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37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以农作物秸秆为墙体材料的日光温室(以下称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性能,以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以空心砖墙体日光温室为对照,监测了两种墙体材料温室中空气、墙体、土壤和温室各界面温度变化,分析了两种墙体材料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性能。结果表明:秸秆块墙体在晴天和阴天时均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空心砖墙体晴天夜间时散失的热量是秸秆块墙体的1.5倍,阴天夜间时散失的热量是秸秆块墙体的1.3倍;秸秆块和空心砖墙体日光温室阴天时室内最低气温分别为5.4 ℃和5.8 ℃,晴天时室内最低气温为6.0 ℃和7.4 ℃;秸秆块墙体温室中40 cm以上土壤平均温度(14.00±2.61)℃高于空心砖墙体温室(13.55±1.73)℃。温室结构中各界面表面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秸秆块墙体温室中10 cm以上土壤层和空气的蓄热量比空心砖墙体温室中的大,秸秆块墙体的蓄热量比空心砖墙体的蓄热量小。  相似文献   
42.
稻壳/大豆蛋白基黏合剂成型育苗钵性能评价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稻壳为原材料, 采用大豆蛋白基黏合剂捏合成型制备育苗钵, 研究了稻壳育苗钵的耐水特性;通过育苗试验研究了育苗钵对黄瓜的生物学效应, 并分析了育苗钵育苗周期与拉伸强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育苗钵最大平衡吸水率及厚度膨胀率分别为26.78%和10.73%,具有较好的耐水特性;育苗钵经干湿热循环处理后拉伸强度最大降幅约50%(P<0.05).生物学效应试验表明, 育苗钵高浓度浸提液对黄瓜发芽率影响显着, 低浓度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率有一定的促进效应;育苗效果试验验证育苗钵对黄瓜生长长势有促进作用。以干湿热循环处理后拉伸强度为自变量, 育苗钵育苗周期为因变量, 建立了相关模型y=-0.35X2+9.43X-5.85(R2=0.947 3).该育苗钵具有适宜的耐水性和强度, 育苗效果良好, 是一种理想的育苗器具, 可应用于作物的育苗。  相似文献   
43.
畜禽粪便堆肥前期理化及微生物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以鸡粪、猪粪、牛粪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三种畜禽粪便堆肥启动期和高温期理化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脱氢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等指标变化规律,为筛选合适的微生物菌剂维持堆肥高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将新鲜的鸡粪、猪粪、牛粪含水量调节到55%左右,堆肥温度在2 d内均可升至50 ℃以上, 并维持此温度的时间均超过5 d,达到堆肥无害化的卫生标准.堆肥前期,三种堆肥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表现为嗜温性微生物数量先升高再降低;嗜热菌数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牛粪堆肥中真菌、嗜热放线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显著高于鸡粪和猪粪(P≤0.05).三种堆肥的脱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蛋白酶活性随堆肥温度的升高而上升;猪粪和牛粪堆肥纤维素酶活性呈波动上升趋势,鸡粪堆肥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三种堆肥的温度与嗜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4.
畜禽养殖场粪便清扫、堆积及处理单元氮损失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畜禽粪便还田利用是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畜禽粪便从出舍到农田施用,其氮素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对其定量估算有利于畜禽粪便处置或资源化过程中的氮素管理.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室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猪粪、牛粪和禽粪在清扫、堆积、高温堆肥、厌氧发酵和沼液贮存这5个单元的氮损失率,估算了畜禽粪便3条主要处理利用途径的氮素实际入田率,分别为:清扫→堆积→还田(29%~80%N,均值为55%N);清扫→堆积→高温好氧堆肥→还田(6%~56%N,均值为31%N);清扫→厌氧发酵→沼液贮存→还田(9%~51%N,均值为30%N).旨在为农田负荷量估算、种养结合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配置、养殖场废弃物污染风险分析及其防治技术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大宝山污染弃耕农田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重金属污染弃耕农田自然恢复植被中筛选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2011年2月采用野外采集与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大宝山矿坝心区污染弃耕农田土壤上的斑茅、小白菜、铺地黍、类芦、芦苇和乌毛蕨6种植物进行Cu、Zn、Pb、Cd的富集调查。结果表明:Cu、Zn、Pb、Cd 4种重金属中,Cd最容易被植物吸附转移,之后依次是Pb、Zn、Cu;6种植物中,斑茅和小白菜对Cd、Zn和Cu具有富集优势,斑茅不仅是Cu的超富集植物,而且对Zn、Cd、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也均大于1;小白菜对Zn和Cd具有富集优势,其中对Cd的富集系数高达15.55。因此,斑茅和小白菜可以作为修复Cu、Cd、Zn和Pb多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种植,但因小白菜体内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出国家食品(叶菜类)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所以,小白菜可以作为富集植物种植,但不适宜作为蔬菜食用。  相似文献   
