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02篇
  免费   1875篇
  国内免费   2333篇
林业   2297篇
农学   1486篇
基础科学   1275篇
  2828篇
综合类   14116篇
农作物   1942篇
水产渔业   864篇
畜牧兽医   4286篇
园艺   2045篇
植物保护   1171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569篇
  2022年   1305篇
  2021年   1306篇
  2020年   1154篇
  2019年   1188篇
  2018年   788篇
  2017年   1339篇
  2016年   863篇
  2015年   1235篇
  2014年   1353篇
  2013年   1623篇
  2012年   2362篇
  2011年   2408篇
  2010年   2280篇
  2009年   2082篇
  2008年   2185篇
  2007年   1981篇
  2006年   1655篇
  2005年   1285篇
  2004年   801篇
  2003年   524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461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立地管理措施对二代2年生杉木林生长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一片 2 9年生一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 ,开展 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第 2代杉木人工林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BL3 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 )处理方式对 2年生 2代杉木林的造林成活率和生长最为有利 ,其次为 BL0 BM0 (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 ,BL1BM0 (清走树木的所有部分 )处理生长最慢 ;BL2 BM1(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 )处理造林成活率最低 ;炼山处理 ( BL2 BM1)与保留相同数量采伐剩余物而不炼山的处理( BL2 BM0 )相比 ,杉木生生长和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2.
毛叶枣成年树茎段培养与离体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毛叶枣优良品种“高朗 1号”成年树的茎段为外植体 ,研究了毛叶枣的离体繁殖技术。结果表明 :在附加NAA 0 .1mg/L、BA 2 .0mg/L或另加KT 0 .5mg/L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腋芽高频率萌发 ;试管芽苗在分别附加NAA 0 .1mg/L与BA 1mg/L、IAA 1~ 2mg/L与BA 1mg/L的MS增殖培养基上 ,增殖系数均达 5以上 ,并且芽苗长势旺盛 ;采用瓶外生根技术 ,无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 85 %以上。试管苗移植大田后生长正常 ,即将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小麦灌浆期作物群体小气候和农田地温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过量紫外线照射后农作物群体小气候(如湿度、风速、土温等)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UV-B处理下的小麦群体湿度午前比对照区小,午后湿度比对照区大,CK、T1、T2组群体内外空气湿度最大差值分别为38.3%、30.6%、23.5%。UV-B的增加导致小麦群体的中下部风速较大,成熟期小麦,在大风天气里,UV-B处理组的小麦比对照处理的更易倒伏,小麦群体的风速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为:顶部>2/3处>基部>1/3处;UV-B的增加对麦田的土壤温度也有影响,强UV-B处理下的地温比对照处理的地温高,10cm地温的上升幅度在不同处理存在显著差异,CK和T2的10cm地温变化范围分别是12℃—14℃、12.8℃—16℃。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极大似然法分析野败型杂交籼稻恢复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极大似然法和EM算法以野败型杂交籼稻恢复性的主基因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恢复性由两对主基因控制,两对恢复基因间表现显性上位性互作,两对基因的作用存在强弱之分,强恢复基因的加性效应是弱基因的2倍。  相似文献   
995.
简介CALIS概况,并就CALIS与文献资源建设关系,以及高校图书馆在CALIS网络下做好:1)以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为依据,突出馆藏特色;2)明确目标,增加采集渠道;3)调整馆藏结构,合理收藏各类型出版物;4)适当引进全文数据库,实现采访人员专业化等方面措施进行较详论述.  相似文献   
996.
In December 11, 2018, the fall armyworm(FAW),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vaded China and has since impacted local maize, sorghum and other crops. Here, we draw o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o show how different host crops(i.e., maize, sorghum, wheat and rice) and artificial diet affect larval growth and adult reproduction of one local FAW strain. Larval diet affected development duration, pupation rate, survival and emergence rate of pupae, and S. frugiperda adult fecundity. FAW attained the slowest larval development(19.4 days) on sorghum and the fastest(14.1 days) on artificial diet, with larvae attaining 99.6% survival on the latter food item. On rice, FAW larvae attained survival rate of 0.4% and were unable to pupate successfully. Pupation rate and pupal survival varied substantially between artificial diet and live plantlets at different phenological stages. Pupal weight was the highest(0.26 g) on artificial diet and the lowest(0.14 g) on sorghum, while FAW females reached the highest fecundity(699.7 eggs/female) on 2-leaf stage maize. Egg hatching rate equaled 93.6% on 4-or 5-leaf stage maize and 36.6% on artificial diet. FAW 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 and the finite rate of increase varied between larval diets, reflecting how young maize leaves are the most suitable diet. Our findings can help to refine laboratory rearing protocols, devise population forecasting models or guide the deployment of ‘area-wid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 modules in FAW-invaded areas of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997.
诱发籼稻早、晚双向熟期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品种的辐射M_2代中,一般可同时出现早、晚双向熟期的突变,且后者的突变率高于前者分别为1.39%和2.67%。突变体提早和延迟的天数两者基本接近(11.5d对10.3d)。早晚双向突变体,由于其熟期发生了相反方向的改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也发生了双向变异,且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8.
为系统研究不同炭化温度条件下猪粪水热炭化规律,本研究以猪粪和发酵猪粪为供试材料,采用水热炭化工艺在系列温度条件下(180、240℃和300℃)制备生物炭,对其元素含量、热稳定性、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对水热炭化残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猪粪生物炭和发酵猪粪生物炭均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等优良特性,其H/C原子比和热失重率均随炭化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热化学稳定性随炭化温度升高而增强。水热炭化残液的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醇、酯、醛、吡嗪、苯酚等物质,较高炭化温度条件下残液中化合物种类更丰富。与猪粪相比,发酵猪粪水热炭化残液的成分仍然以酚、烯、酮类物质为主,但呋喃、吡啶、吡嗪类毒性化合物消失。研究表明,发酵猪粪在300℃条件下水热炭化的残液用作液态肥料的安全性更高,在资源化利用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为进一步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方法】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2011—2019年我国科技及工业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科技产出、科技投入、农村三产融合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体系,对我国农村三产融合与科技创新投入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农村三产融合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持续改进余地。指标体系中的科技投入力度、科技产出水平和农村三产融合间存在动态相互作用和高度相关关系;科技创新投入能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在科技产出当期提高1%时提高0.767%;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会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投入,农村三产融合综合得分每增加0.881%,科技产出综合得分就增加1%。【结论】基于以上结果,我国应着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以攻克技术壁垒,支持鼓励农业科研工作者研发产品与技术创新,搭建科技创新联盟平台,增加R&D科技研发投入,营造科研创新环境,加快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步伐,实现传统农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藏山羊不同部位毛囊形态发生的差异及其β-catenin和SHH的表达规律.选择胚龄(Ed)51~89藏山羊胚胎样品,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不同部位毛囊的形态发生及β-catenin, SHH, PCNA, K14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藏山羊胚胎各部位毛囊形态发生的时间、密度、大小等均有差异,这种差异与皮肤下对应的骨骼类型相关.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发现,β-catenin和SHH在藏山羊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一种以间充质为主导的模式(主要见于肢端),另一种是表皮为主导的模式(主要见于躯体大部分部位). β-catenin与SHH在藏山羊胚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至少有两种表达模式,其中以间充质为主导的模式在肢端毛囊形态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