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研究发酵鱼溶浆(FSW)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蛋白质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正对照组(50%鱼粉),负对照组(30%鱼粉),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以2%、4%、6%、8%的FSW替代鱼粉,分别命名为FSW2、FSW4、FSW6和FSW8组,饲喂初始体重为(30.00±0.03) g的大菱鲆幼鱼8周。结果显示,各组间幼鱼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FSW2~FSW8组幼鱼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与正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FSW2~FSW8组全鱼和背肌粗蛋白含量与正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负对照组全鱼和背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负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脂(TG)均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5),负对照组、FSW2 ~FSW8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ALT和AST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肝脏中ALT和AST含量则呈相反趋势。负对照组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5)。负对照组肝脏中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5)。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肠道中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和小肽转运载体pept1表达量上调,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pat1表达量差异不显著,FSW2~FSW8组b0at1、cat1、pat1和pept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FSW显著改善了实验鱼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缓解了植物蛋白造成的生长性能下降。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添加FSW可使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降低至22%,且鱼体在生长和体组成上与50%鱼粉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旨在评价核糖蛋白替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饲料中鱼粉的潜力。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设6个鱼粉替代水平。对照饲料(D1)中鱼粉含量为45%,通过添加核糖蛋白替代D1组饲料中鱼粉的0.5%(D2)、1%(D3)、2%(D4)、3%(D5)和4%(D6)。实验期间,每天分2次按饱食量投喂初始体重为(24.00±0.30)g大菱鲆幼鱼56 d。结果显示,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随着核糖蛋白替代水平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5和D6组(P<0.05);饲料系数则呈相反趋势,在D3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6组(P<0.05)。各替代组幼鱼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和生长激素(GH)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核糖蛋白替代1%~3%的鱼粉后,显著提高了幼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P<0.05);幼鱼肠道α-淀粉酶活性在D4和D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核糖蛋白替代鱼粉显著降低了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各替代组幼鱼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3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D6组(P<0.05);各组间幼鱼血清白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替代组均显著提高了幼鱼血清白介素β1(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D4~D6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在D5和D6组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在D4组显著升高(P<0.05)。血糖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D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结果显示,D2组大菱鲆幼鱼48 h累积死亡率最低为56.4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核糖蛋白替代1%鱼粉时,大菱鲆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及鱼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细菌感染能力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3.
研究饲料中添加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 5%、5%、7. 5%和10%的鼠尾藻粉,饲喂初始体质量(66. 45±0. 52) g的大菱鲆幼鱼8周。结果表明:随着鼠尾藻粉添加量的升高,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日摄食率(DFI)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 5%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5);全鱼粗灰分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藻粉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5%组达到最高。本实验条件下,添加2. 5%的鼠尾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添加5%的鼠尾藻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4.
比较了两种加工工艺对饲料(D1、D2)颗粒物理性状的影响,并用其投喂初始体重为16 g的大菱鲆幼鱼64 d,比较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D2组饲料平均颗粒直径、平均百粒重和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D1组(P0.05),但其吸水性、堆积密度和沉降速度显著低于D1组(P0.05)。D2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摄食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D1组(P0.05)。大菱鲆对D2组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组(P0.05),但对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18 h后,养殖水体中N、P含量均有了显著升高,D2组每升水中每千克鱼产生的亚硝酸氮含量显著高于D1组(P0.05),但硝酸氮和总氮增加量显著低于D1组(P0.05);D2组活性磷酸盐及总磷酸盐增加量显著低于D1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加工工艺显著影响了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和饲料利用,并对养殖水环境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喷雾干燥猪血浆蛋白(SDPP)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0,对照组)、1%(D1)、2%(D2)、3%(D3)、4%(D4)和5%(D5)的SDPP,配制6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39.2±0.1)g的大菱鲆幼鱼56 d。结果表明:添加SDPP能够显著提高实验鱼的增质量(P0.05),但各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鱼脏体比、肠体比与肠长比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SDPP对实验鱼的肝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鱼血清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均随SDPP添加量的增多而升高,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含量不受SDPP添加量的影响。综上可得,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SAS NLIN回归分析,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中SDPP的适宜添加量为0.083%,SDPP替代5%的鱼粉对大菱鲆幼鱼促生长效果仍较明显。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花生四烯酸(AR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ARA纯化油,制成ARA水平分别为0.04%、0.17%、0.35%、0.66%、1.29%和2.16%(干物质基础)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1、S2、S3、S4、S5和S6)。将上述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3.77±0.98)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随饲料ARA水平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SGR和FE均在S4组有最大值,均显著高于S1组(P0.05)。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均在S3组最低,显著低于S5和S6组(P0.05)。2)S4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S3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S1与S6组(P0.05)。S3与S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S1和S6组(P0.05)。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在S4组最低,且显著低于S1与S6组(P0.05)。4)肝脏和肌肉中C20∶3n-6和C20∶4n-6含量随饲料ARA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C18∶3n-6、C20∶5n-3和C22∶6n-3含量则随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水平(0.35%~0.66%)的ARA能够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与肝脏健康水平,以SGR与FE作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饲料中ARA的适宜水平分别为饲料干重的0.45%和0.56%。  相似文献   
27.
近几年来,刺参养殖在辽宁、山东沿海地区迅速兴起,成为当地经济的一大支柱,同时也带动了刺参育苗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常规刺参育苗需要大量的单胞藻、鼠尾藻和海泥,经常面临单胞藻培养困难、鼠尾藻资源匮乏、海泥携带病菌等诸多问题,阻碍了刺参育苗和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已有刺参专用配合饲料出售,  相似文献   
28.
甜叶菊提取液对星斑川鲽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添加甜叶菊提取液的饲料饲喂星斑川鲽56d后,进行形体、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甜叶菊提取液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牙鲆亲鱼性腺发育和脂肪酸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野生褐牙鲆亲鱼在性腺发育不同阶段的肌肉,肝脏和卵的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的脂肪含量差异显著,其中Ⅲ-Ⅳ期亲鱼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Ⅴ期亲鱼;Ⅲ-Ⅳ期及Ⅴ期牙鲆亲鱼各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均有差异,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差异较为显著。Ⅴ期卵的脂肪酸组成中含有大量的n3HUFA,EPA、DPA和DHA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发育同期的其它组织;Ⅲ-Ⅳ期亲鱼肝脏中DHA/EPA的比例显著高于Ⅴ期亲鱼,卵中EPA/ARA的比例显著低于Ⅴ期亲鱼。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PUFA与牙鲆亲鱼的性腺发育关系较为密切,为了保证牙鲆亲鱼正常的繁殖需要,在亲鱼培育过程中,需要补充含有适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DHA、EPA和ARA的脂肪源。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以体重为(83.0±0.20)g星斑川鲽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APC)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对其氮磷排泄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氮摄入量、氮沉积率均呈先稳定后显著下降的趋势。氮排泄量与氮沉积率变化趋势相反,当鱼粉替代水平>30%时显著上升(P<0.05)。磷摄入量与磷排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磷沉积率呈上升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可溶性磷酸盐排泄量随APC替代鱼粉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从保护养殖水体的角度出发,APC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