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论证了教育是一个产业,它属于第三产业,但除了具备第三产业的一般共同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走向是实现产业化,但教育不是经济的一个分支,因此不等于教育要完全市场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22.
每座城市中的园林设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究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作用,针对当下福建省水生植物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改革建议,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加有益于城市生态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县(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充分发挥县级财政职能作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创新投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4.
猪炎尿中含有一些未经消化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淀粉,在厌氧或兼性厌氧条件下,粪尿中的微生物能利用这些有机质作为代谢底物,产生挥发性脂肪酸、醇类、胺类、芳香类等恶臭化合物,然而很少有研究比较不同底物在粪尿恶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将收集的新鲜猪粪、尿和去离子水按10:7:3的比例(重量比)进行混合摇匀配成猪排泄物样本,旨在探讨蛋白质、淀粉等不同底物在类尿挥发性脂肪酸等恶臭化合物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粪尿本土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淀粉、酪蛋白的添加均促进了猪粪尿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5周后未添加的对照组、添加玉米淀粉、酪蛋白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南培养初期的60 mmol·L-1增加至5周后的133、183、172 mmol·L-1.就炎尿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具体组分而言,酪蛋白的添加增加了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等长链或分支的挥发性脂肪酸存猪粪尿总挥发性脂肪酸中的比例,5周内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比例分别由培养前的1.4%、7.4%、5.6%增加至5周后的13.9%、10%、14%.本土菌群中,玉米淀粉、酪蛋白的添加促进了猪粪尿中乳酸菌、优杆菌的增殖.玉米淀粉、酪蛋白的添加对链球菌、梭菌作用效果并不相同,玉米淀粉更易于链球菌的生长,而酪蛋白更易于梭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5.
猪排泄物恶臭的产生是一个涉及众多微生物的复杂过程, 研究排泄物中本土菌群的微生物组成及在恶臭产生中的作用是研制与开发有效恶臭控制技术的前提。本文从猪排泄物中主要本土菌群的组成, 不同菌群在恶臭产生中的作用, 主要恶臭化合物来源, 排泄物的重要恶臭指示物及相关的产生菌, 主要恶臭控制技术的微生物原理等角度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猪排泄物恶臭产生与控制的研究进展。然而, 由于猪粪尿排泄物恶臭成分复杂, 影响因素众多, 且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评价指标, 有关恶臭指示物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和深入。此外, 猪粪尿排泄物中很多微生物是厌氧或兼性厌氧菌, 无法通过普通的平板划线法而获得纯培养, 今后应将传统的微生物厌氧培养方法与现代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 动态了解和掌握不同菌群的生长状态及在恶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猪排泄物恶臭产生与控制的微生物学原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猪排泄物恶臭的产生是一个涉及众多微生物的复杂过程, 研究排泄物中本土菌群的微生物组成及在恶臭产生中的作用是研制与开发有效恶臭控制技术的前提.本文从猪排泄物中主要本土菌群的组成, 不同菌群在恶臭产生中的作用, 主要恶臭化合物来源, 排泄物的重要恶臭指示物及相关的产生菌, 主要恶臭控制技术的微生物原理等角度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猪排泄物恶臭产生与控制的研究进展.然而, 由于猪粪尿排泄物恶臭成分复杂, 影响因素众多, 且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评价指标, 有关恶臭指示物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和深入.此外, 猪粪尿排泄物中很多微生物是厌氧或兼性厌氧菌, 无法通过普通的平板划线法而获得纯培养, 今后应将传统的微生物厌氧培养方法与现代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 动态了解和掌握不同菌群的生长状态及在恶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高木木  侯乐  王佳音  杜毅明  黄灿 《绿色科技》2023,(12):129-134+168
以2023年4月11~14日沈阳地区一次重污染沙尘天气为例,利用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气象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及在线源解析数据,从气象条件和污染源传输等方面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集中在近地面800 m以下,受弱冷空气南下影响,气团所携带污染物传输至沈阳地区造成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迅速增加,随着高空冷空气减弱,PM10浓度有所下降,午后转为西南风导致沙尘回流,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加速升高并持续,而西南方向暖湿气流使沈阳地区湿度增加,空气中的大量水汽包裹颗粒物下沉,造成颗粒物吸湿增长,污染加剧。监测数据结果显示,此次污染主要受浮尘和扬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8.
中国对虾病虾体内同工酶表型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及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筛选感染病毒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病虾,采用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病虾体内同工酶的表型变化。用分光光度仪对电泳带扫描分析表明,病虾体内4种同工酶—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型与健康虾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MDH、EST、GOT的变化分别反映病虾体内糖类、脂类、氨基酸等3大物质代谢明显紊乱,SOD活性下降,显示病虾免疫防御机能明显衰退。对虾体内同工酶表型变化规律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对虾病害检测与诊断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9.
藻蓝蛋白是螺旋藻啤酒中的主要特征成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啤酒中藻蓝蛋白含量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据此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30.
鸡产蛋后其输卵管不能正常回缩体内,而留有相当的部分悬于肛门之外称为肛脱。蛋鸡脱肛为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在1%~3%,有时达4%,个别鸡群高达5%。如果预防不及时,或因发病后没有得到及时隔离治疗,被同笼鸡将输卵管拉出失血而死亡,严重影响产蛋,造成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对部分鸡场的调查,对蛋鸡脱肛的发病原因及防治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