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1篇
  15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50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国内外木薯科研发展概况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此文属综述类论文,但引用的文献均非正式出版物,因而本编辑部无法查考其中的数据与观点。作者称,本文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国际木薯会议资料及CIAT提供的有关资料整理而成的。鉴于作者系我国木薯育种专家、权威人士,故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发表此文。  相似文献   
102.
优质鲜食木薯新品种华南9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品种来源及生物特性 华南9号木薯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从1990年开始,利用海南地方收集的木薯优良单株,经无性系多代评选而育成的品种。于2005年作为饲料和鲜食作物,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华南9号。其株型紧凑,株高适中,顶端分枝角度小,分枝较短,株型呈伞状,一般分叉3~4个,顶端嫩茎绿色,成熟老茎外皮黄褐色,内皮浅绿色。顶端未展开叶为浅红色,裂片披针形,暗绿色,叶柄紫红色,叶节密。结薯多而集中,掌状平伸,浅生,薯块大小均匀,薯外皮褐色粗糙,内皮乳黄色,肉质黄色,薯形圆锥形。早熟,植后7个月可收获;高产,一般亩产可达2t;淀粉含量高,块根干物质含量40%左右,淀粉含量30%~33%;低毒,HCN含量30.5ppm,优质,可鲜食:适应性强,有较强的耐肥、耐瘠、抗风、抗旱、抗寒、抗病等适应性。适宜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3.
旨在采用消化试验研究后备母牛日粮植物源磷进食量与磷表观消化率的关系。试验选用体况良好、体重一致的西杂后备母牛[西门塔尔牛(♂)×中国黄牛(♀)]24头,随机分为6组,即试验1组、2组、3组、4组、5组和6组,每组4头,分别定量(3.50kg/d)饲喂6种不同磷水平的精料日粮,粗料(青贮)自由采食。使用麸皮调节日粮精料磷水平,各试验组精料磷水平分别为0.36%、0.40%、0.42%、0.46%、0.50%和0.54%;总试验期为30d,预饲期20d后进入正试期,试验最后7d全收集粪样和尿样。饲料样及粪样均测定其中磷和干物质含量,计算粪磷排泄量与日粮磷进食量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日粮处理间消化道磷的表观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随进食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消化道表观消化的磷量与磷的进食不是直线关系,而是呈现抛物线关系,在日粮磷水平为0.42%时,消化量和消化率达最大,即分别为10.5g/d和40.8%。  相似文献   
104.
通过采用覆盖地膜或遮阴网等多种技术措施,研究早春高原地区气温与地温变化情况,对非常规季节(即早春3月)种的郁金香进行花期调控,使其在规定的日期与常规种植的郁金香同期开花。  相似文献   
105.
柬埔寨木薯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柬埔寨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发展木薯生产,目前该国木薯多为零星粗放种植,集约化程度较低,鲜薯生产、加工潜力较大,连片开垦种植和加工木薯产品,前景看好。采取长期热带作物间种木薯等先锋作物,可缩短投资回报期。  相似文献   
106.
以宁麦13和徐麦31两种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酸雨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的单穗粒数和单茎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8.6%和56.7%,徐麦31则分别下降了31.2%和39.7%,差异显著。小麦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对酸雨胁迫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含量,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小麦籽粒中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6.6%和30.9%,总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0.6%和15.1%,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而小麦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含量较对照降低,且总体表现为酸度增强变化幅度增大。不同蛋白组分也对酸雨胁迫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而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和谷/醇。pH值2.0的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的清蛋白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1%和23.9%,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酸雨胁迫降低了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宁麦13和徐麦31的pH值2.0酸雨处理总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1.8%和20.2%,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酸雨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对品质也有明显影响。酸雨处理尽管提高了籽粒总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谷蛋白和谷/醇,降低了其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07.
种茎覆膜、浸水和蜡封对木薯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省元谋县极端干旱的干热河谷地区,以华南12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茎覆膜、浸水和蜡封对木薯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茎蜡封和浸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蜡封和覆膜有利于提高单株发芽数,蜡封有利于提高收获指数、薯干率和鲜薯淀粉含量。浸水和蜡封的鲜薯产量分别比对照(CK)提高25.0%和21.3%,蜡封的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CK提高22.6%与35.0%,浸水的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CK提高16.1%与10.0%,蜡封的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浸水提高5.6%和22.7%,而覆膜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CK减产6.3%和6.5%,其淀粉产量与CK持平。因此,种茎抗旱处理技术的优劣排序为蜡封浸水对照覆膜。  相似文献   
108.
为探明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对抗草甘膦大豆(RR1)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大豆长出真叶时进行缺磷胁迫,第二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草甘膦处理,5d后测定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相对于正常供磷条件的清水处理,缺磷胁迫下4.98 mL/L草甘膦处理的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Ⅱ)]、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半饱和光强(Ik)均呈下降趋势。而气孔限制值(Ls)、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 a/b)、类胡萝卜素(Car)、总叶绿素(Chl)含量和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均呈升高趋势。说明缺磷胁迫条件下喷施草甘膦显著降低了抗草甘膦大豆的光合速率。缺磷引起的气孔因素可能是导致RR大豆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光合速率的下降导致其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降低,活性减弱,参与CO2固定的电子较少,光化学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不同浓度镉(0、100、200、300 μmol·L-1)胁迫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生理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受到抑制,而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说明延胡索是镉胁迫敏感植物。在镉胁迫下,其中3种主要的抗氧化酶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变化,说明延胡索的次生代谢系统受到镉胁迫的严重破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不同浓度镉胁迫处理下变化较小,说明CAT和SOD活性对镉浓度不敏感。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浓度镉处理下上升较快,但其在高浓度镉胁迫下逐渐下降,说明高浓度镉破坏了POD活性,降低了植株的毒素分解能力。本研究进一步测定了原阿片碱、小蘖碱、延胡索乙素和脱氢紫堇碱等4种重要的延胡索生物碱在镉胁迫处理下的变化,评价重金属镉污染对延胡索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上述4种生物碱在镉胁迫下的含量均显著下降,说明镉胁迫破坏了延胡索的质量,对其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原阿片碱的生物合成对不同程度的镉污染不敏感,而小蘖碱含量受镉胁迫的影响最大。本研究结果说明,重金属镉严重影响延胡索的各项生理指标,降低了药材的品质,在延胡索栽培过程中须避开重金属污染的土地。  相似文献   
110.
实验室保存的菌种黑曲霉TH-2经柠檬酸-磷酸缓冲液抽提,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得到电泳纯的蔗糖酶.纯化后的蔗糖酶比活为135.90 U/mg,回收率为37.7%,提纯倍数为20.3倍.测得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05,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值为4.4.以不同浓度蔗糖为底物测得Km值为23.1 mmol/L.Ag+对其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Zn2+,Cu2+,Mn2+对其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