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3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1202篇
林业   1108篇
农学   952篇
基础科学   610篇
  1368篇
综合类   6825篇
农作物   1026篇
水产渔业   576篇
畜牧兽医   2411篇
园艺   1078篇
植物保护   56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646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608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755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904篇
  2012年   1231篇
  2011年   1253篇
  2010年   1078篇
  2009年   982篇
  2008年   964篇
  2007年   887篇
  2006年   793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murine epidermal stem cell (ESC) differentiation after seeded in a biodegradable carrier and implanted subcutaneously into syngeneic recipient mice. METHODS: ES cells were induced in vitro to differentiate into ESCs. After stained with a fluorescent dye Hoechst 33342, these ESCs were seeded into a polyglycolic acid (PGA) net containing collagen gel, functioning as a cell carrier, and implanted subcutaneously into 129/J mice, which were syngeneic to these stem cells. RESULTS: The ESCs kept alive in the implant when observed under a fluorescent microscopy 3 weeks or longer after implantation, and could differentiate into hair follicle-like structure, glandular structure, and gave rise to additional structures displaying features resembling native dermis. No apparent rejection or severe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at least 10 weeks post-implantation.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se ESCs as seed cells in the study to fabricate dermal equivalent having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dermal appendages.  相似文献   
942.
943.
为了验证不同剂量二氯喹啉酸致烟草畸形生长与诱导植物体内保护酶系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间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通过添加二氯喹啉酸,模拟田间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的不同残留量,造成烟草不同程度的畸形生长,在不同时间内,测定烟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烟叶中POD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未用药的对照烟叶,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POD酶的活性有上升趋势,当处理28天后,各处理的二氯喹啉酸浓度为1.04×10-3、2.08×10-3、4.17×10-3、8.33×10-3和1.67×10-2mg/kg,对照和各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17.47、29.61、23.73、30.33、41.00、57.73OD·g-1·min-1,烟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69.47%、35.80%、73.61%、134.69%和230.45%。POD同工酶的检测表明,处理过的烟叶酶带增多、颜色加重、酶活增强。  相似文献   
944.
云南主要烟区烟蚜种群解毒酶活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α-NA羧酸酯酶、β-NA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比较了云南5个主要烟区田间烟蚜种群的4种酶的活力频率分布,结果表明,云南5个烟区的烟蚜田间种群的α-NA羧酸酯酶、β-NA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高活力个体均以楚雄和昆明种群较高,昭通种群和丽江种群较低。谷胱甘肽转移酶在5个烟区烟蚜种群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45.
甲酸乙酯对米象不同虫态的熏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储粮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粮食熏蒸剂品种越来越少的现状,采用密闭熏蒸法,系统研究甲酸乙酯(EtF)在不同条件下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L.)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以及成虫的致死作用.在25℃条件下以40和45μL/L的药剂浓度处理米象成虫12h,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541%和99.324%;以30μL/L的浓度在19、25和31℃下处理24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108%、62%和42%,表明甲酸乙酯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且在相对低温时比在相对高温时熏蒸效果好.在20、25和30℃条件下,熏蒸处理米象成虫24h,其LC50分别为25.094、28.650和30.875μL/L;处理48 h时则分别为23.101、25.805和27.316μL/L.30g/m^3的甲酸乙酯熏蒸处理米象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和蛹24 h,对应死亡率为96.930%、99.333%、97.768%和93.386%,表明甲酸乙酯对米象低龄幼虫的熏蒸效果最好,蛹和卵对甲酸乙酯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46.
转rolA、B、C基因枳橙快繁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春华  谢玉明  黄训才  郭琛  焦徕  吴芯茹  邓子牛 《果树学报》2006,23(1):142-144,F0004
通过对转rol基因枳橙B、D、E系及对照的高接植株春梢茎段进行萌芽诱导、增殖及试管苗生根成苗的试验,摸索出适宜枳橙快繁各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以MS+6-BA1mg/L的培养基适合于芽萌发,以MS+6-BA0.5mg/L+NAA0.05mg/L的培养基适合于芽增殖,生根则以1/2MS+NAA0.5mg/L+0.2%活性炭的组合最佳,转基因各系生根率均在93.3%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生根率(66.7%)。快繁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0%,目前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47.
雪峰小玉8号是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长椭圆形、黑皮、黄瓤、耐贮运二倍体小果型西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抗病抗逆性强,坐果性好。全生育期85d左右,果实发育期25d左右。皮厚约0.7cm,果皮硬度26kg/cm2,不裂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单果重2~3kg,667m2产量2000~3500kg。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48.
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表现与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半轮配双列杂交,分析了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遗传方差组成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是显著的,但加性效应占相对主要优势,狭义遗传力(h2N)值为65%。基因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控制该性状的基因W为显性基因,但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选择的较好世代在F4代。  相似文献   
949.
研究了安祖花茎尖于MS 6-BA1.0mg/L IBA0.1mg/L中诱导的愈伤在不切割、切割成片状及糊状三种不同的方式下对其增重倍率、芽分化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蔗糖和IBA浓度诱导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割成片状的愈伤组织其增殖倍率、芽分化率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方式;诱导出来的芽在1/2MS IBA0.5mg/L中附加5%的蔗糖最有利于根的分化.  相似文献   
950.
AFLP标记是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对AFLP标记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做了简要介绍,从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特定性状的连锁标记、品种纯度鉴定与QTL分析等方面概述了AFLP标记在大白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