46.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为测试菌种,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茎中分离出的13株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2株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实验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有2株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测试病原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为探明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过程中重金属总量及其形态变化特征,以苏南地区一规模猪场的污水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夏、冬两季各处理环节(厌氧消化、多级沉淀、水生植物处理)出水中Cu,Zn,As,Pb,Cr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夏季污水中Cu,Zn,As,Pb,Cr总体积浓度分别为4 024.9,6 656.0,22.9,193.8,319.6μg/L,冬季分别为6 490.3,1 1687.9,89.3,152.0,351.7μg/L。除夏季总As外,其他均高于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经多级沉淀和水生植物处理后,出水中各重金属总量显著降低(P0.05),均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夏季Cu,Zn,As,Pb,Cr的去除率分别达99.5%,99.2%,62.2%,88.7%,91.6%,冬季分别达99.8%,99.0%,91.0%,90.1%,87.9%。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变化复杂,总体上看,多级沉淀联合水生植物处理对污水中溶解态重金属有降低的作用,但夏季效果低于冬季。除夏季总As外,污水中其他重金属总量及其溶解态含量变化与p H值呈负相关,所有重金属总量与溶解态含量均与EC呈正相关。采用厌氧消化-多级沉淀-水生植物联合处理技术可有效降低猪场污水中重金属总量及其溶解态含量,提高养殖污水农田利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8.
不同季节生态沟净化养殖废水能力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季节生态沟对低浓度养殖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夏秋季,生态沟对COD和TN的削减率均达到86%以上,对于TP的削减率高达98%以上。夏季生态沟对养分的削减能力要优于其他处理,秋季其次,然后是春季,最差是冬季。即使水生植物进行了刈割,生态沟依然能发挥一定的净化效果。随着生态沟的运行时间积累,底泥中养分含量快速增加。初始阶段增加最快,但随着生态沟的延长,3种污染物的浓度急剧下降,到生态沟末端,底泥的养分含量变化已经不显著。生态沟中初始段的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最高,随着生态沟的延长生物量显著下降,末端点最低,水生植物吸收N素产生的削减占生态沟总削减量的28%,吸收P素占总削减量的8.7%。  相似文献   
49.
超高温预处理装置及其促进鸡粪稻秸好氧堆肥腐熟效果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提高畜禽粪便堆肥效率和质量,设计了一种超高温预处理好氧堆肥工艺,并以鸡粪和稻秸为原料,进行了为期62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即:高温好氧堆肥(CK);超高温(85℃)预处理4 h+高温好氧堆肥(HPC);超高温(85℃)预处理4 h+接种0.5%新鲜鸡粪+高温好氧堆肥(I-HPC)。监测了堆体的温度、含水率、pH值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以C/N、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铵态氮、硝态氮、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为指标评价了堆肥腐熟度和质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超高温预处理可以提高后续堆料升温速率和最高温度、延长高温期天数、缩短堆肥周期,I-HPC、HPC的最高温度比CK分别高出13.6、12.8℃,≥50℃的天数分别比CK多3、2 d。但与HPC相比,接种新鲜鸡粪并没有加快后续堆肥进程。超高温预处理后,物料容重由0.81 g/cm~3下降为0.72 g/cm~3、pH值下降了1~2;而DOC质量分数由106 g/kg上升到124 g/kg;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s)、NH_4~+-N质量分数分别为预处理前的3.2倍、2.45倍。HPC、I-HPC堆体有机质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501、0.0534 d-1,比CK(0.00143 d-1)大,因此,HPC、I-HPC堆肥产品的TOC质量分数(182.1、192.1 g/kg)分别比CK(205.3 g/kg)低;TN质量分数(19.70、21.28 g/kg)比CK(17.96 g/kg)高;腐殖化指数(0.77、0.71)比CK(0.64)高。但HPC、I-HPC堆肥产品之间TN质量分数、腐殖化指数无显著差异。因此,超高温预处理好氧堆肥法能明显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0.
秸秆腐熟剂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为了解本研究室于常温下筛选研制的秸秆腐熟剂在土壤中的施用效果,通过盆钵模拟培养试验,设置腐熟剂的不同施用方式(单独施用腐熟剂、配施葡萄糖、配施尿素、配施尿素与葡萄糖),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养分含量变化,为该秸秆腐熟剂的产品化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以不同施用方式进入土壤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活性相应发生显著变化,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S)均增大,早期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使土壤的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显著下降(P<0.05);腐熟剂施用加快了小麦秸秆的腐解速度,腐熟剂施用90d后,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增幅显著(P<0.05)。在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剂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与多样性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腐熟剂与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