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256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123篇
  67篇
综合类   916篇
农作物   191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482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蚯蚓通过取食、排泄、分泌黏液、挖掘洞穴等活动,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探究蚯蚓与有机物料不同配施方式对茶园土壤肥力的调控效果与机理,设计5个处理组:不施肥(CK),不施肥+蚯蚓(BE),菜籽饼+蚯蚓(CE),茶树修剪物+蚯蚓(JE),生物质炭+蚯蚓(TE),分别进行室内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与不施肥(CK)相比,接种蚯蚓(BE)处理使土壤的总碳含量呈升高趋势;添加有机物料(CE、JE、TE)三个处理的土壤的全碳、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均高于BE组,其中TE处理最高。单独接种蚯蚓处理可提高土壤总有机质含量,接种蚯蚓配施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作用,其中茶生物质炭与蚯蚓共同作用效果最好。经过3个月的培养,5个处理中土壤pH均呈降低趋势,其中BE组pH降低最大(6.81到5.82)。在采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技术(SR-FTIR)对土壤微团聚体中矿物-有机复合体进行表征后,结果显示土壤团聚体中多糖、蛋白质、脂肪和黏土矿物均呈高度异质性分布,CE和JE组中黏土矿物与大分子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分散性;黏土矿物与多糖的分布模式较为相似,而黏土矿物与蛋白质类物质、脂肪的分布模式有较大差异,且这种分布模式不受蚯蚓与有机物料互作的影响。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的黏土矿物和有机官能团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由小到大均依次为:黏土矿物-蛋白质、黏土矿物-多糖、黏土矿物-脂肪,表明黏土矿物与大分子有机物的亲和性有差异,且不受蚯蚓与有机物料互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利用具有35a的长期定位试验,在保证原定位试验继续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将原化肥处理改施有机肥,原有机肥处理改施化肥或增施有机肥,分析增减施有机肥后耕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总有机碳(TOC)及其组分和铁铝氧化物的变化与作用关系,探究胶结物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CF)及常量有机肥(NOM)处理增施有机肥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变化不明显,易氧化有机碳(EOC)分别升高87.44%和20.53%;高量有机肥(HOM)及NOM处理减施有机肥后,MWD分别显著降低8.39%和6.80%,高改化(H-C)处理的TOC、轻组有机碳(LFOC)及粗颗粒态有机碳(cPOC)含量显著降低,而常改化(N-C)处理的TOC及其组分变化不明显。无论增施还是减施有机肥,铁铝氧化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大于0.25mm团聚体含量是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唯一直接影响因素;影响MWD及大于0.25mm团聚体含量的效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游离氧化铁、络合态铁。因此,大于0.25mm大团聚体在红壤性水稻土的团聚体稳定性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机碳活性组分对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破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SPAD值在烤烟氮素养分诊断中的作用,以云烟100为试材,设置了6个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分析了烤烟叶片SPAD值与氮素营养诊断指标、施氮量的关系以及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得出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函数关系式为Y=-0.07X2+18.07X+2165.34,根据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确定了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24.5 kg/hm2,对应的最佳经济产量为3330.4 kg/hm2;建立了基于叶片SPAD值的烤烟氮肥推荐施肥标准。其中最适SPAD值范围为37.11~46.06,可作为团棵期和旺长期氮素营养诊断的指标,并能推荐氮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74.
泰安市茶树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泰安市5个气象台站1970-2004年的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的生态学特性,探讨了泰安市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系统分析了有利和不利的气候因素,由此提出了泰安市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和对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种植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近 40%,主要农作物普及率达 90% 以上,获得了全球 50% 以上的经济效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 1998 年开始种植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仅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 2%~4%。参考了美国农业统计服务局(NASS)美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据及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1996-2019 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据,概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现状,分析了美国及中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趋势,展望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前景。随着 2022 年转基因作物监管政策的明朗化和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的具体落实,我国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6.
摩杂一代水牛与广西沼泽型水牛垂体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摩杂一代水牛的脑垂体进行组织学研究,并和广西沼泽型水牛(Bubalus bubalis)的脑垂体进行比较。将两种水牛的脑垂体做成切片,采用HE染色并通过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摩杂一代水牛脑垂体呈长卵圆形,其神经部细胞大小和细胞密度和广西沼泽型水牛差异不显著,中间部的嫌色细胞较广西沼泽型水牛的多,而远侧部的各种细胞出现率表现出差异显著,其中嗜酸性细胞与广西沼泽型水牛差异极显著。这些结果为培育广西奶水牛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促进桂西北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方法,以自然保护区的顶级群落为对照,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自然恢复22a后植被的演替规律与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物种丧失严重,种类仅有自然保护区的26.6%,随着群落由草丛→草灌丛→灌丛→藤刺灌丛→乔灌丛→顶级群落的顺向演替和发展,群落的高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土壤有机质、养分、阳离子交换量和硅、铁、铝、钛等矿质全量逐步增加,钙、镁全量显著减少,pH值降低,土壤质量随着植被的恢复呈波折性提高。  相似文献   
78.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基础。马铃薯作为中国外来物种,种质资源及缺,其资源的保存尤为重要。本文从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历程,研究利用现状,保存等方面回顾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在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特色种质资源库,重视对保存方法的研究,加强资源共享等层面探索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9.
韭菜种子老化因子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0.
我国精准农业的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精准农业是在信息科学发展的基础上 ,以 3S (GIS、GPS、RS )为核心技术引发的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 ,它必将会对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阐述了精准农业的组成和效益 ,分析了我国精准农业的研究应用现状 ,提出了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步骤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