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图论聚类分析(MCA)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某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区和评价为例阐述了这种分类方法的应用。通过与系统聚类和模糊聚类法相比较,探讨了此法应用于生态环境分类评价中的特点。MCA是一种动态选择过程,它将事物分类的“模糊性”和“界限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其中所涉及的各项参数具有较确切的实际意义,使用起来简便和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52.
王志远  李金库  李昀  王灵钰  齐鑫  李吉方  温海深 《水产学报》2023,47(8):089104-089104
为探究ncc、nkcc基因在花鲈渗透调节中发挥的作用,实验通过全基因组鉴定、多重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以及蛋白结构预测对花鲈ncc进行了鉴定及序列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ncc和nkcc在海水、淡水花鲈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原位杂交技术确定ncc2和nkcc1a在海水及淡水花鲈鳃中的表达位置。结果显示,从花鲈中鉴定出2个ncc基因,即ncc1和ncc2,其编码序列(CDS)长度分别为2 691和3 120bp,编码896和1 039个氨基酸,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ncc2在淡水花鲈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海水,而nkcc1a在海水花鲈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淡水,ncc1、nkcc1b、nkcc2在海淡水中的表达量则无显著差异。淡水适应过程中花鲈鳃组织中的ncc2的表达量逐渐上调,而nkcc1a的表达量逐渐下调;海水适应过程则呈现相反的表达趋势。此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ncc2和nkcc1a基因分别位于淡水与海水中鳃组织的相邻鳃小片间的鳃丝上皮。以上结果表明,ncc2和nkcc1a基因分别编码淡水及海水花鲈鳃中重要的Na+及Cl  相似文献   
53.
先行五号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济南先行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杂交种。2005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06年获得河南省引种许可。多年来先行五号杂交种制种产量每hm2一直徘徊在3000kg左右,较低的制种产量一直是导致种子成本增高的最大因素,近两年来,河南豫粮种业有限公司通过在新疆制种的探索与实践,创出了5655kg的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4.
采用室内流水养殖,以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和分别添加1、2、4、8、16g·kg-1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有效活菌数1.0×108 cfu·g-1)饲料饲喂黑鲷幼鱼,探讨其对黑鲷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当添加量达2g·kg-1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而后下降。存活率、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量为2g·kg-1时达最大值;各组间葡萄糖、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也显著提高;胃、前肠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淀粉酶和脂肪酶差异不显著,仅中肠脂肪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黑鲷幼鱼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最适添加量为2g·kg-1。  相似文献   
55.
图论聚类法及其在区域土壤污染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6.
本文论述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指出要解决该区农业开发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根据当地特点,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概念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并提出了在该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原则以及生态农业的主要优化模式与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为建立蜂及蜂产品中美洲幼虫腐臭病(AFB)二温式PCR诊断方法。【方法】选取幼虫芽孢杆菌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参数,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验证,建立了诊断AFB的二温式PCR方法。【结果】扩增出130 bp的特异性片段,与参考株序列相似性为100%,DNA灵敏度检测幼虫芽孢杆菌达到33 fg/PCR体系,重复性良好。应用该方法对40份实验室模拟样本和50份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准确等优点,可用于蜂及蜂产品中AFB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8.
采集我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主要养殖地区山东(青岛市和东营市)、浙江(宁波市)、福建(福鼎市、漳州市梅岭镇、漳州市桥东镇和漳州市东山县)、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的86尾个体作为实验对象,结合已报道的花鲈野生群体的遗传研究背景,通过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对以上花鲈养殖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与遗传组分分析结果(最佳聚类K值为2)均显示,8个花鲈养殖群体与天津、烟台和文登的野生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小,表明我国花鲈养殖群体主要为黄、渤海种质来源。8个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福建漳州梅岭镇和桥东镇的2个养殖群体与其他养殖群体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差异,表明所检测的养殖群体内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从山东到广东(从北到南)的花鲈养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提供参考,为后续花鲈种质资源的保护、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斜带石斑鱼(E. coioides)、云纹石斑鱼(E. moara)、棕点石斑鱼(E.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分布特征,本研究使用Micro-Satellite (MISA)软件对公共数据库中获取的5种石斑鱼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微卫星筛选,分析了微卫星重复类型、重复拷贝类别及核心拷贝数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5种石斑鱼全基因组中,均筛选出超过28万个微卫星位点,相对丰度介于271~296个/Mb之间,平均长度在22 bp左右,微卫星数量在全基因组中的占比为0.59%~0.67%,其重复类型数量、占比和相对丰度的分布趋势一致,二碱基重复最多,其次为单碱基,且随着重复单元碱基数目的增加而减少。重复拷贝类别A、AC、AAT、AAG、AGC、AATC、AAAT、AGAT、AATG、AGAGG、AAAAT、AAGAT、ACAGAG、AAANNN和AANNNN (N为除A外其他3种碱基)为优势类别。不同重复类型微卫星的拷贝数变化范围较大,但每种重复类型的拷贝数变化趋势一致,即随着拷贝数增加,微卫星数目随之递减,拷贝数为6和12时微卫星数目出现峰值。其中,各个重复类型中均有拷贝数量尤为突出的位点:鞍带石斑鱼中T、TA和AGACAG分别拷贝502、803和48次,云纹石斑鱼中GAG、CACT和CCACA分别拷贝205、652和111次。5种石斑鱼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鞍带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中存在与其他3种石斑鱼显著差异的重复拷贝位点。本研究可为5种石斑鱼高质量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提供数据参考,并为其基因组进化、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0.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株行配置对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本地区种植复播大豆的最佳株行配置。试验结果如下:Pn(净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Tr(蒸腾速率)、Ci(细胞间隙CO2浓度)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结荚期达到最大值。H3M3处理Fo最大,达到248.25,H2M2处理Fm、Fv/Fm、Fv/Fo达到最大,分别达到856.33、0.80、3.91。H1M3处理产量最高,为6 155.8 kg/hm2;H3M2处理产量最低,为4 142.6 kg/hm2,说明H1M3处理对提高大豆产量效果较好,推荐在南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