15均显著响应干旱胁迫。【结论】鉴定出6个受非生物胁迫显著诱导表达的猕猴桃OSCA基因,为进一步研究OSCA基因在响应猕猴桃非生物胁迫中的分子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为全面了解我国猕猴桃的育种成果,系统收集并分析了 1978-2018 年中国报道育成的 191 个猕猴桃品种(含品系,下同),并绘制了以主要品种为亲本育成品种的系谱关系图。育成的猕猴桃品种中,实生选种的147 个,(占76.96%),其他依次是杂交品种34 个(17.80%)、芽变选种8 个(4.19%)和诱变品种2 个(1.05%)。根据育成品种的种类分类,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101 个(占52.88%),其次为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54 个(28.27%);雌性品种 180 个,黄肉、绿肉和红肉品种分别占 46.67%、40.55%和12.78%;雄性授粉品种 11 个,占 5.76%。果实成熟期明确的 169 个品种中,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分别占 24.26%、43.20%和32.54%。191 个育成品种共涉及直接亲本 181 个,其中野生种116 个(占64.09%),遗传贡献值为 60.73%。通过对其亲本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红阳’和‘海沃德’的衍生品种最多,分别为18 个和13 个,为我国猕猴桃育种中最主要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50.
‘奉黄1号’猕猴桃是本课题组自主选育的黄肉中华猕猴桃新品种,具有性状稳定、生长势强、果形均匀、肉质细腻等优点。为了生产上科学正确地使用氯吡脲(CPPU)以提高果实品质,也为该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进行了CPPU最佳处理浓度和最佳处理时期的筛选。分别选用1.0 mL·L-1 、2.5 mL·L-1、4.0 mL·L-1、5.5 mL·L-1、7.0 mL·L-1、8.5 mL·L-1、10.0 mL·L-1 8个不同浓度和盛花后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40天、45天7个时期对‘奉黄1号’猕猴桃进行了CPPU浸果处理,对照组用清水浸果处理。待果实成熟时分别采集各处理果实样品,检测单果重、果形指数、糖酸、干物质、抗坏血酸、色素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最佳处理浓度和最佳处理时期。结果显示,2.5~5.5 mL·L-1 CPPU处理能显著增加果实单果重,提高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改善着色,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改善果实风味,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成熟。盛花后早期使用CPPU能显著地提高果实的单果重,但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和糖酸比则会随着处理时间的推后而逐渐增高。综合可知,对‘奉黄1号’猕猴桃进行CPPU处理的最佳时期是盛花后15天到30天,最适宜浓度为2.5~5.5 m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