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4篇
  79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张家港市为例,在密集的大田采样和大田与企业周围采样结合的基础上,评价了该市土壤Cd、Hg、Pb污染状况;讨论了两种不同采样方式对土壤污染状况评价的影响;用土壤表层与底层重金属含量的比值(后简称元素比值)为指标讨论了不同类型企业对周围土壤重金属积累的影响.总的来看,张家港市土壤重金属整体平均值与环境背景值接近,明显低于国家环境质量(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和中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土壤污染限值(NY/T391-2000).但存在少数样点超标和超限现象,空间上有小面积高含量土壤分布,且主要局限于企业周围的小范围内.采样方式对土壤污染的评价有明显的影响,对Cd和Pb而言,大田采样方式下他们的含量要明显低于两种方式结合的情况下(p<0.05),而Hg元素则相反,当大田采样与企业周围采样相结合可使得土壤中Hg元素高含量的分布面积明显增大.绝大部分企业周围土壤样品的元素比值要明显高于大田采集的土壤.除冶金类企业有着明显的Pb单一聚集外,化工、电子类企业往往导致了多个元素的积累,企业对周围土壤存在复合污染的可能性.这些结果为该市或类似地区的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价、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2.
天山荒漠景观内蒸发地球化学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标  龚子同 《土壤学报》2004,41(2):161-169
天山荒漠景观内的蒸发地球化学垒可分为碳酸盐蒸发垒、石膏蒸发垒和易溶盐蒸发垒。这些蒸发垒沿天山山脉呈带状分布 ,自天山山脉至两侧盆地依次分布碳酸盐蒸发垒、石膏蒸发垒和易溶盐蒸发垒。土壤中碳酸盐的积聚导致Mn、Ti、Fe、V、Sc、Cu、Co和B等元素含量的降低。石膏的富集常伴随着土壤中B和Sr含量的增加。随易溶盐的大量积累 ,元素B的聚集非常明显 ,而Mn、Fe、Ti、V、K、Ba、Li、F和Zn等元素含量则明显降低。蒸发地球化学垒对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也有较明显的影响。碳酸盐的积累明显减低了Fe、Cu、B等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F元素在碳酸盐蒸发垒内CO2 -3 和HCO-3 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生物有效性较高。在易溶盐蒸发垒内元素B有较强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鄱阳湖流域典型区限制水稻产量的土壤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利鹏  黄标  孙维侠 《土壤》2015,47(4):675-681
影响作物生产的土壤因素会随着耕作管理措施的变化而改变,研究目前条件下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土壤因素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可以为作物的生产和管理提供重要决策支撑。本文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进贤县作为典型研究区,在全县范围内布点采样分析,获取51组土壤属性数据和野外水稻测产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用主成分表征研究区内主要土壤因子,并与水稻产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钾素因子、物理结构因子与水稻产量之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P0.05)、0.411(P0.01),成为当前研究区内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淹水条件下,土壤酸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导致的钙、镁等盐基离子流失可影响作物产量;稻田排灌体系的完善可以减弱土壤潜育化作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符明明  贾萌萌  胡文友  黄标 《土壤》2016,48(5):887-892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性质变化剧烈,其对作物吸收硒(Se)的影响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典型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土壤及对应植物样品进行取样分析,探讨高强度利用模式下土壤Se的存在形态以及不同蔬菜类型对Se吸收的差异,分析蔬菜Se含量与土壤Se存在形态及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对长期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Se的摄入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蔬菜可食部分对Se的富集能力表现为叶菜类(平均含Se量为60μg/kg,干重)根茎类(30μg/kg)茄果类(26μg/kg)。蔬菜可食部分Se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及有机结合态S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区域有机肥的大量施入引起的有机结合态Se含量的增加可能是降低Se有效性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泰国地处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中部 ,属热带季风气候 ,国土面积 51 4 0 0 0km2 ,以平原和山区为主。雨量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 ,每年 1 1~ 2月为旱季 ,3~ 6月为热季 ,7~ 1 0月为雨季。泰国土壤肥沃 ,果树种类多 ,产量高 ,周年供应不断 ,商品栽培的果树约30个科 ,6 0多种 ,如榴莲、山竹、红毛丹、凤梨、椰子、龙眼等均有大面积栽培。1 泰国龙眼的生产情况龙眼属亚热带水果 ,泰国北部气候适宜龙眼生长 ,主要分布在泰北的清迈、喃奔、清莱和喃邦等府 ,占全国栽培面积的 90 %以上。泰国龙眼栽培密度较低 ,一般为 1 0~1 5株 / 6 6 7m2 ,目前仍…  相似文献   
56.
