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顺宝芥蓝为对照,对8个参试芥蓝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抗性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选育出优质、高产及商品性好的杂交种。结果表明:金笋芥蓝在参试品种中单株质量最大,产量排名第1,华芥一号芥蓝产量排名第2。2个品种株型较好、抗性强、产量高,是适宜出口和内销的杰出品种,较适合在广州及附近地区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从水东芥菜的环境选择、栽培时间、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几个方面介绍水东芥菜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对水东芥菜的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 56 个不同芥蓝品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测定了不同品种芥蓝的可溶性固形物(TSS)、还原 糖、Vc、蛋白质、粗纤维含量。 结果表明院56个不同芥蓝材料的 5 个营养指标的标准差分别为 0. 89、0. 47、16. 32、0. 46、 0. 33,其变异系数分别为 14. 83、35. 28、15. 83、21. 43、29. 64,说明其还原糖含量的差异最大,TSS 含量差异最小,为进一 步的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苦瓜利用强雌系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葫芦科苦瓜属蔓生草本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保健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特别是最近几年,更是受到消费者偏爱,成为市销及出口的高值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5.
碱基插入/缺失(InDel)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密度仅次于SNP且易于基因型分型,成为分子标记开发的主要来源。为了开发芥蓝品种间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2份芥蓝自交系重测序数据鉴定的InDel位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设计了367对InDel候选标记。通过PCR检测比较8个芥蓝自交系的多态性,发现284对标记在至少2个芥蓝自交系间有多态性,阳性率为77.4%。本研究利用重测序技术开发芥蓝品种间InDel标记效率较高,为种质资源分析、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了便捷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不同豇豆品种资源的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个豇豆品种为材料,对其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蛋白质、粗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5个营养性状在26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还原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蛋白质与还原糖、粗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而粗纤维和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他两两营养指标含量均为正相关关系,相关性不显著。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可知,26个豇豆品种中,综合营养品质比较好(X0.5)的品种有11个。其中,营养品质最佳(X0.6)的品种有6个,分别是黑白珠豆、APDRE豇豆、白籽油白、穗青豇豆、褐籽油青和黑籽珠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以上述品种资源为亲本进行优质杂交选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丰3号’辣椒是中早熟优质杂交一代新品种, 果实羊角形,青果深绿色,成熟果大红色。果长 17.0~18.1cm,果宽 2.83~2.94cm,肉厚0.32~0.37cm,单果质量42.3~44.7g,单株产量 0.42~0.59kg。商品性好,耐贮运,品质佳。田间表现中抗病毒病,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均强。适合在华南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选取3份长豇豆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重测序数据挖掘InDel位点,根据这些位点开发分子标记,并验证这些标记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经过严格筛选,获得981个易于凝胶电泳检测的长度大于30 bp且多态性高的InDel位点,挑选其中在基因组上均匀分布的165个设计引物并进行验证.用6份长豇豆材料对165对引物进行初筛...  相似文献   
19.
瓜类作物(黄瓜、苦瓜、节瓜、有棱丝瓜)是雌雄同株作物,其雌型一代杂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特点,杂种优势明显,目前在华南地区被广泛应用.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自上世纪70年代率先在国内进行瓜类雌性系育种以来,已育成18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的雌型一代杂种.实践证明,瓜类雌性系育种途径不仅能实现杂种优势,还能简化制种技术,保证制种质量,降低成本.现将华南地区瓜类雌型一代杂种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菜心种子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为EMS诱变技术在菜心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及丰富菜心种质资源选育提供支持。【方法】设4种不同浓度的EMS溶液(0.2%,0.4%,0.6%和0.8%)和3种不同处理时间(8、12和16 h)共12个组合,诱变处理2个菜心自交系(C40和小80天)的种子,并对诱变后代出苗率和结籽株比例进行分析,筛选EMS诱变菜心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随着EMS浓度的增加,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诱变处理8 h,EMS浓度为0.6%时,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65%和70%,结籽株比例分别为13%和31%;EMS浓度升高至0.8%时,C40菜心的成苗率降至50%,2个菜心材料的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随着EMS处理时间的延长,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EMS处理浓度为0.4%时,诱变12 h,2个菜心材料(C40和小80天)的成苗率均为75%,结籽株比例分别为30%和45%;诱变16 h,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降至60%和55%,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EMS诱变处理不仅抑制成苗率,还严重影响结实情况。根据成苗率和M1群体植株的结籽株比例,并保证最大诱变效率和突变体群体,确定菜心种子EMS诱变处理的最佳条件为0.4% EMS诱变处理12 h。不同基因型菜心材料对EMS的耐受性不同,生长势强的菜心材料EMS处理的时间或浓度可适当增大或降低。采用最佳诱变条件处理3000粒小80天菜心种子,在M1群体中出现黄化、白化、皱缩、矮化及嵌合等变异性状,M1群体包含500个突变株系。随机选取种子量大的M1群体中176个家系,构建包含2110个单株的M2群体,在M2群体中发现94个突变单株,总的突变频率为4.3%。其中,叶片叶色或形状突变的单株61株,株型变异的单株共31株,花色突变的单株2株。【结论】利用EMS诱变菜心种子有明显效果,构建的菜心EMS突变体库表型变异丰富,尤其是出现株型紧凑,叶色浓绿的有益突变,可用于菜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