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淡紫拟青霉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紫拟青霉作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生防真菌在大豆孢囊线虫和蔬菜根结线虫病害防治上开始推广应用,本研究测定了该菌抑制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效果,通过设置25、50、75、100kg/hm2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及5%涕灭威颗粒剂10kg//hm2计5个处理,以不施药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在小麦苗期,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和涕灭威处理后,小麦根内孢囊线虫幼虫数量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 在小麦生长后期(抽穗至扬花期),所有处理与空白对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100kg//hm2的防效最好,达到40.22%,这一剂量导致收获期土壤中的孢囊数量较对照减少59.82%,可见淡紫拟青霉在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上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2.
 为准确预测条锈菌流行小种在鄂西北地区的变异动态,本研究采用抗性组分法测定了CYR32、CYR33对当地主栽品种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决定鄂西北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寄生适合度组分依次为条锈菌的侵染能力、扩展能力和产孢能力;建立了小麦条锈菌寄生适合度属性3个主成份的数学模型;从总体结果看CYR32、CYR33均表现较高相对寄生适合度,且CYR32略高于CYR33,但相比感病对照品种和外来品种,供试小种对当地主栽品种鄂麦352和襄麦55表现出较低的寄生适合度。  相似文献   
33.
34.
对玉米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进行了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阿维·氯苯酰和甲维盐对玉米黏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适合推广使用;此外,通过测产发现,前期(大喇叭口期及之前)黏虫为害重的地块,若能选对药剂,及时展开防控措施,产量可恢复70%左右。  相似文献   
35.
襄阳市版图面积1.97万km^2,现有耕地41.46万km^2,其中水田20.56万km^2,旱地20.90万km^2,常年复种面积73.33万km^2,农作物各种病、虫、鼠、草等有害生物常年发生面积200万km^2次左右。一方面,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25%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25%氰烯菌酯悬浮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产量的影响,为该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我省在襄阳市和仙桃市进行了25%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7.
襄樊市小麦、油菜等秋播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6万hm2,水稻、棉花、玉米、花生、芝麻等春夏播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3万hm2。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变革,间作套种面积的扩大以及免耕田的出现,复种指数的提高,农田杂草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1农田  相似文献   
38.
襄樊市地处鄂西北,常年雨水偏低,土壤以黄土岗地为主。因除草剂使用受土壤气候影响较大,近3年来,药害事件发生频繁,笔者参与调查、鉴定、处理、调解药害事故纠纷20起,现就药害发生情况及处理办法提出自己浅显的意见,仅供同行们参考。1药害发生特点1.1药害涉及作物种类多,危害范  相似文献   
39.
鄂西北蔬菜病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陕、豫接壤的鄂西北地区地处中原腹地的南北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持续增加。其中襄樊市1995年蔬菜种植面积6.43万hm^2,产量281.1万t,而2002年种植面积推广至11.92万hm^2,产量达到459.2万t,分别比1995年增长85%和98.9%,年递增率平均为12%和14%。  相似文献   
40.
2007年稻飞虱是继2006年大发生之后的又一个大发生之年,发生面积40万hm^2(次),其中第2代8万hm^2(次),第3代20万hm^2(次),第4代12万hm^2(次)。防治面积达到100万hm^2(次),每hm^2平均挽回水稻损失2640kg,19.53万hm^2水稻共挽回水稻损失5.16亿kg,折合挽回经济损失8.25亿元。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