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重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构建重庆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对重庆1998—2004年的城市生态景统建设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及重庆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重庆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2.
LED光质对油茶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寻适合油茶苗培育的最佳LED光质配比。[方法]以2年生长林4号油茶扦插苗为试材,LED白光为对照,研究LED红光、蓝光及其复合光对油茶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1(红光)处理下,油茶苗高生长量最大,但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和胞间CO2浓度最小;L7(蓝光)处理下,油茶苗光补偿点最高,但高生长量、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小;L6(10%红光+90%蓝光)处理下,油茶苗地径生长量、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光合色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实际光能转换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均最大;L4(50%红光+50%蓝光)处理下,油茶苗地径生长量、光合色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均最小,且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结论]与对照及其它处理相比,L6(10%红光+90%蓝光)处理更利于长林4号油茶苗生长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是培育油茶壮苗较为理想的光质。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近年来黑茶在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黑茶的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减肥、降脂、降胆固醇、降血糖、抑菌、改善肠道、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明蚕豆秸秆添加腐熟剂还田对植烟土壤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为优化闲置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改良植烟土壤和改善烟叶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普通商品有机肥+化肥为对照(CK),研究蚕豆秸秆+化肥、蚕豆秸秆+化肥+1号腐熟剂、蚕豆秸秆+化肥+2号腐熟剂、蚕豆秸秆+化肥+3号腐熟剂、蚕豆秸秆+化肥+4号腐熟剂和蚕豆秸秆+化肥+5号腐熟剂对植烟土壤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蚕豆秸秆添加不同腐熟剂还田对植烟土壤及烟叶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蚕豆秸秆+化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综合肥力值和蔗糖酶活性分别为184.10 mg/kg、0.71和14.05 mg/(g·d),显著高于CK;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总量与CK差异均不显著,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得分最低,为0.55分,烟叶品质下降。蚕豆秸秆+化肥+3号腐熟剂处理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38.05 mg/kg和207.13 mg/kg,显著高于CK;综合肥力值最高,达0.72;土壤真菌较CK显著降低31.97%,细菌和放线菌分别显著提高53.85%和35.19%,可培养微生物总量较高,为12...  相似文献   
35.
为了摸清油茶采穗圃里油茶春梢叶片和茎段内各种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从而给油茶采穗圃的标准化管理和精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对长林18号和53号春梢穗条在腋芽萌发至木质化各个生长阶段的矿质元素和干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穗条中的氮、磷和钾含量在穗条从腋芽萌发至木质化的生长过程中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品种和叶片与茎段的不同部位间均存在差异;氮和锰元素,叶片内的含量均高于茎段内的含量;磷和钾元素,叶片内的含量却低于茎段内的含量;镁元素在叶片和茎段内的含量差距较小;在穗条生长初期,茎段内镁含量高于叶片内镁含量,随着叶片的不断生长,其含量均有所上升,之后两者含量逐渐相近。镁、锌和锰元素在茎段内的含量均较稳定,锰元素在叶片内的含量变化较大。氮、磷、钾含量在叶片和茎段内的含量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叶片内氮与镁、锌和锰含量间的相关性均较强,而叶片中锰与钾元素的含量间呈负相关;茎段内的磷与镁、锰元素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内微量元素镁与锌间呈负相关,而茎段内镁与锰间呈显著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条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氮、磷和钾含量呈现出协同变化的趋势,茎段内各营养元素的含量比叶片内的更丰富,叶片内氮含量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影响较大,锰含量的增加对钾含量有影响。穗条中的单位干物质含量随其木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不断增加,且长林53号高于18号;穗条含水率,两个品种间变化趋势一致且下降幅度接近。  相似文献   
36.
修剪措施对油茶枝条和叶片生长及营养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无性系油茶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修剪措施(1/2短截,1/3短截,1/4短截,1/5短截,对照(CK),整个生长季均不修剪,)对优良无性系油茶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截措施促进新枝伸长和增粗,增加油茶株高、冠幅和主茎,同时也能增加油茶新生枝条含水率和比叶质量,其中以重短截(1/2短截)处理的效果最佳;1/2短截和1/3短截均能促进长度20 cm的新枝条生长,而1/4短截和1/5短截有利于10~20 cm的新枝生长;油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随着短截程度的增加,除了新生叶生物量以外,经短截处理后,油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同处理下均表现为多年生枝条和叶的生物量明显高于新生枝条和叶生物量,修剪强度越重,油茶地上部分生物量越大;不同短截处理后,油茶根系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一致的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同土层深度下,不同短截处理后,油茶根系数量基本表现为CK1/2短截1/3短截1/4短截1/5短截,修剪强度减少了油茶的根系数量;而对于根系的水平分布,修剪强度越重,根系分布范围越小;修剪强度越重,其不同器官大量元素(N、P、K)质量分数越低,中量元素(Ca、Mg)、微量元素(Cu、Fe、Zn)质量分数越高,短截处理有利于油茶枝条及叶片中中量和微量元素的积累,但对其大量元素(N、P、K)的代谢积累不利。  相似文献   
37.
蜀南鹿角场-李子坝地区茅口组(P1m)为区内的有效储集层,结合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详细研究了该层位的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深入剖析了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区内P1m沉积时期为台内滩沉积环境,岩性以颗粒灰岩为主,亮晶红藻灰岩、虫屑灰岩等次之;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溶孔、溶洞、构造裂缝等;储层物性较差,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包括岩石类型、古地貌以及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38.
杪秋抒怀     
龙伟 《甘肃农业》2005,(12):210-210
(一) 乐哉,抄秋之大快也。 萧瑟兮,万物之质而于外。 花花绿绿原是伪兮, 平凡之辈最可爱。 登山兮,不被花中匿刺伤。 临水兮,冷眼向阳看世界。 穷形尽相成笑料, 趋势附炎实可哀。 娣肠兮,中天豪气爽; 环眺兮,旷野披银白。 蔽日之云翁何去了? 去古就新广识博闻, 辞温趋  相似文献   
39.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的发枝和光合特性及对修剪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无性系的树形指数介于0.72 1.33之间,树形指数大小顺序为长林175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6号,长林175号、长林40号无性系树形直立,长林4号和长林46号无性系树形开张,长林53号无性系居中。与树冠下层和内层相比,树冠上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且随着树形指数增大,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总体上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树冠不同部位的新梢发枝量、新叶比差异逐渐变大,新梢长度的差异减小,树形指数居中的长林53号无性系新梢长度、新叶比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高。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的日变化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冠层截获率(In)则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树形直立的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最高,冠层截获率(In)较低,树形开张的长林4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较低,冠层截获率(In)较高。修剪处理显著降低了树形直立的油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并提高了树形开张的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和树冠内层新梢长度;修剪处理还降低了冠层截获率(In),显著提高了冠层内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结果为油茶栽培、修剪管理以及优良油茶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0.
钭培明  卢良珍  樊青爱  龙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55-13856
[目的]研究油茶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方法]研究黑膜覆盖和不覆膜2种处理对油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分枝数、新梢长度的影响,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油茶种植户的收入和成本。[结果]黑膜覆盖与对照相比,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苗木平均高增幅为13.06%,苗木地径增幅为17.31%,平均分枝数增幅为13.55%,新梢平均长度增幅为17.06%。[结论]黑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油茶苗生长量和存活率,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与未覆膜相比,黑膜覆盖在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及新梢长度等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