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14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13-2016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2016年对1 000份甘肃省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监测, 结果表明:共监测到56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贵农22致病类群已占据优势地位, 出现频率由2013年的28.72%上升到2016年的66.76%。新小种条中34号(原代号贵22-9)出现频率由2013年的11.28%上升到2016年的34.85%, 居第一位; 条中32号出现频率由2013年的15.38%下降到2016年的9.12%, 居第二位; 贵22-14致病类型2016年出现频率6.43%, 居第三位; 条中33号出现频率由13.85%降为5.63%, 居第四位。次要小种HY4、HY8、水11-4、水11-5、水11-7及贵22-8、贵22-45、贵22-74等类型出现频率较低, 在051%~615%之间。毒性频率分析发现, 到2016年对 Yr9、Yr3b + Yr4b、YrSu、Yr26 基因的毒性频率均超过58%, 其中对 Yr26 超过72%, 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群体已进入以条中34号为主、贵农22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的变异活跃期。抗锈育种应以针对条中34号、条中32号、条中33号为主, 兼顾贵农22、Hybrid 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中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72.
研究不同用量高碳基有机肥条施对烟草生长和烟叶产值的作用效果,明确适宜百色烟区的高碳基有机肥配方。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县和靖西市进行大田试验,高碳基肥条施用量分别设置为600、1 050、1 500 kg/hm2,与常规施肥对照,分析高碳基肥不同条施用量对烟草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隆林县施肥处理为常规施肥+高碳基肥1 050 kg/hm2可有效提高烟株的株高、茎围、叶长、叶宽等指标,促进烟草生长发育;可明显提高烟株的平均根直径和总体积;能提高烤后烟的还原糖、钾、氯含量,提高烤后烟的糖碱比、氮碱比;明显提高烤烟产量、产值、均价及上等烟比例,适宜在隆林县推广。在靖西市施肥处理为常规施肥+高碳基肥用量为600 kg/hm2时,可有效提高烟株的株高、节距、有效叶片数、上部叶叶长;可增加根系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根体积,促进根系发育;可提高烤后烟的总糖、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可增加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适宜在靖西市推广。  相似文献   
73.
以额敏县野果林分布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7年快鸟(Quick bird)遥感影像、2013年和2020年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野果林野外实测数据等,实现野果林的信息解译和面积提取,基于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2007—2020年研究区野果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情况,掌握了各类地物与野果林之间的相互转换,剖析了野果林空间分布的重心偏移规律,探讨了影响研究区野果林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07—2020年,野果林面积增加了3.91 km2,呈持续缓慢增加趋势,旅游景区的开发,直接导致建筑用地面积有所增加;14年间,野果林面积逐步增加,归因于草地和裸土向野果林的转换较为频繁,其中草地向野果林的转化最为显著;野果林的重心变化幅度较小,空间分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干旱防御与抗旱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512-6515
系统分析农田抗旱管理与相应措施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以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干旱发生的特点决定了农田抗旱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论文阐述了农田抗旱管理中防、抗与避三种措施的主要内容,并就农田抗旱管理系统进行了介绍。认为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针对地区特点的抗旱管理措施,是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一项重要而积极的对策,不仅需要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倾斜,更需要在管理机制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5.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2016年-2018年,在甘肃陇南两个不同生态区甘谷和汪川试验点对8个中梁系列冬小麦品种‘中梁25号’~‘中梁32号’进行了成株期抗条锈性分析,并在温室进行了苗期抗条锈病性评价。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中梁25号’~‘中梁28号’对接种及自然诱发的条锈菌单孢菌系及混合菌均表现感病;‘中梁29号’对条锈菌CYR32、CYR33、中4-1表现抗病,对条锈菌CYR34和G22-14表现中抗~中感;‘中梁30号’~‘中梁32号’对供试条锈菌单孢菌系及混合菌表现免疫到中抗。抗条锈病基因检测发现:‘中梁26号’和‘中梁27号’含有抗病基因Yr9,‘中梁29号’含有抗病基因Yr26,其余品种含有未知抗条锈病基因。同时对后CYR34时期供试品种在甘肃陇南的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为明确甘肃省主要小麦品种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用来自甘肃不同地区的22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在苗期对测试品种进行抗叶锈基因推导,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已知抗叶锈病基因中,Lr2B、Lr13、Lr16、Lr22A、Lr30和Lr14B等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形式分别分布在‘灵选6号’‘会宁15’‘兰天37’‘陇鉴113’‘兰天151’‘兰天134’和‘兰天40’等7个小麦品种中。‘陇鉴111’‘兰天31’‘陇鉴9343’‘天选67’和‘天选65’等14个品种可能含有与供试已知基因不同的抗性基因,‘中梁35’‘陇鉴110’‘陇原931’和‘天选57’等15个小麦品种推导其不含有供试的抗叶锈病基因。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表明:‘陇原931’‘陇鉴9343’‘天选57’‘天选67’‘兰天31’‘临麦22’‘兰天134’‘兰天151’‘陇鉴113’‘陇麦838’和‘中梁35’具有较好的成株期抗性,具有抗叶锈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7.
美国小麦种质资源IR35抗条锈性评价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1年对美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IR35’进行了抗条锈病评价及遗传分析。结果发现,‘IR35’在苗期、成株期均表现中度抗病,苗期基因推导分析发现该品种含有未知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表明‘IR35’对条锈菌条中32号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条中33号的抗病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IR35’可作为小麦抗条锈病资源材料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78.
2012—2014年,对甘肃省内外23个育种及相关单位提供的1 226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小麦条锈菌分小种及混合菌系接种苗期及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成株期对当前流行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的材料有37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0.51%;其中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材料有87份,占鉴定材料总数的7.10%。筛选出了一批可供育种及生产使用的小麦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79.
2008-2009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09年对甘肃省657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生理小种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出27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主要以Hybrid46及水源11致病类群为主。优势小种为条中33号、条中32号。条中33号居第1位,出现频率为21.5%~37.6%。条中32号已由2008年的第2位降到2009年的第3位,出现频率为15.1%~16.0%,基本保持稳定。次要小种水源11-4、5、7类型出现频率略有下降。新类型条中33(F.抗)出现频率为11.6%~18.9%, 水源11-4(F.抗)、水源11-7(尤ⅡS)出现频率不断上升。Yr9、Yr3b+4b、YrSu为我省的主要致病基因。抗锈育种应以条中33号、条中32号、水源11-4为主,兼顾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中其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80.
几丁质酶是一种分解N-乙酰氨基葡萄糖分子的糖苷酶,在高等植物中,几丁质酶虽然普遍存在,但迄今未发现其底物的存在,据研究,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对橡胶胶乳中几丁质酶的研究,认识到它不仅是橡胶树防御病原微生物的抗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参加了胶乳的凝固过程,与橡胶树的排胶及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文章概述了几丁质酶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介绍了橡胶树胶乳中几丁质酶的理化性质,生理学功能,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