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10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2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1.
为研究鸭疫里默氏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动外排机制,测定25株鸭疫里默氏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 ),同时测定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后的MIC ,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鸭疫里默氏菌比例分别为84%、72%、76%、68%和36%;76%的菌株同时耐受2种及以上药物。CCCP可以使耐药菌对除左氧氟沙星外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提示主动外排在鸭疫里默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概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应用于禽产品中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和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3.
旨在了解猪脾转移因子(TF)对新城疫病毒(NDV)弱毒疫苗LaSota株的免疫增强效果及机制。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剂量(10-2、10-3、10-4、10-5羽份) LaSota疫苗株单独(单独免疫组)、LaSota疫苗株与TF联合(联合免疫组)免疫SPF鸡,14 d后以NDV F48E9强毒攻毒,同时设立对照组(非免疫攻毒)和空白组(非免疫非攻毒),并采用ELISA方法与蛋白质芯片技术分别测定外周血IL-4、IFN-γ与IL-12 P40浓度。结果显示,鸡免疫10-2、10-3、10-4、10-5羽份时疫苗攻毒保护率和半数保护量(PD50)如下:单独免疫组分别为100%、55%、0%、0%和0.000 8羽份,联合免疫组分别为100%、75%、0%、0%和0.000 5羽份,对照组和空白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0%。免疫10-3羽份疫苗后,联合免疫组IL-4和IFN-γ含量均高于其他组,并于第7、14天差异极显著(P<0.01);攻毒后,联合免疫组IL-4、IFN-γ和IL-12 P40含量均高于其他组,IL-4于第1、14天,IFN-γ于第1、3天,IL-12 P40于第1天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表明,TF可增强IFN-γ、IL-12介导的细胞免疫和IL-4介导的体液免疫,提高LaSota株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率,降低疫苗PD50;在抵抗NDV F48E9强毒攻击时,联合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单独免疫组。  相似文献   
94.
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部分鸭场或养鸭户的雏半番鸭和台湾白鸭出现低病死率,约于40日龄起脚易断、上喙变短占近30%,至出栏时残次鸭达60%;免疫接种了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活疫苗的雏番鸭依然发生类雏番鸭"三周病",除出现死亡外,幸存鸭的番鸭翅脚易断、上喙变短,83%感染鸭成为僵鸭,对我国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经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和实验室感染试验,发现其病原为与原经典的雏番鸭细小病毒(MDPV)在基因组上、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的番鸭细小病毒,鉴于此,将之暂定名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  相似文献   
95.
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了经人 IgG 免疫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头肾、外周血和脾脏中的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ing cell, ASC)数量。结果表明, 首次免疫 1 d 后可在头肾中检测出 ASC, 而外周血和脾脏第 3 天才能检测出 ASC; 头肾、外周血以及脾脏中的 ASC 均在第 12 天达到峰值, 随后头肾, 外周血中的 ASC 数量显著减少, 而在脾脏中 ASC 数量减少不显著。二次免疫 1 d 后在头肾、外周血和脾脏中均可检测到 ASC, ASC 数量均在第 9 天达到峰值, 时间早于首次免疫, 且在首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 头肾组织的 ASC 数量均是 3 个组织中最高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首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检测发现, 其变化趋势与 ASC 数量变化规律相同。研究结果表明, 尼罗罗非鱼在初次免疫后产生了免疫记忆, 在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 ASC 和抗体, 头肾是 ASC 的主要来源组织。该结果可为鱼类的免疫记忆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噬菌体对感染鸭疫里默氏菌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5株鸭疫里默氏菌敏感的烈性噬菌体对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效果,将鸭疫里默氏菌RAf71人工感染樱桃谷鸭的同时皮下注射噬菌体,结果显示,不同的噬菌体能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人工感染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噬菌体RAP44的保护率最高;噬菌体RAP44的含量越高,保护率越高。试验表明,噬菌体RAP44具备临床应用潜力,可作为生物防...  相似文献   
97.
银加强胶体金技术检测猪细小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研究首次成功地建立了检测猪细小病毒(PPV)抗原的银加强胶体金检测法(SECGA),并确定了操作流程中的最佳试验条件。应用该法对纯化PP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3125ng/点,其敏感性分别为间接Dot-ELISA和HA的8倍和1000倍。特异性阻断试验和交叉反应试验证明SECG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20份样本SECGA的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完全相符。SECGA和间接Dot-ELISA对77份样本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0.5%,其阳性符合率为96.9%。研究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经济、敏感性、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PPV感染的特异诊断。为胶体金技术应用于畜禽传染病的诊断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
鸭“白点病”(暂定名)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3个“白点病”(暂定名)发病严重的鸭场的病死鸭进行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但均分离到病毒。对其中1株病毒进行了鉴定。负染及超薄切征电镜观察,可见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80-230nm、有囊膜的病毒。经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及核酸类型测定,确定该病毒为疱疹病毒科成员。血清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与鸭瘟病毒、鸭疱疹病毒Ⅱ型无血清学相关性,故暂定名为鸭疱疹病毒Ⅲ型。人工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死鸭相同的病变,初步证明该病毒为鸭“白点病”病原。  相似文献   
99.
鸭出血症灭活蜂胶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先后在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省主要养鸭区发生一种以双翅羽毛管内出血或瘀血呈紫黑色、脏器及肠道出血为特征的新的鸭传染病犤1,2犦,俗称鸭“黑羽病”、鸭出血症(DuckHemorrhageDisease,DHD)。番鸭、半番鸭、麻鸭、北京鸭、樱桃谷鸭、野鸭等多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番鸭最易感,易感日龄为(10~60)d,发病率高低不一,病死率几乎100%,给养鸭业(尤其是番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此,我们对该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防治方面研制了鸭出血症灭活蜂胶疫苗,经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表明该疫苗安全、…  相似文献   
100.
水禽流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禽类的一种疾病综合症,鸡、火鸡以及鸭、鹅、鹌鹑、海鸥等家禽、水禽、野鸟均可感染,引起禽类出现高度死亡、产蛋量下降、严重的呼吸道病、系统综合症或隐性感染等多种病型,对养禽业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专家指出AI将是本世纪威胁全球养禽业的头号大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