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33篇
  75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以籼稻品种‘MDS’和‘R315’为亲本,构建一张高密度的遗传图谱,挖掘水稻Oryza sativa L.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并加快水稻品种选育。方法 对两亲本及其192个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划分bin标记,针对每个连锁群使用JoinMap4.0对bin标记进行排序,用perl SVG模块绘制连锁图,并对标记在基因组和遗传图谱上的位置进行共线性分析。结果 两亲本间共筛选出221 494个高质量SNPs,构建了一张高密度遗传图谱,包含1 612个bin标记,总图距为1 327.82 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图距为0.82 cM。共线性分析显示各连锁群上的大部分标记顺序与基因组保持一致,共线性较好,图谱质量高。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质量较高,为后续功能基因的鉴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93.
为了解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南、北不同地理群体在繁殖和染色体核型方面的差异性,以翘嘴鲌南方(上海淀山湖)群体和北方(黑龙江兴凯湖)群体为研究对象,在上海地区同时进行了翘嘴鲌两个群体的人工繁育、胚胎发育观察和染色体组成比较。结果显示,翘嘴鲌南方淀山湖群体的受精卵呈灰黄色,有黏性,为黏性卵,卵径为(1.11±0.05)mm;北方兴凯湖群体的受精卵呈青灰色,无黏性,为浮性卵,卵径为(1.21±0.03)mm。两个群体的相对繁殖力和受精率无明显差异。在(25±1)℃的水温条件下,两个群体的胚胎均可以在24 h内出膜,且胚胎发育特征及时序无明显差异。北方兴凯湖群体仔鱼的出膜后体长为(5.77±0.29)mm,极显著大于南方淀山湖群体[(3.40±0.14)mm](P<0.01)。两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其中南方淀山湖群体的核型公式为2n=24m+20sm+4st,染色体臂数NF=88;北方兴凯湖群体的核型公式为2n=22sm+26m, NF=96。研究表明,翘嘴鲌南方淀山湖与北方兴凯湖群体在受精卵的特征及染色体核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北方兴凯湖水系翘嘴鲌可以在...  相似文献   
94.
以番茄品种"福美十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3[V(草炭)∶V(玉米秸秆)∶V(牛粪)∶V(食用菌下脚料)∶V(蛭石)=1∶2∶0.5∶0.5∶1]的基质配比,幼苗在出苗率、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根冠比等性状上表现最优,分别为98.25%、44.60 cm、0.50 cm、9.12片与7.95;叶片光系统Ⅱ(PSI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与PSⅡ潜在活性(Fv/Fo)的值在幼苗生长前期、中期和末期也均为最高,Fv/Fm值分别为0.82、0.74和0.79,Fv/Fo值分别为3.92、2.97和3.23;其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最低为6.02μmol/g,其根系活力最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最高,分别为158.26μg/(g·h)、386.23 U/g、6.26 U/(g·min)和0.203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采用处理A3的基质配比更适宜于番茄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5.
96.
为了明确秸秆覆盖对我国北方半干旱区不同降雨量和积温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Meta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秸秆覆盖和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我国北方半干旱区不同降雨量和积温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半干旱区”、“秸秆覆盖”和“小麦产量”为关键词搜集、筛选并整理1970-2019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建立综合文献数据库。分析秸秆覆盖、不同秸秆覆盖量、不同年均降雨量和不同年均积温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以增加北方半干旱区不同降雨量和积温区域的小麦产量,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使小麦平均增产12.77%;当秸秆覆盖量为6 000~9 000kg/hm 2时,小麦增产率最高,为14.49%(9.01%~20.52%,CI>95%);当年均降雨量为200~400mm时,小麦增产率最高,为19.36%(9.86%~28.49%,CI>95%);当年均积温为0℃~3 000℃时,小麦增产率最高,为19.56%(16.36%~22.39%,CI>95%)。此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半干旱区不同降雨量和积温区域采用秸秆覆盖技术栽培小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软基水闸极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渗透变形等发生底板脱空现象,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在水下探测底板脱空,且不具实时性,其应用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该研究基于软基水闸室内物理模型,提出了一种软基水闸底板脱空动力学反演方法。首先,基于多参数变量的底板脱空范围数学模型,改进了反映软基水闸底板脱空参数与水闸动力学参数(模态参数)之间非线性映射关系的数学代理模型;其次,以水闸多测点多阶频率和振型变化率组合作为动力学敏感特征量,建立了软基水闸底板脱空参数反演的目标函数,并基于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最后,建立了软基水闸室内物理模型,并在模型中设置3种不同的底板脱空工况,采用软基水闸底板脱空动力学反演方法对软基水闸底板的脱空进行反演识别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动力学参数反演识别的水闸底板脱空区域趋势和脱空面积与模型实际脱空情况吻合较好,3种工况下水闸底板脱空面积反演结果与模型实际脱空面积的相对误差分别为7.47%、6.78%、6.90%,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可望为软基水闸实际工程底板脱空隐患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
为建立实现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贝类宿主组织中的精确定位方法,基于原位杂交PCR (ISPCR)技术建立了OsHV-1的间接原位杂交PCR (indirect IS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OsHV-1在魁蚶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先选择适合原位杂交PCR的引物,在载玻片上实现对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然后与使用相同引物制作的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显示样本内OsHV-1的组织分布。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对间接ISPCR的扩增循环数以及组织消化的蛋白酶K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PCR扩增循环数为20,蛋白酶K浓度为20μg/mL。利用经优化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对OsHV-1在魁蚶外套膜、鳃、肝胰腺、斧足和闭壳肌5个样本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和亲嗜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魁蚶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浸润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肝胰腺和鳃浸润的血细胞、斧足和闭壳肌中坏死肌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精确定位的优点,通过组织切片上显示的病毒核酸阳性信号,能判别OsHV-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特点和受感染的细胞类型;适用于OsHV-1感染的确诊、病毒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嗜性、病毒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9.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细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轮作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了探讨小麦和玉米轮作对土壤细菌的影响,采用传统PCR克隆文库构建、克隆测序并结合EzBioCloud细菌分类鉴定,对河南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农田土壤细菌的菌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33.73%)和拟杆菌门(31.50%)细菌是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中最主要的优势菌群,其次为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等。在小麦和玉米生长期内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明显高于二者的间隔期;玉米生长期间细菌菌群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更高。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在土壤中担负不同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0.
Interactions between eight ectomycorrhizal fungi and eight bacteria were tested on five laboratory media and in the rhizoplane of Pinus radiata. Depression of growth of the fungi by the bacteria in laboratory media was dependent on the medium and bore little relation to effects in the rhizoplane. In the rhizoplane, different bacteria could depress, have no effect or even stimulate growth of mycorrhizal fungi. Competition and antagonism are suggested as mechanisms for depression of the fungi. Some bacteria gave protection against the depressive effects of other bacteria.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occurred between ectomycorrhizal fungi in their colonization of the rhizoplane in the absence of bacteria and also in their presence. The common mycorrhizal fungi Rhizopogon luteolus and Thelephora terrestris generally colonized roots well but the strain of Pisolithus tinctorius studied colonized poorly. Direct microscopy showed the percentage cover of the root by microorganisms was usually only 10–20%.It is proposed that interactions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with soil organisms a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successful introduction and persistence of inoculated ectomycorrhizal fungi. Fungi should be selected for compatibility with a wide range of soil microflora as well as efficiency in plant 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