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8篇
  20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153.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海域存在的赤潮原因种为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赤潮发生海域存在着许多原甲藻和裸甲藻种类,但不能进一步确认到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微小原甲藻体表规则的花纹等特征,根据Takayama pulchellum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反S形顶沟等特征分别对它们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分子分类学分析表明,T.pulchellum(株名为TPXM)28S rDNA D1-D2区序列长度为721 bp,与基因库中同种相似株的同源性大于99%;微小原甲藻(株名PMDH)的ITS和28S 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同种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无纹环沟藻(株名GIXM)的ITS与基因库中登记的分离自中国深圳海域的4株同种藻的同源性也高达99%.用ITS序列和28S rDNA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也能很好地显示微小原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藻之间的亲缘关系.将上述结果结合文献记录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证实这3种赤潮种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微小原甲藻是厦门海域较为常见的赤潮原因种.对上述检测和鉴定方法的系统应用也表明,这些方法可应用于对现场赤潮生物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154.
利用1996~2009年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通过R/S方法,计算出长株潭3市及其所辖区域人均耕地面积的Hurst指数,分析长株潭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总体上,1996~2009年,长株潭3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的Hurst指数分别为0.661 1、0.568 9、0.529 4,均大于0.5,说明未来一段时期内,3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将按惯性运行;分区域来看,1996~2009年,长沙市城区、长沙县、浏阳市、湘乡市、韶山市等5个区域的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趋势明显,Hurst指数均大于0.5,未来一段时期内,人均耕地面积还会继续减少;株洲市城区、湘潭市城区、宁乡县、望城县、攸县、炎陵县、醴陵市、茶陵县等8个区域的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趋势明显,株洲县、湘潭县的人均耕地面积表现出增加趋势,但Hurst指数均小于0.5,表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宁乡县等8个区域的人均耕地面积将呈上升态势,株洲县和湘潭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将呈下降态势;预测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R/S分析方法预测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行之有效,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溆浦县农业部门将推行水稻良种直供作为推动粮食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强化扶持措施,加大服务力度,助推了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1.加强政府引导,强化行政推动年初,县委、县政府就推行水稻良种直供作了部署要求,层层召开会议,在政府引导层面发挥了较好的推动作用。2.加强扶持投入,建立补贴机制对全县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核心示范区和整村推进水稻良种直供实施购种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公斤10元。相关乡镇、村也结合自身实  相似文献   
156.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传染病。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躁、流唾液和意识丧失,终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此病致死率高。迄今,仍然是威胁人畜安全的最危险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7.
根据建筑消防设施电学参数检测的特点,阐明了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极限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给出了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提出确定自由度的方法,说明了在不确定度评定中,用标准偏差表示的不确定度是通过评定得到的估计值,明确了标准不确定度的相对不确定度与自由度的相关关系。提供了《电控箱接地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配电主干线路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2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8.
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地3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连续2年的碳通量观测。结果表明:人工混交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年际和季节变化都很明显,但日变化只在生长季(4—10月)才变得显著。2006和2007年人工混交林NEE的变化范围分别在-27.1~8.1和-24.4~9.8gCO2·m-2d-1,最大月平均CO2吸收量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生长季净碳吸收约占全年的96%。人工混交林是较强的碳汇,2006和2007年净碳吸收量分别为549.1和445.4gC·m-2a-1。春季干旱是2007年人工混交林净碳吸收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9.
内麦11系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7002,组合为品5X94—7。生产上表现株高适中,穗大、粒大、饱满等特征,深受西南地区小麦种植户喜爱。自审定品种以来,  相似文献   
160.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具有较强的耐旱性。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油茶生长发育、生产、光合特性、内源激素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的抗旱应对措施,包括抗旱育种、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茉莉酸甲酯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应用,以期为油茶育种、育苗和生产栽培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