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均属于迁飞性害虫,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这些害虫迁入我国华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峰次多、迁入延续时间长,导致田间的发生量大和混发频率高,对当前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对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我们应用三拂等药剂与大丰收混配,进行主治稻纵卷叶螟、兼治白背飞虱的药效及其对蜘蛛的影响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在水稻移栽后8~17 d,放养鸭子180~300只·hm^-2进行稻鸭共育至水稻抽穗,能有效地控制当季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防除效果成螺77.42%~100%,幼螺50.29%~100%,卵0.00%~45.56%;稻鸭共育时间长、年份多,田间福寿螺数量少;稻鸭共育还能够降低水稻田中福寿螺的越冬螺源或残留螺量。  相似文献   
23.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病害,研究探讨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对有效防控该病发生危害,保障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对浙江温岭1971-2014年,温州1982-2013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为重发流行阶段,90年代中后期为间歇流行阶段,进入21世纪,病害发生较轻,但近年病情又有上升的趋势。解释了该病历史发生流行动态及影响流行的相关因子,探明热带风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品种抗性下降,以及菌源的累积和肥水管理不当,是导致近年病害再度上升流行的主因。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噻菌铜、噻森铜等对口高效防治药剂,并提出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4.
果蔗为本地主要经济作物.草害严重影响果蔗产量和品质。目前常用果蔗除草剂有禾耐斯(乙草胺)、玉丰(异丙草胺和莠去津混配),由于禾耐斯连续使用多年防效下降,莠去津及其混配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对后作种植阔叶作物影响大。为此,我们引进40%扑,乙可湿性粉剂(老铁)进行果蔗地杂草防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中,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诱捕方法被广泛采用,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对稻田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差异,于2010—2014年在浙江温岭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诱芯和诱捕器种类、田间越冬幼虫量以及气象因子对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越冬代二化螟,采用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捕的二化螟成虫数量的消长动态基本一致,但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成虫峰期出现早、峰次多,而且诱捕量显著高于黑光灯诱捕;不同性诱剂诱芯与诱捕器之间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方法诱捕的虫量与田间越冬的幼虫基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诱捕方法的诱捕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对于越冬代,诱捕的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而其余各代的诱捕虫量则与温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6.
试验结果显示,36%氰虫·毒死蜱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防效十分显著,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当667 m2用药量达150 mL时明显优于氯虫·噻虫嗪、阿维·氟酰胺处理.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黄毛鼠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种群动态及繁殖特征变化,采用数据统计对比方法,对浙江温岭2013—2020年捕获的黄毛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捕获的859只鼠类中,有黄毛鼠168只,占总捕获率19.56%,黄毛鼠在农户、稻田耕作区均有分布,为温岭地区常见鼠害之一。不同年份、不同月份和季节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差异,在每年的1月和11月出现两个数量峰,最高月捕获率与最低的6月相差9.6倍。雌雄的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耳高、后足长差异显著,但未达极显著水平。种群总性比1.58,繁殖时间集中在10-12月,平均怀孕率为11.65%,胎仔数2~8只,平均为(6.00±1.77)只。  相似文献   
28.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解决方案是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瑞士先正达联手推广示范的一种旨在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确保水稻安全生产的农药使用和植保综合方案。2014年,温岭市通过单季稻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控制水稻病虫害效果好,农药减量显著,节本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29.
福寿螺不同投放时期对水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后当日、3d、7d投放福寿螺,水稻最高苗分别比对照减少55.8万株/hm2、31.2万株/hm2、12.8万株/hm2;有效穗数下降依次为20.3万穗/hm2、8.25万穗/hm2、3.15万穗/hm2;水稻产量,在水稻移栽后当日投放比对照减产715.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而,在福寿螺发生区,要及时抓好水稻大田前期的用药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0.
褐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具暴发性和毁灭性,是我市水稻重大害虫之一。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大发生频率很高,危害损失大;80年代后期起随噻嗪酮(优乐得、扑虱灵)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