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37篇
  免费   1665篇
  国内免费   2362篇
林业   1813篇
农学   1922篇
基础科学   1255篇
  2824篇
综合类   10695篇
农作物   1472篇
水产渔业   1350篇
畜牧兽医   4206篇
园艺   1422篇
植物保护   1505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494篇
  2022年   1190篇
  2021年   1250篇
  2020年   1196篇
  2019年   1227篇
  2018年   864篇
  2017年   1322篇
  2016年   899篇
  2015年   1319篇
  2014年   1284篇
  2013年   1589篇
  2012年   2010篇
  2011年   1988篇
  2010年   1798篇
  2009年   1627篇
  2008年   1567篇
  2007年   1549篇
  2006年   1217篇
  2005年   1035篇
  2004年   608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欧丹参花提取物杀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系统溶剂对南欧丹参Salvia sclarea L.花进行提取,以孢子萌发试验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试验系统测定了粗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为提取南欧丹参花活性成分的最佳溶剂。石油醚提取物在离体条件下能显著抑制多种供试真菌菌丝的生长,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EC50值为77.20 μg/mL;对盆栽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的防护效果为94.94%,治疗效果为84.21%。  相似文献   
82.
对鳞翅目害虫有活性的cry1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鉴定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Btc001菌株cry基因型的基础上,构建了Btc001菌株质粒DNA HindⅢ片段的文库,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IR-RFIP)方法筛选出含有crylC6全长基因的13.5kb大片段,酶切分析得到该片段的物理图谱,BamHI和EcoRI切完成了6.5kb含全长基因的亚克隆,并对这条6.5kb片段亚克隆、测序,序列在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登记(AY007686),并由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国际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ry1Cb2基因。根据序列设计了一对用于扩增全长基因的引物S581CB和S381CB,扩增产物插入表达载体pET-21b中,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表现出较高活性,LC50达到7.9μg/ml。  相似文献   
83.
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酸化剂的饲喂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7日龄哺乳仔猪126头,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分别添加6种自行研制的复合酸化剂饲喂仔猪,酸化剂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酸、延胡索酸、磷酸、乳酸、草酸、酒石酸。结果表明,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1.94%、14.03%、7.46%、7.46%、17.31%、12.24%;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3.92%、25.26%、7.73%、11.35%、21.65%、11.86%。仔猪的腹泻率也降低了。  相似文献   
84.
通过在21日龄的肉用仔鸡饲料中添加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其有效成分为丝兰皂角苷),研究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对降低鸡舍中氨气浓度和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为4.75mg/L,对照组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为13.80mgl/L,试验组比对照组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降低了9.05mg/L,经t检验,两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并且试验组比对照组饲料报酬提高了8.92%。  相似文献   
85.
熊蜂为温室茄子授粉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温室茄子应用熊蜂授粉、人工蘸花授粉和空白对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熊蜂组的座果数比人工组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7.84%和33.32%,产量比人工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7.93%和41.98%,果实含糖量比人工组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33%和21.16%,而且,熊蜂组的果实大而充实,商品性较好.说明利用熊蜂为温室茄子授粉,不仅能够促进座果,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86.
营养元素对木霉菌防治甜瓜枯萎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明确各种营养元素在木霉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生防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了9种营养元素铜、锌、铁、硼、钼、钙、锰、镁及钾对甜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木霉菌T23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甜瓜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00μg/mL的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及硼酸对镰孢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木霉菌的抑制作用远小于镰孢菌.适量加入钼酸铵、硫酸亚铁、硫酸钙及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木霉菌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对甜瓜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木霉菌结合钼酸铵、硫酸锰和硫酸钙处理土壤能显著降低甜瓜枯萎病的病情指数,相对防效分别为73.95%、73.77%和71.36%.  相似文献   
87.
侵染西瓜的小西葫芦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病毒病是制约西瓜产量及品质的顽疾.据报道,该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0%~50%.1981~1999年皖、苏、鲁、豫西瓜的病毒病曾几次大发生.危害西瓜的病毒病有西瓜花叶病毒1号(WMV-1)、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南瓜花叶病毒(SqMV)等32种[1].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YMV)是侵染葫芦科的主要病毒之一,1973年首次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此病毒,至今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植物病毒[2].笔者对ZYMV合肥分离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8.
玉米叶片受新月弯孢菌侵染后的细胞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玉米叶片受弯孢菌侵染后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菌侵入后,菌丝先在寄主细胞间扩展,随着寄主细胞病变、坏死,菌丝可进入寄主细胞形成胞内菌丝。随病菌侵入和在寄主体内扩展,寄主细胞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超微结构变化,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解体,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并最终解体、坏死、变形。细胞化学标记定位发现,受侵寄主细胞壁中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明显低于未接种的健康组织,表明细胞壁降解酶(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产生与病菌侵染和致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
草酸青霉菌果胶酶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固态发酵提取产物--果胶酶粗酶液诱导黄瓜对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的抗性进行了研究。以果胶酶粗酶液喷雾处理4个感黑星病黄瓜品种的黄化苗,48 h后挑战接种黑星病菌孢子悬液,其中"中农5号"黄瓜品种表现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诱抗效果达62.51%。不同浓度果胶酶诱导处理黄瓜,发现果胶酶浓度在20 U/mL时,可导致黄瓜发病略高于对照;在40~200 U/mL浓度范围内,诱导效果较为明显。通过研究果胶酶诱导抗病的时效性,表明诱导处理前接种病菌或诱导处理后0、6 h接种的各处理病情指数与对照间没有差别,而诱导处理12~72 h后接种病菌的,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均很明显,诱抗效果达29.64%~60.02%。实验还表明,随着挑战接种压力的增大,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降低。果胶酶不能抑制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相反可以促进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  相似文献   
90.
AIM: To explore interaction and biological behaviour changes of two kinds of cells-blastocysts and hepatocarcinoma cells in the same microenvironment. METHODS:The models of mouse blastocysts co-cultured with human hepatocarcinoma cell lines were established, then biological behaviours and mutual effects of the two kinds of cells in co-culture system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hepatocarcinoma cells with differently invasive and metastatic potential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rates of blastocyst hatchment , attachment and outgrowth(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ose among hepatocarcinoma cells co-cultured groups (P>0.05). The blastocyst hatched and attached to hepatocarcinoma cells with differently invasive and metastatic potential. Then, differential trophoblasts invaded hepatocarcinoma cells. The clear-cut interfaces were gradually formed between both sides. Hepatocarcinoma cells on interface showed changes of growth direction and cell shapes and did not invade blastocysts. CONCLUSIONS: Hepatocarcinoma cells promoted blastocyst development. Blastocysts implanted and invaded hepatocarcinoma cells with differently invasive and metastatic potential in vitro, which indicate that blastocyst implantation in vitro does not relate with the kinds and differential level of interactional cells and the low selectivity maybe relate with high adaptability of early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