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86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1035篇
农学   233篇
基础科学   85篇
  3581篇
综合类   5856篇
农作物   828篇
水产渔业   221篇
畜牧兽医   13317篇
园艺   141篇
植物保护   78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2167篇
  2011年   2478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2123篇
  2007年   2179篇
  2006年   1926篇
  2005年   1924篇
  2004年   1794篇
  2003年   1643篇
  2002年   1511篇
  2001年   1012篇
  2000年   1293篇
  1999年   50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182篇
  1987年   193篇
  1986年   155篇
  1985年   128篇
  1984年   165篇
  1983年   144篇
  1982年   115篇
  1981年   84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37篇
  1976年   46篇
  1974年   43篇
  1973年   35篇
  1970年   40篇
  1963年   69篇
  1960年   40篇
  1959年   44篇
  1958年   44篇
  1957年   69篇
  1954年   40篇
  1953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鸡13号染色体(GGA13)与人类5号染色体(HSA5)的一部分构成比较图谱。用GGA13特异性微卫星标记扫瞄Wageningen鸡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所选BAC克隆最终被测序,57个STS位标被用来构建克隆重叠群。在GGAl3上衷情共检测到了204个BAC克隆,这些克隆约20%是重叠的。基因检测采用双向式方法院。首先从已经不定位的鸡BAC亚克隆序列开始,通过BLAST数据库工具,检测人类和小鼠折同源基因。第2步在人在HSA5q23-q35区域寻找与鸡同源的人类基因。接着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SNP方法将鸡的同源基因定位。本研究的比较图谱改进之处在于,使GGAl3上定位的基因数从14增加到20;GGAl3染色体定位的基因有人类HSA5q23-q35,小鼠Mull、Mull3、Mul8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A.  Dimitroglou  D.  L.  Merrifield  R.  Moate  S.  J.  Davies  P.  Spring  J.  Sweetman  G.  Bradley  刘冰译 《饲料与畜牧》2009,(10):60-60
本试验旨在评价放牧和圈养对安格斯杂交阉牛脂肪酸代谢的影响(n=24)。在试验的0d、28d、84d和140d收集瘤胃液、血清和脂肪组织样本检测。每隔14d收集牧草和日粮养分样本评定营养价值和脂肪酸组成。圈养育肥牛日粮由玉米青贮、破碎玉米、豆粕、维生素和矿物质构成。放牧阉牛的放牧顺序依次为黑小麦/一年生黑麦草、苜蓿/鸭茅和喜冷牧草/豆科牧草。圈养育肥牛日粮脂肪酸的57%是油酸,2%为亚麻酸。  相似文献   
36.
施氮次数及施氮量对青椒养分吸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温室栽培试验,研究了施肥灌溉时施氮次数及施氮量对青椒养分(N,P,K)吸收行为的影响。综合分析了作物体的总吸氮量,不同部位(叶,茎,果实)的吸氮量,施氮次数及施氮量对P和K总吸收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下的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施肥灌溉条件下多次,少量施氮对青椒养分吸收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37.
38.
39.
本发明是因一个偶然的发现而产生的,即当某一机器在蜂群附近工作时,其电气部分会吸引一些蜜蜂光顾。继而人们用带有起电装置的玻璃板进行了一些试验,  相似文献   
40.
1946年人类首次在牛上发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事实上 ,自牛第一次出现咀嚼反刍时起 ,这种病毒及其亲缘关系相近病毒就存在于牛的体内。BVDV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可引起繁殖疾病的病原 ,虽然从这一角度出发 BVDV对养牛业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但是它几乎从未导致过宿主的大面积发病或死亡。这种共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适应性寄生关系 ,进一步的证据也表明病毒和牛之间可长期共存。 2 0世纪 80年代 ,由于引起急性发病且具有毒力的 BVDV的发现 ,不仅引起人们对 BVDV的关注 ,而且也为更好地评价BVDV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机会。1 BV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