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准确同时检测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和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辣椒多种土传病害同时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3种辣椒土传病害病原菌辣椒疫霉、白绢病菌和青枯病菌为研究对象,参考相关文献筛选出3种病原菌的3对特异性引物PCA1F/PCA1R、SCR-F/SCR-R和RalfliC-F/RalfliC-R,以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及延伸时间为变异因子,探索最佳反应体系,建立三重PCR检测方法,并基于田间实际发病样品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优化的三重PCR反应体系25.0 μL: 3对引物PCA1F/PCA1R、SCR-F/SCR-R和RalfliC-F/RalfliC-R浓度分别为0.24、0.24和0.28 μmol/L,DNA模板各10 ng,2×Multiplex PCR Mix 12.5 μL,ddH2O补足至25.0 μL。最佳扩增程序: 94℃预变性1 min; 94℃ 30 s,55.8℃ 30 s,72℃ 45 s,进行35个循环; 72℃延伸10 min。建立的三重PCR体系可分别扩增出352、540和724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体系灵敏度达10-1 ng/μL。利用建立的反应体系,对来自江西省不同市(县)的54份辣椒和土壤样品进行检测,样品检出率为100%。【结论】建立的三重PCR检测体系可对辣椒田间发病植株和土壤中辣椒疫霉、白绢病菌和青枯病菌进行快速、准确检测,可应用于辣椒多种土传病害并发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监测。  相似文献   
72.
江西稻瘟病菌DNA指纹分析及遗传宗谱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Rep-PCR(RRepetitive element-based PCR)分子指纹技术,完成了江西99个稻瘟病菌株DNA指纹谱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以相似度75%为界,可以将江西省不同稻区采集的99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4、1和10三个宗谱为优势宗谱,宗谱4有37个菌株,宗谱1有18个菌株,宗谱10有12个菌株,分别占总数的37.37%、18.18%、12.12%,宗谱5、2、7、12、3、13的菌株数分别为7、6、5、5、2和2株,其余5个宗谱所含菌株数均为1株。宗谱G14分布最广,在赣东丘陵山地区(GD)、赣南山地丘陵区(GN)、赣西丘陵山地区(GX)、赣北部阳湖平原区(GB)和赣中吉泰盆地区(GZ)5大稻区均有分布。其次是宗谱1、5和10,在GD、GN、GX和GB4大稻区有分布。同一稻作区的病菌存在多个不同的遗传宗谱。从中可以看出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3.
本文讨论了我国南方稻区和江西省稻区区域试验中抗病性鉴定工作不足之处,并提出了4点改进建议:(1)产量因素鉴定和抗病性鉴定应区别开来,各自按自身要求选用对照品种.(2)多点人工接种鉴定和自然诱发鉴定并举,以抗性幅度说明品种的抗性;(3)抗白叶枯病性鉴定可用强致病力菌株接种;(4)产量因素试验田块的纹枯病可用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74.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和利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用67个稻瘟病菌菌株对35个水稻品种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毒力频率较低(<20%)的有两优培九、金优77、汕优晚3、汕优63、Ⅱ优63、早丝苗、汕优10号、威优晚3、9003、金优402、安两优402、汕优647、嘉育948和优Ⅰ402等。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70以上(含0.70)的两两组合有101对,其中有17对搭配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即稻瘟病菌不会同时对搭配的双方致病。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80以上(含0.80)的组合有12对,这12对组合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0.03,这些两两搭配的双方均对田间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被评价为高抗稻瘟病的搭配,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75.
<正>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可导致植物幼苗猝倒或花朵和果实腐烂,多在冬春季节发生,是保护地蔬菜、水果和花卉生产或储藏过程中一类重要的病原菌。灰霉菌的初侵染主要由菌核或病残体在适宜温湿度时萌发产生的菌丝或孢子侵染植物,关于灰葡萄孢菌的菌丝、分生孢  相似文献   
76.
为预测芝麻青枯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以茎秆病斑长度为指标确定成熟期芝麻青枯病严重度的分级标准,测定4个芝麻品种在不同青枯病严重度下的农艺性状指标、产量构成因子以及产量,建立单株蒴果数、单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与青枯病严重度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对芝麻青枯病严重度与单株产量损失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青枯病严重度上升,芝麻株高显著降低,空梢长度显著增长,始蒴高度显著增高;而芝麻单株蒴果数、单蒴粒数、千粒重均显著下降,其中芝麻单株蒴果数降低最显著,各级芝麻病株的单株蒴果数之间显著差异,且4个芝麻品种9级病株的单株蒴果数比0级病株降低71.24%~79.08%;各级病株的单株产量之间显著差异,4个芝麻品种的1、3、5、7和9级病株平均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2.56%、29.53%、54.01%、72.57%和81.98%;青枯病严重度与单株蒴果数、单蒴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子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青枯病严重度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5534+9.4132x(R~2=0.9867),说明青枯病严重度越高,损失率越大。  相似文献   
77.
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试品种叶片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过氧化物同功酶、酯酶同功酶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同功酶活性高的品种抗性亦较好,但无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受感染后,酶带颜色都有加深,且多一条RF值为0.74酯酶酶带;抗病品种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低于感病品种;品种病情严重度随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而加重;但同一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针刺和喷雾接种的结果表明,品种的抗侵入与抗扩展能力高度相关(Υ=0.838)。品种抗性与气孔密度、大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8.
杂交水稻品种(组合)对稻曲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江西井冈山和南昌两地稻曲病常发区设置田间自然病圃,鉴定了江西省杂交晚稻区域试验品种(组合)83份和南方杂交晚稻区域试验品种(组合)39份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品种(组合)对稻曲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有的表现为高抗,有的表现为高感,但以感病品种居多;其抗性趋势与生育期、水稻类型及配组方式有关,表现为早熟品种优于中迟熟品种;籼型品种优于粳型品种;三系组合优于两系组合.多数品种的抗性两地表现一致,少数存在差异.对比分析了病株率与病丛率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对应的病丛率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79.
护林联防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毗连地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随着机构改革,森林防灭火职能发生变化,在改革的新形势下护林联防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该文综述了护林联防的主体、内容及特点,分析了新形势下护林联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组织领导、监管职能、体制机制、政策扶持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护林联防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护林联防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