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6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343篇
林业   269篇
农学   179篇
基础科学   137篇
  435篇
综合类   2093篇
农作物   206篇
水产渔业   137篇
畜牧兽医   754篇
园艺   303篇
植物保护   20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Na+/H+逆向转运蛋白调节细胞内的离子平衡,在植物耐盐性起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BvNHX1基因在植物耐盐中的作用,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BvNHX1转化拟南芥.在含有卡纳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转化子,并利用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进一步证实BvNHX1基因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并能正常转录。选取纯合转基因株系进行耐盐性分析实验表明,过量表达BvN-HX1基因的拟南芥在种子萌发和苗期都提高了植株耐盐性,盐处理下转基因植株的鲜重、干重以及地上部分Na+、K+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对照。结果表明过量表达BvNHX1基因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阶段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慢性乙肝患者65例,其中包括7例无症状携带者(AsC),38例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CHB-LM),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CSHB).另有10例健康对照者(H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的频数,并用ELISA方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β,IL-6,IL-21和TGF-β的水平.结果:Th17细胞在CSHB组中的频数明显增加,Treg细胞在AsC组中的比例最高,Th17细胞与Treg细胞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21)在CSHB组中的表达均增加,TGF-β因子在各组中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与Treg细胞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疾病阶段存在免疫失衡.在免疫耐受阶段(AsC),Treg细胞发挥主要作用,而在严重炎症活动阶段,Th17细胞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明确小麦第一同源群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用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RIL)(Q9086×陇鉴19)108个株系为材料,利用SSR标记对小麦第一同源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偏分离分析。结果表明,97对SSR引物在RIL群体亲本间筛选具有多态性标记23对,多态性频率1B(30.30%)>1A(28.57%)>1D(10.34%)。在RIL群体中检出107个等位位点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2~10个位点,平均4.65个。每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326~0.880之间,PIC值1B(0.709)>1A(0.534)>1D(0.498)。株系间遗传相似系数(GS)在0.40~0.96之间。通过聚类可将RIL群体分为九大类。亲本基因型在群体中的分离比例为1∶1.13。通过χ2检测,有15个SSR标记表现为偏分离(P<0.05),偏分离频率为65.2%,其中,有7个标记偏向父本陇鉴19,8个标记偏向母本Q9086;6个标记偏分离在1A上,7个偏分离在1B上,2个分布在2D上。  相似文献   
994.
为制备兔抗猪CD163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方法从猪PAMRNA中扩增CD163胞质外区部分基因SRCR4-5,克隆至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在IPTG诱导下获得约50000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产物能够被GST单抗所识别。用该重组蛋白免疫兔制备多抗血清,经间接ELISA检测,多抗血清效价可达10^5,流式检测发现可与Marc-145和PAM上的天然CD163分子相互作用。抗体阻断试验证明制备的多抗血清可以部分阻断PRRSV感染。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PRRSV与受体一CDl63相互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利用体细胞移植技术获得克隆动物的成功是几十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之一,这项技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哺乳动物克隆效率低下,且克隆后代发育异常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制约动物克隆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克隆动物中经常出现后代过大综合征(LOS),该病导致克隆动物早产、难产和易夭折。LOS类似于人的伯-伟综合征(BWS),BWS也称为Wlims瘤,表现为巨舌、内脏肿大等症状。研究发现BWS的发病机理与WT1基因(Wilms’tumor 1gene)异常表达有关。本文对体细胞核重编程和表观遗传学调控细胞重编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WT1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体细胞重编程之间的联系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生命科学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以肉鸡为动物模型,探讨了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油脂后对其脂肪代谢的影响。648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试验期为42 d。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SO组为正对照组(日粮中添加豆油),LO组为负对照组(日粮中添加猪油),COP、COC、COV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以棕榈油为主的配比油脂、以椰子油为主的配比油脂、多种植物油配比的油脂。结果表明:42 d,各组腹脂重、皮下脂肪厚度与肌间脂肪厚度、胸肌含脂率、腿肌含脂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O、COP组总甘油三酯含量低于COV组(P<0.05);COP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LO组(P<0.01)与CON组(P<0.05);COP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比值高于LO、COC、COV组(P<0.01),SO组显著提高(P<0.05);SO组肉鸡血清中总脂酶活性高于CON组(P<0.05),肝脏中COP、COC、COV组脂蛋白脂酶、肝脂酶与总脂酶活性都显著提高(P<0.01或P<0.05)。结论:配比油脂组与豆油组在不影响脂肪沉积的情况下,改善了肉仔鸡的体脂分布,且对脂质代谢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其中豆油组与以棕榈油为主的配比油脂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7.
白喉乌头水浸提液对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彩芹  安沙舟  何君 《草业科学》2012,29(2):263-266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水浸提液对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喉乌头根和茎叶的水浸提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且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茎叶;对萌发指数影响大于萌发率;抑制作用随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加大;4种牧草对白喉乌头化感作用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相似文献   
998.
对金黄地鼠Kcnq1基因进行分子克隆与鉴定以及在多种器官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旨在研究Kcnq1基因在地鼠各组织器官中的功能。提取金黄地鼠心脏组织总RNA,根据大鼠Kcnq1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引物TK1,用RT-PCR的方法从金黄地鼠心脏组织中扩增出Kcnq1cDNA片段,并且以心脏cDNA片段为模板,将纯化后的cDNA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与pMD18-T载体特异性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中,筛选重组子并酶切鉴定,将鉴定后的重组子进行DNA测序。提取心、肝、脾、肺、肾各组织总RNA,并反转录,将各组织cDNA做荧光定量检测,检测各组织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克隆出金黄地鼠Kcnq1基因477bp的部分片段长度,推测出编码的159个氨基酸。与大鼠等物种Kcnq1基因比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荧光定量结果显示,Kcnq1在金黄地鼠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肺脏和肾脏中均有较高表达,在脾脏中低度表达,在肾脏中基本不表达。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金黄地鼠Kcnq1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依据霸王(Zygophllum xanthoxylon)群落的外貌特征及霸王个体数量和冠幅,将霸王演替分为先锋群落阶段[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霸王]、郁闭群落阶段[霸王+猫头刺+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和衰退阶段(猫头刺+荒漠锦鸡儿+霸王),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南缘霸王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种群分布格局及优势物种重要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霸王群落演替过程中共有17种植物,分属7科14属;在3个演替阶段,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明显,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生态优势度则相反;在先锋群落阶段霸王群落呈均匀分布,郁闭阶段和衰退阶段呈集群分布;郁闭稳定阶段霸王重要值最高,先锋群落阶段和衰退阶段次之。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构建抗乙肝病毒人源噬菌体特异性单链抗体库,从中筛选抗乙肝病毒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特异性单链抗体,试验提取患者外周淋巴细胞总RNA,以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分别扩增出H链和L链可变区基因,采用SOE-PCR方法将VH和VL片段随机拼接成ScFv片段,然后将ScFv片段克隆至pCANTAB5E载体,电转E.coil TG1,构建抗乙肝病毒人源单链抗体库,并从中筛选阳性克隆抗体。结果表明:经过5轮筛选,获得2株能与乙肝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说明利用噬菌体抗体技术可不经免疫制备抗乙肝病毒人源噬菌体特异性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