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1篇
  15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50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目的】找出木薯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为其生理生态研究和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3个不同生育时期的木薯光响应曲线,分析比较指数函数、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模型和修正直角双曲线4种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3个生育时期4种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0,即4种模型对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精度都较好;其中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最大,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最小,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光合参数与实测值最为接近,即3个不同生育时期的最佳光响应曲线模型为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由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计算出木薯在3个不同生育时期的最大量子效率α在0.048~0.090之间,Pnmax在21.75~22.37μmol/(m~2·s)之间,LSP在2 140.25~2 866.15μmol/(m~2·s)之间,LCP在61.48~95.23μmol/(m~2·s)之间。【结论】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是拟合木薯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木薯或花生单作与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与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从根际微生态角度阐释木薯与花生的地下部互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和木薯/花生间作3个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别测定单作与间作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不论单作或间作,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达到峰值.木薯/花生间作后期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提高,有利于木薯和花生的根际土壤向细菌型转化,且间作木薯根际土壤B/F比间作花生分别提高了1.02和1.25倍.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与单作相比,间作的DGGE图谱特异条带数有所改变,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但与单作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结论]木薯/花生间作有利于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且间作同时可改变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但对其多样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3.
在干旱条件下,比较4种不同种茎材料对木薯成活率、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活率(survival rate,SR)呈现SR1年生种茎(100.0%)>SR2年生种茎(92.2%)>SR60 d嫩茎(78.9%)>SR老茎头(30.0%);鲜薯和薯干产量(root yield,RY)呈现RY1年生种茎>RY60 d嫩茎>RY老茎头>RY2年生种茎;淀粉产量(starch yield,SY)呈现SY60 d嫩茎>SY1年生种茎>SY老茎头>SY2年生种茎;薯干率和鲜薯淀粉含量呈现老茎头>60 d嫩茎>2年生种茎>1年生种茎,且植株密度越小,则薯干率和鲜薯淀粉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44.
世界木薯生产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木薯生产一直困于成本高、效益低、鲜薯单产停滞不前、供不应求等问题,为促进中国木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笔者分析了2004—2013年的世界木薯生产现状,与其他木薯种植大国相比,中国木薯的收获面积、鲜薯单产、总产量及鲜薯单产贡献率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中国鲜薯单产对总产量的贡献率为19.21%,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1.13%。对此,提出我国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走一条“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木薯政策扶持、提升深加工水平、加强良种良法的研究推广及提高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  相似文献   
45.
不同氮钾配比对华南5号木薯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处理对华南5号木薯的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N、K等量或N略高于K的配比,且施肥量适中,有利于增产增收.推荐连作木薯地的氮(N):磷(P2O5):钾(K20)配比为2~3:1:2~3,即每公顷施氮(N)60~90 kg、磷(P2O5)30 kg和钾(K2O)60~90 kg,能获得理想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46.
以雄黄兰花蕾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BA、NAA等激素,探讨外源激素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建立了微繁体系;通过采取不同驯化炼苗措施,总结了一整套炼苗与栽培技术。试验表明:选用MS+6-BA2.0mg.l-1+NAA0.2 mg·l^-1培养基,其外植体诱导率达84.4%,不定芽诱导率达68.2%,选用MS+6-BA2.0mg·l^-1的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可得到优良的雄黄兰小种球,球茎增殖系数达4.9;在1/2MS培养基中培养15d,球茎生根率达98%;瓶苗常规驯化后选用国产泥炭土炼苗,成活率在90%以上;冬末春初繁殖的生根苗定植大田后当年开花。  相似文献   
47.
种植种茎的芽眼朝向对华南8号木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通过试验比较了在水平种植时,种茎芽眼的4个朝向(芽向)在木薯产量性状上的效应。结果表明,芽向对木薯产量性状有较大影响,鲜薯、薯干和淀粉的产量排序依次为向南>向西>向北>向东(CK),最高产的芽眼向南处理比最低产的芽眼向东处理(CK),提高鲜薯产量38.8%、薯干产量36.3%和淀粉产量34.8%;次高产的种茎芽眼向西处理比芽眼向东处理(CK)提高鲜薯产量24.9%、薯干产量24.5%和淀粉产量24.6%。我国在种植木薯时,建议采用种茎芽眼朝南、朝西或朝西南的水平摆种方式。  相似文献   
48.
不同株行距对甘薯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8~1.0 m行距和0.15~0.25 m株距条件下,采用9种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在海南省种植短蔓型甘薯品种广薯79,结果表明:加宽行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鲜薯重、干物率、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缩小株距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加宽株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和大中薯比率。在9个处理中,0.8 m×0.15 m株行距配置方式收获最高的鲜薯产量,(0.9~1.0 m)×(0.15~0.20 m)株行距配置方式获得较高的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  相似文献   
49.
实验室保存的菌种黑曲霉TH-2经柠檬酸-磷酸缓冲液抽提,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得到电泳纯的蔗糖酶.纯化后的蔗糖酶比活为135.90 U/mg,回收率为37.7%,提纯倍数为20.3倍.测得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05,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值为4.4.以不同浓度蔗糖为底物测得Km值为23.1 mmol/L Ag+对其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Zn2+,Cu2+,Mn2+对其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50.
对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的531份木薯种质进行朱砂叶螨抗性的评价.结果表明:高抗朱砂叶螨的木薯种质较少.其中,华南8号和C1115等32份种质可作为高抗的育种材料,华南8号、华南8013、华南7号、南植199、华南6号、华南11号、GR891、棒热3号、华南5号和GR911等品种的抗性较强.食用型品种的抗性较差,其中以华南9号的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