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4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53篇
  132篇
综合类   909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在京郊保护地菜田条件下,研究了常规施肥(CON)、优化+填闲+调C/N(OCC)、施用控释肥(CRF1,CRF2)等施肥措施对罗马花椰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并对土壤-作物体系氮素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使罗马花椰菜增产14.75%~21.54%,吸氮量增加12.65%~15.51%。施肥处理间罗马花椰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施肥优化+填闲+调C/N控释肥1控释肥2。收获后,0~200cm土体无机氮浓度变化为:常规施肥控释肥1控释肥2优化+填闲+调C/N。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填闲+调C/N和施用控释肥处理降低了土壤中无机氮的累积,分别减少土壤-作物体系的氮素盈余45.17%、21.40%和31.73%。减量施氮、种植填闲作物、施用秸秆及施用缓控释肥等是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62.
4种食用菌硒积累能力比较与硒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灵芝(Ganoderma lucidum)、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4种食用菌进行一级液体富硒培养,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对富硒菌丝体进行总硒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联用(LC-UV-AFS)对富硒菌丝体中硒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级液体培养中添加50mg.L-1Na2SeO3条件下,杏鲍菇无论生物量、总硒含量还是硒利用率都是最高的,分别达到了9.8g.L-1、5 086μg.L-1和22.3%,灵芝次之,分别是6.7g.L-1、4 426μg.L-1、19.4%。硒形态分析结果揭示,在杏鲍菇菌丝体蛋白酶提取液中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和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3种硒代氨基酸总量比较低,不足提取液总硒30%,而其他三类食用菌3种硒代氨基酸总量达到80%以上,且在4种食用菌菌丝体提取液中,硒代蛋氨酸是硒与氨基酸的主要结合形式。研究及相关文献表明灵芝是食用菌中最具潜力的富硒材料。  相似文献   
963.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研究一定尺度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为促进区域规模化耕地集约经营以及缩小区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以黑龙江省64个县(市)为评价单元,采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定量计算各县(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利用GIS手段和地学模型方法,分析和研究各县(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64个县(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4级分布,东南部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高于西北部,全局Moran指数,为0.23,各县(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趋向聚集,但聚集程度不强,耕地集约利用高值区的扩散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4.
品种和辐照处理对变温压差膨化苹果脆片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影响苹果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选取国光、富士、红香蕉和黄香蕉4个苹果品种,分析苹果膨化前和膨化后产品的理化特性,研究不同品种的苹果对膨化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膨化产品风味最佳的是国光苹果,品质最佳的是黄香蕉苹果。选取国光苹果为代表,研究0、2和5kGy的辐照对膨化产品理化特性的影响,发现辐照可以软化苹果组织,提高苹果预干燥速率,对提高膨化产品脆度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膨化产品硬度。但在2和5kGy的辐照下,苹果膨化产品褐变严重,不利于产品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65.
水分胁迫对水稻幼苗氮素同化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以探明水分胁迫对4 叶期的扬稻6号(籼稻)幼苗氮素形态、氮代谢关键酶以及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PEG5%、水势-0.05 MPa)不影响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但对硝态氮的吸收和积累有一定刺激作用,并显著降低幼苗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累积。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的降低对茎叶干物质累积的影响明显大于水稻体内通过代谢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正面效应,导致茎叶干物质积累降低。当高水分胁迫强度(PEG10%、水势-0.15 MPa),不同氮素形态的含量、氮代谢关键酶以及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而且根器官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明显大于叶片。表明水稻幼苗中不同氮素形态的含量、氮代谢关键酶以及光合速率与水分胁迫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6.
重庆市不同地貌甘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施肥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重庆市不同地貌甘薯种植区土壤肥力差异,对2007~2010年重庆市甘薯"3414"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建立各地貌甘薯种植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利用肥料效应函数法确定各地貌甘薯种植区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山地甘薯种植区土壤肥力高于丘陵甘薯种植区,将丘陵甘薯种植区土壤碱解氮分为5个等级(62、62~83、83~112、112~152、152 mg/kg),对应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137.4、109.35~137.4、81.3~109.35、53.1~81.3、53.1 kg/hm~2,将土壤有效磷分为3个等级(6.3、6.3~16.7、16.7 mg/kg),对应的磷肥推荐施用量为64.2、50.25~64.2、50.25 kg/hm~2,将土壤速效钾分为4个等级(49、49~73、73~110、110 mg/kg),对应的钾肥推荐施用量为128.1、99~128.1、70.05~99、70.05kg/hm~2;将山地甘薯种植区土壤碱解氮分为4个等级(55、55~82、82~122、122 mg/kg),对应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162.15、123.75~162.15、85.2~123.75、85.2 kg/hm~2,将土壤有效磷分为4个等级(3.4、3.4~9.3、9.3~25.9、25.9 mg/kg),对应的磷肥推荐施用量为87.75、73.95~87.75、60.3~73.95、60.3 kg/hm~2,将土壤速效钾分为5个等级(53、53~77、77~114、114~169、169 mg/kg),对应的钾肥推荐施用量为151.5、126.3~151.5、101.1~126.3、75.9~101.1、75.9 kg/hm~2。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明旱田改水田后黑土酸碱度及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通过5点采样法取样,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相关微生物类群数量进行研究。[结果]旱田改为水田后,土壤pH显著上升;细菌和真菌数量明显增多,放线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逐渐下降,在5~10 cm土层,其数量较旱田显著降低(P0.05),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略有增加;在0~5 cm土层水田的B/F比旱田显著降低,但其他土层间B/F差异不大。[结论]短期旱田改水田能初步缓解土壤的酸化问题;旱田改水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水田中各土层间B/F较一致,说明土壤微生物类群结构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968.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催生了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将分布于异构系统中的数字资源进行类聚、融合和科学的重组,最终形成知识组织体系,进而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资源聚合过程中还要注重平衡资源、系统、成本和服务的关系,实现工作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69.
自2012年引进清香、辽核l号品种,经过6年的区域试验得出2个品种都具有坚果外形美观、优质丰产、抗病性强等特点,区别是清香树势旺盛,宜稀植,需配置授粉树,结果稍晚,丰产性能特稳定;辽核1号树势中庸,结果早,丰产性能较稳定.结合多年区域试验栽植经验,就核桃的丰产栽培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70.
降水量与施磷量对黑土区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采用滴灌补水措施,研究不同降水量及施磷量对黑土区玉米产量、磷素吸收积累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及施磷量的增加会增加玉米植株干物质量的积累,进而促进玉米产量的形成。施磷量较降水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更为显著,适量的降水量与施磷量有利于玉米产量的增加。各处理中以W3(自然降水+200 mm)、P3(施磷22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达13 914 kg/hm~2。各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磷肥利用率降低,随降水量的增加磷肥利用率增加。玉米植株磷素积累在同一降水条件下,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适磷条件下,适宜降水量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磷素积累量。W3(自然降水+200 mm)、P2(施磷110 kg/hm~2)处理为最优处理,当年降水量为508 mm,玉米产量可达13 119 kg/hm~2;磷肥利用效率最高,达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