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9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658篇
林业   551篇
农学   382篇
基础科学   336篇
  734篇
综合类   3332篇
农作物   586篇
水产渔业   235篇
畜牧兽医   970篇
园艺   398篇
植物保护   40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586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平邑甜茶幼苗(Malus hupehensis Rehd.)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串珠镰孢菌和根皮苷对幼苗生长及连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阐明连作障碍的发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8月份串珠镰孢菌、根皮苷、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连作条件下‘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其中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处理的株高、地径、鲜质量、干质量降低最显著,分别为连作土对照的70.6%、77.4%、52.3%和43.7%;9月份各处理的生长量趋势与8月份一致。在8月和9月,不同处理对幼苗根系呼吸速率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 > 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 > 连作土对照。3个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连作土壤中细菌的生长,促进了真菌的生长,改变了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3个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连作土壤中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8月,根皮苷、串珠镰孢菌、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处理后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显著,分别比对照降低14.8%、29.1%和53.4%。综上,串珠镰孢菌和根皮苷单独或组合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其中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处理最为显著,说明根皮苷和串珠镰孢菌共同作用加重了苹果连作障碍现象。  相似文献   
992.
绒毛白蜡根区局部盐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丽君  李国元  汪殿蓓 《园艺学报》2018,45(10):1989-1998
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是滨海盐渍区主要的植被和园林绿化乔木,其发达的根系易受土壤盐分异质性的影响。为探索局部盐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分根培养桶对幼苗进行局部盐胁迫处理,分析幼苗的生长特征、光合特性、根系分布和离子积累。结果表明,局部低盐胁迫处理的幼苗生长量显著高于均匀盐胁迫和局部高盐胁迫处理;虽然局部高盐胁迫对叶片的水势无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叶片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局部盐胁迫处理中,无盐胁迫区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盐胁迫区;与均匀盐胁迫相比,局部盐胁迫能够显著降低叶片中Na+的含量,增加K+/Na+。虽然绒毛白蜡的生长在局部盐胁迫条件下受到抑制,且局部盐分越高抑制越强,但生长量与均匀盐胁迫相比显著增高。在局部盐胁迫条件下,细根在无胁迫区的补偿性生长能够提供叶片所需水分,降低叶片中Na+的积累,增加K+含量,缓解了盐胁迫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高清华  田书华  杨静  段可  张丽勍  邹小花 《园艺学报》2018,45(Z2):2741-2742
‘申琪’是以‘红颜’为母本、‘章姬’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抗炭疽病草莓新品种。株形半开张,长势强旺,早熟稳产,果实长圆锥形或长窄楔形、整齐度好,第Ⅰ、Ⅱ级序果单果平均质量26.0 g,果形指数1.53;果面鲜红、富光泽,果肉浅红色,肉细、汁液多、适口性佳,香气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 ~ 13.0%。较抗草莓炭疽病,中抗灰霉病;繁苗易,适合上海及长江流域地区促成栽培。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根据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 )的UmPep1、UmPit2和UmSee1基因各设计4套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从中筛选出1套引物对LAMP反应体系进行3因素(Bst 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内外引物浓度比)3水平的优化试验。并对优化的U. maydis LAMP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及田间检测可行性试验。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U. maydis,而与其他病原菌的DNA没有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表明,该反应体系的最低检出限为44 fg·μL-1 pEasy-Pep质粒DNA,制作的标准曲线可对U. maydis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也适用于在U. maydis侵染前或侵染早期对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对现场采集的172份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其中140个样品显示为阳性。本研究所建立的LAMP体系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并能在45 min内完成对田间样品的检测,是快速、定量检测U. maydi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5.
