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8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以湘中地区的耕型第四纪红土壤进行不同稻作制度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旱改水及不同稻作制对土壤铜的化学行为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旱地改水田10年后,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土壤有效铜含量也明显提高。三种稻作制比较,稻稻冬泡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和土壤有效铜含量明显高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土壤。供试土壤铜主要以有机态铜,无定形铁态铜,晶形铁态铜和残留态铜四种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12.
为探讨湖南红壤不同土层对SO4^2-的吸附性能和不同pH值酸雨对土壤SO4^2-解吸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将不同浓度(NH4)2SO4溶液和不同pH值溶液连续浸泡湖南长沙和郴州2种红壤.结果表明:2种红壤对SO4^2-的吸附能力较强,并且在0-20cm层加入液SO4^2-浓度较低时,土壤SO4^2-吸附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pH值的解吸液对同一土层SO4^2-的解吸率随pH值的下降而降低;同时,同一pH值的解吸液对SO4^2-的解吸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解吸液pH值低于土壤pH值时,解吸液酸度对长沙土壤SO4^2-解吸率的影响比对郴州土壤SO4^2-解吸率的影响更显著;长沙土壤吸附SO4^2-的能力比郴州土壤强,并且前者吸附的SO4^2-比后者吸附的SO4^2-更难解吸下来,因此长沙土壤比郴州土壤具有更强的固定SO4^2-能力.  相似文献   
113.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正方案),在初拟湖南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基础上,拟定了其检索顺序,旨在为开展湖南土系调查和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4.
湖南主要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南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状况及其在土壤供氮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培养和分析测定等手段,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由于成土母质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差异甚大。水田土壤变化于(135.4±57.4)~(412.8±32.4)mg·kg-1之间,平均为(304.7±96.7)mg·kg-1;旱地土壤变化于(85.6±25.4)mg·kg-1至435.7mg·kg-1之间;平均为(230.1±89.2)mg·kg-1。不论旱地土壤还是水田土壤,固定态铵的绝对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由湖积物和板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高,而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低;但是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要高于水田土壤,水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变动在(6.1±3.6)%~(16.6±4.6)%之间,平均为(14.0±5.1)%,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比变动在(5.8±2.0)%~(40.1±17.8)%,平均为(23.5±14.2)%。(2)不同土壤最大固铵容量的大小顺序与固定态铵含量基本相同,但供试土壤“新固定的”固定态铵占最大固铵容量的比例大部分在20%以下,这与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较高,土壤的大部分固铵位点已被铵饱和有关。(3)土壤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组成是决定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最大固铵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水田土壤<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中,0.02~0.002mm粘粒中水云母含量远高于<0.002mm粘粒中水云母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水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y1)和最大固铵容量(y2)与<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x1)和水云母含量(x2)以及0.02~0.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x3)和水云母含量(x4)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与<0.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和水云母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供试土壤的固铵基质主要是<0.02mm粘粒的水云母矿物。【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固定态铵是湖南耕地土壤的主要氮素形态和氮素资源,特别是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高于水田土壤。所以,在土壤对作物的氮素营养,尤其是对旱地作物的氮素营养中有着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5.
水溶性有机肥料对水稻产量和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水溶性有机肥料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及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水溶性有机肥料可提高稻谷产量,显著降低水稻孕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灌浆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稻米镉含量,降低率为2.9%~21.5%,提高稻草镉含量,提高率为26.8%~99.1%。以750倍稀释液喷施增产幅度最大,达43.1%,基施(0.16 m L·kg~(-1))配合喷施(750倍稀释液)处理稻米降镉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6.
不同供水负压对小白菜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负压灌溉条件下小白菜生长发育的适宜负压和土壤含水量,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结合负压灌溉技术,研究2种土壤(潮菜园土、红菜园土)和3个供水负压(-5.0 kPa、-10.0 kPa、-15.0 kPa)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生物产量和根系活力在2种供试土壤条件下均以-5.0 kPa处理最高,随着供水负压值的降低,生物产量和根系活力显著下降;脯氨酸含量以-10.0 kPa处理最高,显著高于-5.0 kPa和-15.0 kPa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以-5.0 kPa处理最低,显著低于-10.0 kPa和-15.0 kPa处理。综合小白菜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对不同供水负压的生理响应,2种供试土壤适宜小白菜生长发育的供水负压值为-5.0 kPa,土壤含水量潮菜园土为25%,红菜园土为19%。  相似文献   
117.
