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3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硅对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硅突变体水稻和野生型水稻营养元素吸收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mmol/L、50mmol/L、100mmol/L、150mmol/L的NaCl浓度处理下,随NaCl浓度的提高,2种水稻的茎叶与根系生物量降低。相同盐浓度处理下,与不加硅相比,外源硅提高了2种水稻茎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在0mmol/L、50mmol/L、100mmol/L、150mmol/L的NaCl浓度处理下,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12种水稻茎叶与根系中K、Fe、Mg、Mn、Zn、Ca、P含量降低,而Na浓度升高;相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与不加硅相比,加入外源硅可以提高水稻茎叶与根系中K、Fe、Mg、Mn、Zn、Ca、P的含量,降低Na的含量;比较外源硅对2种水稻在相同盐浓度胁迫下的缓解效应,对野生型水稻的缓解效应显著大于硅突变体水稻。  相似文献   
32.
硝化作用在氮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包括氨氧化作用和亚硝酸盐氧化作用,通过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将N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NO;形态。利用开顶式臭氧气室(OTCs,open-topchambers)试验平台,通过大田模拟熏气试验,结合Real-timePCR探讨大气O,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及硝化细菌(NOB)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OB、AOA和NOB对O,胁迫的反应不一样,AOB基因拷贝数基本上随着O,浓度的升高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AOA和NOB基因拷贝数随O_3浓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冬小麦拔节期,当O_3浓度为40、80、120nmol·mol。时,20-40em土层的AOB基因拷贝数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9.8%、51.2%和59.4%。AOB和NOB基因拷贝数灌浆期多于收获期,0-10cm土层多于10-20em。AOA基因拷贝数随季节的变化不大。O_3胁迫可通过影响AOB、AOA和NOB的数量和活性来影响土壤的硝化反应,从而影响土壤的氮素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33.
不同改良剂处理对玉米生长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土壤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玉米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改良剂处理均显著地提高玉米的地上部鲜重和总鲜重.添加改良剂可显著地降低土壤Cd、Pb、Cu和Zn的有效态含量.与CK处理相比,添加不同改良剂导致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4.8%~16.5%,有效态Pb含量降低10.6%~15.5%,有效态Cu含量降低4.5%~26.7%和有效态Zn含量降低2.8%~7.6%,其中骨炭、骨炭+赤泥和Al2(SO4)3改性骨炭处理降低效果最明显.改良剂的添加对玉米吸收和积累Cd、Pb、Cu和Zn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不同改良剂处理均显著地降低玉米叶片中的Cd含量27.5%~62.2%,骨炭+赤泥、海泡石、沸石和天然骨炭处理分别降低玉米茎中Pb含量46.7%、55.6%、59.0%和74.0%.同样,改良剂对玉米植株Cu和Zn含量的影响也表现出相类似的规律.玉米转运重金属也受改良剂添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   总被引:105,自引:45,他引:60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等,对每种技术的基本修复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国内外典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5.
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钝化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尤以镉砷污染最为突出。镉砷复合污染土壤中各元素间表现为拮抗和协同等作用,其有效态含量受土壤pH变化和氧化还原电位等的影响,增加了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难度,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综述了常见的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材料的优缺点及其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效果和机理。常见的钝化材料有生物质炭类、磷酸盐类、金属及其氧化物类、含硅类材料、黏土矿物类、有机肥类和新型材料等。有大量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材料对镉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为了同时钝化镉砷,通常使用改性生物质炭或与其他材料配合施用,常见的改性/配施材料有金属及其氧化物、黏土矿物、家禽粪便、复合肥等,其钝化反应机制包括离子交换、共沉淀和表面络合等;磷酸盐类主要与铁盐或铁粉配施,通过吸附和同晶替代钝化镉、点位竞争机制钝化砷;金属及其氧化物类多与生物质炭、石灰和黏土矿物等配施,通过专性吸附和共沉淀钝化镉、氧化还原和络合作用等钝化砷;铁硅肥、硅钙肥、硅钾肥等通过共沉淀钝化镉、专性吸附和点位竞争机制钝化砷;黏土矿物中多施用海泡石,主要与金属氧化物和钙镁磷肥等配施,通过离子交换、沉淀和络合反应钝化镉砷;污泥和动物粪便中含有腐殖化程度较高的有机质,主要通过吸附、氧化还原和有机络合以及微生物作用钝化镉砷;此外,富含巯基和氨基、谷聚多以及富含硫和硒的物质也可有效钝化镉砷。本文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材料进行总结,归纳了镉砷钝化材料特性,以期为镉砷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6.
采用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O3污染胁迫对冬小麦叶片可见伤害症状、氮代谢、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O3胁迫下表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且O3浓度越高受害症状越严重。O3浓度升高导致不同生长期冬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当O3浓度为40~120 nL.L-1时,拔节期、抽穗期和乳熟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45.4%~92.9%、58.0%~93.5%和90.0%~93.2%。O3污染胁迫对冬小麦叶片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也有影响,但是随着O3浓度、冬小麦生长期的不同影响不一样;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在O3污染胁迫下变化也各异。在冬小麦抽穗期,当O3浓度为40、80 nL.L-1时,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163.9%和173.2%,但是在O3浓度为120 nL.L-1时却降低42.4%。O3污染胁迫下拔节期冬小麦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比对照处理增加,而抽穗期GSH含量在较高O3浓度胁迫下却显著地比对照处理降低,说明植物在O3胁迫下表现出不同的调节和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37.
硝化作用在氮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包括氨氧化作用和亚硝酸盐氧化作用,通过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将N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NO3-形态。利用开顶式臭氧气室(OTCs,open-top chambers)试验平台,通过大田模拟熏气试验,结合Real-timePCR探讨大气O3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及硝化细菌(NOB)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OB、AOA和NOB对O3胁迫的反应不一样,AOB基因拷贝数基本上随着O3浓度的升高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AOA和NOB基因拷贝数随O3浓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冬小麦拔节期,当O3浓度为40、80、120nmol·mol-1时,20~40cm土层的AOB基因拷贝数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9.8%、51.2%和59.4%。AOB和NOB基因拷贝数灌浆期多于收获期,0~10cm土层多于10~20cm。AOA基因拷贝数随季节的变化不大。O3胁迫可通过影响AOB、AOA和NOB的数量和活性来影响土壤的硝化反应,从而影响土壤的氮素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38.
硝化抑制剂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本文综述了硝化抑制剂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包括硝化抑制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硝化抑制剂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等 ,并指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硝化抑制剂硝基吡啶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讨论了硝化抑制剂硝基吡啶的作用机理,综述了硝基吡啶对农作物营养元素吸收、作物品质、作物产量、植物病害和毒害的影响,以及该硝化抑制剂对氮肥的淋溶损失和气态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通过水培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水稻吸收积累Cd、As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试验中,在10 μmol·L-1的Cd胁迫下,外源添加250 μmol·L-1的Spd能显著降低水稻茎叶Cd含量58.0%,在50 μmol·L-1的As胁迫下,添加同样浓度的Spd可以显著降低水稻茎叶As含量20.1%,阻止了水稻根系中Cd、As向茎叶的转运累积;在大田试验中,外源添加1 000 μmol·L-1的Spd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系、叶片和籽粒中Cd的积累,分别降低了25.8%、51.9%和37.4%,同时降低了水稻茎和根系中As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3.9%和31.2%。研究表明,外源施用Spd可以降低苗期水稻对Cd、As的吸收积累,同时可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因此,可合理使用亚精胺缓解Cd、As对水稻的胁迫,为提高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