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2篇
  9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1.
检测了俄罗斯大白猪及萍乡华中二头乌猪16个遗传标记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分析了二个猪种群体间在上述16个基因位点上的遗传变异,探讨了所测遗传标记基因位点与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同时,对两个猪种母猪体内抗红细胞抗原“天然抗体”的存在种类及效价与其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抗仔猪断奶前腹泻猪专门化新品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西农业大学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仔猪断奶前腹泻(ETECF4ac)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历时6 年培育了BN101系、BN102 系和BN103 系3 个抗仔猪断奶前腹泻基因(MUC13 基因)抗性型(GG)纯合的瘦肉型抗仔猪断奶前大肠杆菌(ETEC)F4ac 腹泻猪专门化新品系。3 个新品系仔猪断奶前腹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未经选育群体,且其生长、繁殖、产肉以及体型外貌等性状均表现优良,达100 kg 平均日龄分别为155.43 d、158.21 d 和159.27 d,100 kg 体重平均活体背膘厚分别为:8.96 mm、9.47 mm 和9.52 mm,经产母猪平均总产仔数分别为:10.43 头、12.31 头和12.79 头,料肉比分别为:2.38、2.44 和2.48,且变异系数都在10% 以下。这些专门化新品系的成功培育实现了我国抗病种猪培育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基于单倍型的病例-对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别白色杜洛克×二花脸F2资源家系中影响猪阴囊疝的易感位点及位置功能候选基因,并在远缘纯种猪阴囊疝三联体核心家系(Trio)群体中进行重复验证。【方法】利用Illumina porcine 60K SNP芯片对1 020头白色杜洛克×二花脸F2资源家系阴囊疝群体(包含19个阴囊疝患病个体)进行扫描获取基因型。通过Plink v1.07软件对基因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个体基因型检出率< 90%的个体,剔除SNP位点检出率< 90%、哈迪温伯格平衡卡方检验P≤10-3和最小等位基因频率< 0.05及性染色体上和无法定位的SNP位点。质控合格的SNP位点用PHASEBOOK构建出F2资源家系中每个个体的单倍型,并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将其归类到数目预先定义的祖先单倍型中。使用基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的GLASCOW软件进行利用祖先单倍型的病例-对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采用保守的Bonferroni校正方法得到基因组显著水平和染色体显著水平的阈值。对F2资源家系中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的易感SNP位点在包含237个患病个体的远缘纯种猪阴囊疝三联体核心家系(Trio)群体中进行同样的质控,并利用Haploview软件对质控合格的SNP位点分别展开基于单点和基于单倍型的传递不平衡分析(TDT),进行重复验证。【结果】白色杜洛克×二花脸F2资源家系中全部个体的38 033个SNP标记通过质控。在GWAS分析中,共发现108个达染色体显著水平(P<2.63×10-5)的猪阴囊疝关联SNP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2、8和17上,最强相关的SNP位点位于17号染色体上。在远缘三联体核心家系群中,724个个体的96个SNP位点通过质控。对质控合格的SNP位点进行基于单点的TDT分析,结果发现5个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得到重复验证(P<0.05),其中2号染色体上有1个SNP位点和17号染色体上有4个SNP位点,分别位于IQGAP2,CHMP4B,SERINC3,ZNF334 等4个基因内或其上下游。基于单倍型的TDT验证分析发现两个易感单倍型框,其中与基于单点TDT验证分析有重合的仅有SSC17上CHMP4B内及下游的两个易感位点。结合疝气发生机制及TDT分析结果,推测IQGAP2和CHMP4B可能是影响猪阴囊疝发生的两个重要的位置功能候选基因。【结论】本研究利用基于小样本的GWAS分析和较大样本群验证分析,在SSC2和SSC17上分别鉴别1个和4个阴囊疝易感位点,在SSC17上鉴别到两个易感单倍型。易感位点附近的2个基因IQGAP2和CHMP4B可能是影响猪阴囊疝发生的位置功能候选基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奉新黑猪、星子黑猪、南城黑猪、资溪黑猪、玉山黑猪、铅山黑猪等 6个江西地方黑猪类群基因组混合DNA进行了RAPD分析。根据 1 6个多态引物的扩增结果计算了遗传距离指数并进行了UPMG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玉山黑猪和铅山黑猪亲缘关系最近 ,而南城黑猪与铅山黑猪的遗传距离最远。综合考虑现行的分类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 ,认为玉山黑猪和铅山黑猪 ,星子黑猪和奉新黑猪可分别划分为同一猪种 ,但对南城黑猪的品种归属性应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畜禽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众所周知,疾病是养殖业的第一大天敌,尤其是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畜禽的健康。