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10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2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型鸭疫里默氏菌3种不同佐剂灭活疫苗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研制1型鸭疫里默氏菌(RA)灭活铝胶疫苗、RA灭活蜂胶疫苗和RA灭活油乳剂疫苗,并从副作用和免疫保护率等方面对比3种疫苗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保护率最高,免疫后9d保护率达83.3%,14d为92.8%-100%,24d时仍为100%;其次是灭活蜂胶疫苗,灭活铝胶疫苗最差,但副作用则从铝胶疫苗、蜂胶疫苗、油乳剂疫苗依次增强,对于同一种疫苗,颈部皮下注射的副作用明显小于腿部肌肉注射,因此,建议选择油乳剂疫苗以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免疫接种雏鸭,即可获得较长时间的保护。  相似文献   
82.
新型鸭病毒性肝炎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发生的鸭病毒性肝炎病例中,除有传统的鸭1型病毒性肝炎外,还有1型之外的其他血清型鸭病毒性肝炎,称为新型鸭病毒性肝炎。新型鸭病毒性肝炎是新近几年流行于我国及周边国家的一种新鸭病,该病原在血清学及基因序列上不同于传统的雏鸭肝炎病毒1型。  相似文献   
83.
鸭疱疹病毒Ⅱ型(暂定名)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自1990年以来,在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省发生一种以双翅羽毛管淤血呈紫黑色、断裂和脱落以及皮下、脏器(肝脏、胰脏)和肠道(十二指肠、直肠和盲肠)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鸭传染病,暂定名为鸭出血症。我们对从自然感染该病典型病死番鸭脏器中获得的1株含2种病毒粒子(直径大小分别为30-40mm和80-120mm)的分离物,以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标准阳性血清进行连续4代中和后接种番鸭胚,收集死亡番鸭胚胚液进行病毒纯化、负染、电镜观察和SPF鸡胚接种试验证明获得单一病毒分离株(定名为鸭出血症病毒)。该病毒为不耐酸、不耐碱、不耐热、对氯仿处理敏感、核酸类型为双股DNA的有囊膜病毒,直径为80-150nm;对番鸭胚、鹅胚、麻鸭胚、半番鸭胚、北京鸭胚和SPF鸡胚的致 死率分别为100%、100%、78.3%、60%、82.1%和0%;对10-11日龄番鸭胚的ELD50为10^-7.78/0.2ml;无血凝活性,不凝集“O”型人、鸭、鸡、鹅、家兔、小鼠,豚鼠、猪和绵羊红细胞;经血清中和试验证明该病毒与Ⅰ型雏鸭肝炎病毒、雏番鸭细小病毒、雏鹅细小病毒、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据以上结果可将该病毒确定为疱疹病毒科成员,但鉴于其与鸭瘟病毒(鸭疱疹病毒Ⅰ型)无血清学相关性,则暂定名为鸭疱疹病毒Ⅱ型,此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4.
半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FM01株的分离鉴定与F蛋白基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表现类似新城疫症状的病死半番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FM01株,经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证实为禽1型副粘病毒、以SPF鸡胚测定其平均致死时间为113,4h,对1d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0.23,表明为温和型毒株。利用RT-PCR技术一次性扩增其F蛋白全基因,克隆到pMD 18-T质粒载体,测序后获得F基因全序列,并推导出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FM01株的F蛋白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全长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具有温和型毒株特有的氨基酸序列结构.与常见新城疫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8.4%~99.6%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9.2%~99.1%之间。  相似文献   
85.
种(蛋)鸭产蛋异常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3年多来,在福建、浙江等省的蛋用鸭及种用母鸭出现产蛋异常症,我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临床调查研究,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禽流感(A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毒的一般特性和病原生态学禽流感的病原是AIV,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IV具有囊膜,囊膜表面具有血凝素(HA),能凝集鸡、马、驴、骡、绵羊、山羊、豚鼠、小白鼠、鸽、麻雀等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并能被特异的抗血清所抑制。AIV没有超常的稳定性,对热的抵抗力弱,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稀酸、漂白粉、碘剂、脂溶剂等能迅速破坏其致病力,但存在于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AIV,因受这些有机物的保护而具有较强的抗灭活能力,且能在自然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基于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表面抗原,可以将AIV分成不同的血清亚型,…  相似文献   
87.
企鹅新城疫强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从某动物园送诊的病死小企鹅肝脏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HI)和电镜观察确定为新城疫病毒。采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其致病指数分别为:MDT=62.1小时,ICPI=2.48,IVPI=1.67,属于强毒株。动物病试验表明该毒株经滴鼻/点眼途径可在96小时内致死6周龄SPF鸡,并出现典型的新城疫症状和病变。初步试验表明经静脉注射途径可致死7日龄北京雏鸭。  相似文献   
88.
鹅出血性多瘤病毒(Goose hemorrhagic polyomavirus,GHPV)为近年来我国鸭群新发病原。为明确我国鸭源GHPV基因组特征,本研究利用分段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樱桃谷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源GHPV(FJ201601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GHPV(FJ201601株)全基因组序列长为5 254 bp(Gen Bank登录号MG544856),(G+C)%含量为48.01%,编码的6个主要功能基因(ORF-X,VP2,VP3,VP1,Large T和Small T)长度分别为510、981、654、1062、1 911和483 bp。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FJ201601株和其他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GHPV相互之间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99.7%以上);其6个主要功能基因和其他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GHPV相应基因的核苷酸(99.4%以上)和氨基酸同源性(98.2%以上)均极高。从全基因组及其编码的6个主要功能基因遗传进化关系可见,GHPV各分离株在基因组上亲缘关系较近,6个主要功能基因在遗传进化上差异不大,但北京鸭源GHPV和樱桃谷鸭源GHPV在遗传进化上仍存在细微差别,且不同宿主(多品种鸭和鹅)源GHPV在遗传进化上不存在宿主特异性。本研究丰富了GHP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明确了GHPV基因组分子特征,为后续开展GHPV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2009年11月,福建省福州市某鸭场25日龄半番鸭发生了一起以神经症状及典型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为1型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传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发展生态养殖成为平衡环境污染与养殖业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生态养殖的概念和意义,详细阐述了我国家禽生态养殖的主要模式,并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农村发展家禽生态养殖的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