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256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123篇
  67篇
综合类   916篇
农作物   191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482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初投产茶园氮磷钾配比施用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泥池培育方法,进行初期投产茶园氮磷钾肥料配比试验.结果显示,氮磷钾不同配比施用对幼龄茶树生长性状及茶园产量影响很大,处理问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磷钾肥不同水平配施或单因素施入对茶树芽叶生化成分影响显著,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磷钾肥对提高红茶品质有着较大的作用,单施氮肥将使红茶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02.
长江口凤鲚幼鱼的耳石微结构、日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8月和9月在长江口区域从小型拖网和张网渔获物中获取凤鲚幼鱼,摘取矢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凤鲚幼鱼的日龄和孵化日期,分析个体早期生长过程.凤鲚幼鱼的体长范围为25.6~63.2 mm,矢耳石形状与成鱼耳石相似,为不规则扁椭球形,只有—个翼状突起.耳石横截面磨片上具有一个核和一个原基.耳石原基的直径为12.5 ~ 22.8μm,平均为(14.3±4.8) μm(n =111).耳石核中心到第一个生长轮的距离为(24.9±6.4)μm(n=44).生长轮在耳石长轴上排列较疏且不清晰,短轴上较密但清晰.凤鲚幼鱼的日龄为54~128 d,对应的孵化日期为2007年4月10日至7月23日,高峰期为2007年5月1 1日至6月26日.耳石半径(R)与标准体长(LS)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LS=6.68 +0.065R.凤鲚幼鱼前20个生长轮宽度较窄,并有逐渐变窄的趋势,第20日轮之后,生长轮宽度逐渐变宽,至第50日轮后生长轮宽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3.
利用木麻黄种类资源丰富,萌芽力强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不同木麻黄品种、种源等的调查,选育出60个景观型木麻黄品种。经育苗技术研究、早期测定和综合评定的方法确定其观赏价值,筛选出具有景观型木麻黄优良12个品种,分别是广东482、广东483、广东484、文昌436、岛东488、福建434, 其次是广东485、文昌481、岛东439、岛东448、福建435、福建437,为城乡及沿海园林绿化、四旁植树、景观改造提供了新的景观树种,实现木麻黄的经济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4.
澳门开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之先河,是我国首个茶叶出口港。目前,对清代茶叶出口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十三行"和福建(泉州与厦门)与东南亚的贸易等方面,而对当时澳门地区的茶叶贸易情况缺乏研究。本文分析了澳门茶叶贸易由盛到衰的历程,阐明了澳门作为中国首个茶叶出口港在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澳门茶叶贸易衰落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5.
园林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建设实习基地的过程,可以作为园林专业多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有利于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实操能力。将不同课程的实验集中整合在实习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协同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可以串联多门专业课程,并整合相关课程中重复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助于师生之间加强沟通,教学相长,并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6.
智利渔业公司Corpesca SA和Empresas Copec的负责人Roberto Angelini表示,受2012年智利北部地区竹荚鱼捕捞配额较2011年显著减少的影响,智利渔业今年将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上层鱼类资源捕捞配额较低也限制了鳀鱼的捕捞,因为捕捞竹鱼将不可避免的附带捕捞到鳀鱼。此外,配额的减少也阻碍了竹鱼资源的开发,抑制了渔业生产和人类消费。Angelini表示,减少北部地区竹荚鱼的捕捞配额引人关注,但这并不能反映该地区的真正需  相似文献   
107.
天椒14号是以羊角椒自交系81为母本,以长羊角椒自交系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中早熟,株高97cm,开展度73cm,始花节位为第8~10节,果实羊角形,果长25.92cm,果肩宽3.17cm,果肉厚3.0mm,单果质量52.05g。青熟果深绿色,基部有褶皱,结果集中,连续结果能力强,辣味中等。田间对辣椒疫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天椒4号。每667m~2产量4000kg以上,适宜甘肃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8.
1 全人工林蛙养殖产业的现状 东北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模式是由人工模拟林蛙野外生活的环境条件,在半山区或平原地区采用人工育虫来进行养殖,使林蛙抱对、产卵、孵化、蝌蚪饲养、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 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林蛙养殖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对全人工养殖进行了试验性研究,从而使林蛙生产进入了集约化、产业化、高密度、短周期的新阶段.近年在东北及山东等地出现了一些不同养殖规模及阶段性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旨在阐明骨形态发生蛋自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l5,BMP15)基因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之间的关系,为鸡繁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61只邵伯鸡母系BMP15的基因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的关系.发现BMP15基因外显子1序列中存在3个多态位点C397T、A474G和C594T,其中C397T位点C→T的突变使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经RFLP检测,3个多态位点均发现3种基因型.x2检验表明,邵伯鸡母系在这3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这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397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CT型个体(P<0.05),TT型个体的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05) ;A474G位点AA、AG和GG型个体间的各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 ;C594T位点CC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CT与TT型个体.3个位点的合并基因型TTAATT对开产日龄、开产体质量、开产蛋质量、300日龄平均蛋质量、300日龄产蛋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邵伯鸡母系而言,TTAATT是最有利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BMP 15基因合并基因型TTAATT可以作为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潜在的DNA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0.
在完成牛病毒性腹泻活疫苗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2011年试制了3批活疫苗,经检验合格后,分别在3个牛场、总计180头牛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试验观察期内,未发生牛病毒性腹泻病感染,且无任何不良反应,3个牛场的试验组在生产性方面与非试验牛群均无显著差异;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头牛均出现了较高水平的抗体应答,log2SN50在7.4以上。由此说明,研制出的牛病毒性腹泻活疫苗不但使用安全,而且免疫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