为初步明确钩纹皮蠹Dermestes ater De Geer不同虫态的抗寒能力,本文运用智能昆虫过冷却点测定仪及配套软件测定钩纹皮蠹幼虫、蛹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比较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差异,以期为钩纹皮蠹的越冬区划分、发生期预测和虫害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钩纹皮蠹3日龄蛹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为-24.31℃,1龄幼虫平均过冷却点最高,为-16.34℃,其余虫态平均过冷却点依次为老熟幼虫(-24.04℃)5日龄蛹(-23.84℃)1日龄蛹(-23.01℃)7日龄蛹(-19.53℃)7龄幼虫(-19.16℃)5龄幼虫(-18.75℃)3龄幼虫(-18.43℃)成虫(-18.25℃);老熟幼虫的平均结冰点最低,为-18.41℃,5龄幼虫平均结冰点最高,为-10.84℃,其余虫态平均结冰点依次为3日龄蛹(-18.26℃)1日龄蛹(-17.13℃)5日龄蛹(-16.87℃)1龄幼虫(-14.66℃)成虫(-14.55℃)7日龄蛹(-13.20℃)3龄幼虫(-12.96℃)7龄幼虫(-12.38℃)。钩纹皮蠹蛹和老熟幼虫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但幼虫和成虫的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96.
为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高效的新配方药剂及剂量,以咪鲜胺和氟环唑混配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持效期和田间药效测定。采用孙云沛法进行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均表现为增效,综合联合毒力、成本和持效期等因素,选择30%咪鲜胺·氟环唑微乳剂(2∶1)为最佳田间应用配比。田间药效试验亦表明,30%咪鲜胺·氟环唑微乳剂(20%+10%)158~180g/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7.
以刺葡萄 2 个同质不同型的愈伤组织细胞系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因子对其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刺葡萄 DLR 细胞系具有高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能力,在培养至 45 d 时,其花青素与原花青素的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 113.85 μg/g(FW)和 3 562.95 μg/g(FW);低温、高温、肉桂酸、壳聚糖、紫外线、黑暗和 KT 等因子,对 DLR 细胞系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累积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其中,4 ℃低温处理下,DLR 细胞花青素的积累效果最佳,比对照提高了 2.14 倍;壳聚糖处理下,原花青素积累效果最佳,是对照的 2.84 倍。刺葡萄 DLW 细胞系不具有或极低的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能力,处理因子调控对其作用效果不明显。本研究的结论为进一步进行刺葡萄细胞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调控奠定了础。  相似文献   
998.
国家级名中医王行宽教授善于从心肝肾三脏论治糖尿病,认为心肝火旺、耗伤阴血为发病之本;心火亢盛,肝气郁结,郁火燔灼游行三焦,内外皆病,故善饥消渴;肾精亏损,阴阳不调,津液不布,燥热内生,发为消渴则是疾病演变的必然结果。王教授临床采用自拟消渴方清肝泻心、补益肝肾、滋阴润燥治疗消渴,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设3种水分处理(低水W0、中水W1、高水W2)和4个施氮水平(无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下灌浆期籽粒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水分胁迫能增加籽粒的蔗糖积累速率,缩短灌浆进程,促进小麦早熟;降低了籽粒中腺苷二膦酸葡萄糖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适当增施氮肥能够促进籽粒中蔗糖向淀粉转化,增加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其中W1N2处理的ADPG-PPase、SSS、GBSS和SBE活性峰值最高, 较W1N3、W1N1和W1N0处理分别增加了1.5%、7.9%、11.9%、5.8%和9.6%、4.5%、4.7%、5.2%和13.6%、7.6%、20.9%、10.5%,氮肥过量会对以上4种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适当提高氮肥水平能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极显著地提高小麦产量,W1N2处理较W0N0和W2N3处理分别增产164.6%、3.0%。在小麦灌浆期间控制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65%、配施氮肥240 kg·hm-2能协同提高小麦籽粒蔗糖含量,保证源器官有足够供应能力,提高淀粉合成酶活性,促进小麦体内碳氮代谢,最终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00.
肥料无机有机配施对稻茬小麦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稻茬小麦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于2016-2017小麦生长季,在湖北省襄阳市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传统测土配方施肥(T1)、90%的传统测土配方施肥量+有机肥(T2)和80%的传统测土配方施肥量+有机肥(T3)4个处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产量、分蘖动态、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穗数和穗粒数均显著高于CK,千粒重较高。T2处理的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T1和T3处理。施肥处理间群体密度、有效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均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的有效分蘖数分别提高51.6%、55.9%和53.8%,分蘖成穗率分别降低11.4%、8.8%和14.7%。T3处理的化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以及N、P、K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T2处理,T1处理最低。T1处理的小麦产投比和净收益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9和5 464.5元·hm-2。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T2处理是相对高产高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