冬珊瑚施用新型复合花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研制的新型复合观果专用花肥对冬珊瑚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复合花肥的肥效超过等养分无机花肥,冬珊瑚单株分枝数增加21.2个,结果数、红果数分别增加19和11.6个,观果期延长38d以上。新型复合花肥分释放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施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18.
探讨施氮量与灌水上下限对黄秋葵养分吸收的交互作用,为黄秋葵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及参数依据。采用土壤盆栽试验,设置田间持水量的45%~55%即45%~55% FC(W1)、35%~65% FC(W2)、25%~75% FC(W3) 3种灌水上下限及0 kg/hm2(N0)、110 kg/hm2(N1)、330 kg/hm2(N2) 3个氮水平,观测不同施氮量和灌水上下限对黄秋葵生长发育、生理响应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水平下,黄秋葵不同器官生物量、果实产量、灌溉水分生产率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以W1最高。相同灌水上下限,黄秋葵不同器官生物量、果实产量、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灌溉水分生产率及氮肥偏生产力以N1最高,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水、氮之间表现显著的互作效应,N1W1处理的黄秋葵总生物量、果实产量、灌溉水分生产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分别为446.4 g、201.3 g、6.9 g/kg和108.7 kg/kg,显著高于最低处理N2W3(190.3 g、64.9 g、2.4 g/kg和11.7 kg/kg),分别提高了57.4%、67.8%、65.2%和89.2%。综合分析表明,高氮高水处理(N2W3)显著降低黄秋葵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黄秋葵产量、灌溉水分生产率及养分吸收综合体现的最优模式为110 kg/hm2的施氮量、45%~55%FC的灌水上下限(N1W1),此研究可为丰富黄秋葵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稀土微肥对烟草镉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添加外源有效态Cd的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稀土微肥对烟草生长发育及Cd吸收的阻止效应。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烟草的生长发育,降低N、P、K、Ca、Mg、Zn的吸收,促进Cu的吸收。施用稀土微肥0.4 g/kg土(相当于900 kg/hm2),可缓解Cd胁迫对烟草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抑制作用,降低烟叶Cd含量,当Cd添加浓度为1.2 mg/kg时,中下部烟叶Cd含量较未施用稀土微肥处理降低19.7%。供试土壤条件下(未添加Cd),施用稀土微肥0.4 g/kg土,降低烟草对Cd、Zn、Cu的吸收,促进烟草对K的吸收,上部烟叶和中下部烟叶Cd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23.4%和7.84%,K含量提高14.1%和9.51%。Cd在烟草中的分布规律为中下部叶>上部叶>烟秆。  相似文献   
120.
为了建立适合湘中南双季稻地区烟稻轮作制条件下烤烟作物的平衡施肥模型,确定烟草的合理施肥量,运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414”试验方案,稍作修改,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湘中南双季稻地区烟稻轮作制条件下烤烟作物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及其最佳施肥量,以为烤烟作物的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烤烟作物的地力贡献较小,无肥区产量仅占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处理6)产量的34.6%~39.4%;增产效果居首位的是氮肥,农大,永州,常宁3个试验点分别增产719.6 kg/hm2、1109.7 kg/hm2和441.0 kg/hm2;运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得到的各试验点的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均不成功,农大点推荐施肥宜使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据此所得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59.8 kg/hm2,P2O5 86.1 kg/hm2,K2O 152.2 kg/hm2;永州点推荐施肥宜使用三元二次方程模型,据此所得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75.2 kg/hm2,P2O5 52.1 kg/hm2,K2O 278.3 kg/hm2;常宁点推荐施肥宜使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据此所得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78.7 kg/hm2,P2O5 107.8 kg/hm2,K2O 279.2 kg/hm2;综合各函数的最佳施肥量得到湘中南双季稻地区的烟草作物的施肥决策:烤烟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最佳产量施肥量为N 172.2 kg/hm2,P2O5 93.3 kg/hm2,K2O 30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