尽管预防接种和药物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而且随着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饲养条件的改变,日继发现新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样势必会增加养殖业的成本,加上病毒抗原的漂移,超强毒株的出现和母源抗体的干扰,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防疫途径,动物抗病品系的筛选和培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报道了不同鸡对马立克氏病敏感性存在差异,并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动物抗病育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后来由于免疫学和生物制品学的发展,使得大部分传染病都可通过预防接种得到有效的控制,造成抗病育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冷落,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分离或合成了一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还发现了具有终止病毒基因转录和反应的一类小分子RNA。为此,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提出了基因工程抗病育种的设想,为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就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畜禽抗病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来提高畜禽抗病力的可行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遗传变异初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实验采用PCR RFLP方法对 5个瘦肉型猪种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汉普夏猪和皮特兰猪共计 2 5 0头猪的α1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 (FUT1)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中的 5个猪种在该FUT1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 ,均分布着三种基因型 (AA ,AG和GG) ,抗性基因型AA分布频率为 0 .0 2 8,易感基因型AG与GG分布频率分别为0 .2 4 4和 0 .72 8。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长白猪与大白猪基因型频率差异极显著 (P <0 .0 1) ,与皮特兰猪之间差异显著(P <0 .0 5 ) ,其它猪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江西地方鸡种的AFLP多态性及其群体遗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利用15对AFLP引物组合,检测了8个地方鸡种(南城黑鸡、余干五黑鸡、崇仁麻鸡、宁都三黄鸡、万载康乐黄鸡、广丰白耳黄鸡、东乡绿壳蛋鸡和泰和丝羽乌骨鸡)、1个培育品种(景德黄鸡)和1个外来鸡种(以色列隐性白羽鸡)池DNA的遗传变异,计算了10个鸡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其中南城黑鸡与余干五黑鸡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0.7790),其次为广丰白耳黄鸡与景德黄鸡(0.6726),崇仁麻鸡和以色列隐性白羽鸡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0.2801)。在UPGMA聚类关系图中,8个江西地方鸡种及培育鸡种景德黄鸡聚成一大类,其中余干五黑鸡与南城黑鸡、广丰白耳黄鸡与景德黄鸡分别两两相聚,以色列隐性白羽鸡另聚成一类。实验结果表明,江西省地方鸡种和引进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南城黑鸡和余干五黑鸡的遗传距离最近,两者有着极密切的亲缘关系。结合生产性能、体形外貌及此前RAPD研究结果,认为南城黑鸡和余干五黑鸡可能是“同种异名”。广丰白耳黄鸡和景德黄鸡也表现出较密切的亲缘关系,这与RAPD分析结果及广丰白耳黄鸡是景德黄鸡的原始亲本之一的育种历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根据牛SRY基因5’调控区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巢式PCR引物作为公牛特异的性别鉴定引物,根据牛酪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l对引物作为内标基因引物,建立了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PCR反应体系,同时对微量牛胚胎细胞DNA的提取方法、巢式PCR和常规PCR的灵敏度进行实验,以便建立适合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牛胚胎性别鉴定技术。结果表明,设计使用的性别鉴定引物公牛特异,所有引物牛特异。煮沸法和反复冻融法都可应用于微量牛胚胎细胞DNA的提取。实验所使用的巢式PCR只要10个以上细胞就可看到扩增结果,适合在胚胎性别鉴定中使用。在建立了胚胎性别鉴定的PCR反应体系后,鉴定了10枚奶牛胚胎的性别,目前已产下两头犊牛,其实际性别和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鸡的PGCs作为生殖细胞的原始细胞在最近几十年里已成为世界和科技开发的热点之一。目前,国际上已有比较成熟的PGCs的提取技术、鉴定技术、冷冻保存技术和移植技术,随着对PGCs的研究的深入,它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