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9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335篇
林业   270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37篇
  447篇
综合类   2029篇
农作物   206篇
水产渔业   150篇
畜牧兽医   796篇
园艺   297篇
植物保护   20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6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3篇
  1967年   2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38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海南外来杂草——假臭草群落生态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对海南儋州地区假臭草群落的调查,应用辛普森和香农指数测定了该地区不同生境类型的假臭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以各种杂草的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算的资源状态指标,应用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假臭草群落各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林下假臭草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其次为公路边和荒地。假臭草在公路边的优势度最大,说明其最容易入侵的生境是公路边。(2)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且与其他物种在生态位上都存在重叠,说明假臭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很容易与其他物种发生竞争。(3)假臭草群落中含羞草的生态位宽度也较大,表明含羞草在该群落中也具有较强的侵入性。  相似文献   
122.
8种热带牧草的耐荫生理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合适于热带橡胶树等人工林下种植的耐荫牧草,于2005年选取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atratum Swallen cv.Reyan No.11)、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et)Swartz cv.Reyan No.2]、热研8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Jacquin cv.Reyan No.8)、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er×P.glaucum(Linnaeus)R.Brown cv.Reyan No.4]、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Brachiaria dictyoneura(Figari et de Notaris)Stapf cv.Reyan No.14]、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Brachiaria ruziziensis Germain et Evrard cv.Reyan No.15)、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Arachis pintoi Krapovickas et Gregory cv.Reyan No.12)和太空辐射育种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Aublet)Swartz cv.Amarillo]等8种热带牧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它们的叶片光合-光响应特性、叶色素含量及其与耐荫性关系。结果表明,8种牧草品种的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各生理参数比较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认为8种牧草中,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和热研2号柱花草较适合在具有一定荫蔽的橡胶树等热带林下种植。热研4号王草则兼有耐荫植物和喜光植物的光能利用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23.
Accelerating invasion rate in a highly invaded estuar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iological invasions are a major glob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roblem. Analysis of the San Francisco Bay and Delta ecosystem revealed a large number of exotic species that dominate many habitats in terms of number of species, number of individuals and biomass, and a high and accelerating rate of invasion. These factors suggest that this may be the most invaded estuary in the world. Possible causes include a large number and variety of transport vectors, a depauperate native biota, and extensiv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124.
基于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与修复的方法路径。以武汉市蔡甸区为研究区域,从数量、质量、空间格局等3个方面系统诊断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退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生态源地的识别,并以土地覆盖类型、距离水源距离、植被覆盖度、坡度、高程等5种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通过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需求,系统地辨识出了武汉市蔡甸区的生态保育区、自然修复区、人工修复区和生态廊道建设区。结果显示,共提取出1 901.52 hm2林地和水体作为生态源地,识别出18 168.12 m潜在生态廊道。从生态保育、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生态廊道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25.
落叶松RNA提取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为试材,采用2种RNA提取方法,同时做了初提总RNA纯化对比试验,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光检测得到RNA的完整性和提取纯度,并计算RNA收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oncert试剂法提取和DNA酶提纯法纯化能够高效地从华北落叶松组织中分离获得纯度高、完整性好的RNA样品。  相似文献   
126.
轮叶党参的种子形态及发芽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轮叶党参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芽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轮叶党参的种子是由种皮、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的具翼种子。在不同处理的发芽试验中,赤霉素处理效果最好,特别是400ppm处理。种子未发芽的原因除种子未完全打破休眠外,用赤霉素处理的未萌发的种子中产生的一种黄色、黄褐色或褐色的物质,可抑制种子的正常发芽。  相似文献   
127.
城市园林与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路线调查法以保定市为例,研究了城市园林不同植被中夏季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及群落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城市园林不同植被夏季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排序为:阔叶林>水边草地>针叶林>灌丛。均匀性排序为:水边草地>灌丛>针叶林>阔叶林,不同植被夏季鸟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并对城市园林林木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8.
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薯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防止资源的流失,我国在1952~1958年和1979~1982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甘薯资源的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在国家统一规划下于1990年和1996年分别建立了"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和"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主要负责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与分发利用等工作。通过资源鉴定和评价研究,筛选出一批包括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和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甘薯品种改良和资源创新的研究,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甘薯种质资源交换中心。  相似文献   
129.
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作家庭医疗和制药工业的原材料。随着消费量和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药用植物真菌毒素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在生长、收获、处理和储存的过程中,药用植物都可能会受到各种霉菌的污染,从而导致其发霉并产生真菌毒素。加之缺乏对这些天然药品质量和毒性的有效监测,其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本文对药用植物中主要的真菌毒素污染种类及其天然存在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措施,并对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采取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0.
在阿鲁科尔沁旗沙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苜蓿根系形态及地下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苜蓿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种植3 a的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均最多,主根长度较种植当年长45.53%(P0.05),侧根数量较种植当年的增加42.01%(P 0.05);苜蓿根颈直径不断增粗,较种植当年增加70.27%,增加显著。0~10 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种植2 a的地下生物量鲜重最大,较种植当年增加12.00%(P0.05),然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