强烈人为作用下城镇周围汞的空间变异及其积累迁移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梅  黄标  孙维侠  赵永存 《土壤学报》2011,48(3):506-515
研究土壤中汞(Hg)元素积累的空间变异和迁移转化规律对土壤利用、环境评价和污染修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选择经济发展迅速的苏南某地为研究区域,对土壤、水稻和大气降尘中的Hg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全汞平均含量达1 345μg kg-1,有效汞(HC l-Hg)平均含量51μg kg-1,水稻Hg平均含量20μg kg-1,大气Hg沉降量为5.13 g km-230 d-1。土壤和水稻高含量Hg主要积聚于城镇周边,随着与城镇距离的增加其含量逐渐减少。大气Hg沉降量在空间上变化不大。进入土壤中的Hg主要在土壤表层0~20 cm范围内富集,但直至60 cm深处依然存在积累现象,整个剖面土壤活性态汞和半活性态汞含量占全汞的比例变化不大。研究区土壤出现了明显Hg积累,导致水稻Hg吸收明显增加,不少样点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300μg kg-1)和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20μg kg-1),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较低的大气Hg沉降量和土壤积累的Hg已与土壤条件达到平衡的事实表明,目前Hg的积累已明显减少。今后应采取措施修复污染土壤或者通过改变作物种类来减少土壤Hg含量或抑制作物对Hg的吸收,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我国北方典型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系统土壤重金属积累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山东省寿光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系统为例,研究了As、Cd、Cu、Hg、Pb和Zn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趋势。结果表明:有机肥中Cu、Zn元素含量较高,而无机肥中Cd、Zn元素含量较高,但所有元素均未超过目前的相关标准。表层土壤中上述元素的平均含量均未超出《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3-2006)相应的标准限值,但Cd平均含量已接近评价标准。除了As和Pb元素外,表层土壤中Cd、Cu、Hg和Zn的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出现积累。在目前的重金属积累状况下,主要蔬菜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中国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处于安全级别。由于蔬菜生产最初均是在底层土壤上开始的,加之封闭的生产环境,表明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自各种农用投入品的输入,而各种肥料的高量输入是其积累的主要原因。今后对该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的环境管理,除了制定更严格的肥料重金属含量标准外,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控制各种肥料的施用量,这样既可降低系统养分过量盈余,又可控制土壤重金属的积累。  相似文献   
58.
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碱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尺度的盐化和碱化特征及其关系研究,对于充分认识苏打盐碱土特征和农业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嫩平原西部典型县市为研究区,在采集126份土壤样品的基础上,测定其盐化与碱化指标,分析了该地区盐碱化特征.松嫩平原西部盐渍土盐分组成总体上以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为主.Na+离子占土壤阳离子总量的比例多在70%以上,CO32-和HCO-3离子在阴离子中占优势.电导率(y)和土壤全盐含量(x)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098 5 x+0.174 2(R2=0.941),用电导率来表示土壤含盐量具有可行性.采集的样品中,盐渍化土壤所占的比例比较大,pH强碱性土壤比例较高.pH与总碱度呈指数关系(R2=0.967 7),土壤盐化的同时发生着碱化现象.不同土壤类型,盐土的电导率最高,其次是碱土和草甸土,pH均较高.耕地的盐碱化程度好于草地.本研究可以为松嫩平原盐碱土改良与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
邢喆  黄标  董成森  孙维侠  胡文友  田康 《土壤》2013,45(3):405-411
在2011年土壤采样的基础上,参照1981年沭阳县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对该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30年来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时空演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30年来,沭阳县农田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均明显增加,2011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12 g/kg和1.36 g/kg,分别比1981年增加了12.15 g/kg和0.61 g/kg,平均增加速率达0.41 g/(kg·a)和0.02 g/(kg.a).2011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与1981年相似,均呈现北部黏性土壤高而南部砂性土壤低、东部水田高西部旱地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质地是造成这种时空变异最主要的结构性因素,而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化是30年来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时空演变的主要人为随机性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由新菠萝友粉蚧危害引起的紫色卷叶病的病因、病原和抗性苗应用技术.[方法]通过小区试验、大田试验与示范开展紫色卷叶病的病因、病原、抗性苗抗病能力的调查鉴定,并研究其抗性苗的应用技术.[结果]紫色卷叶病是由新菠萝灰粉蚧危害引起,病原仍在进一步鉴定,但已排除真菌、细菌、线虫病害,该病不遗传给后代,大田剑麻植株发病后2~3年便恢复正常,然后遇粉蚧危害再次复发,可反复发病2~3次,6~9年后便产生抗性.使用海南昌江重老病区引进的第1代抗性苗进行种植和作母株扩繁,可有效控制该病,2代抗性苗抗性下降,不宜作母株扩繁材料;离开母体繁殖的抗性苗其抗性下降;收获叶片后(指常防虫)麻田长出的走茎苗抗性有所下降,不宜使用;抗性苗适宜冬、春季防治粉蚧1~2次,不能常防虫,否则,抗性下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剑麻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