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63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21篇
  41篇
综合类   328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69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大红甜橙遗传转化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红甜橙的实生苗为试材,研究6-BA与IAA的不同浓度组合和Km不同浓度对大红甜橙不同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和IBA的不同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大红甜橙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该体系的最佳条件是:1)以实生苗上胚轴为外植体.2)以MS无机盐 100mg/L肌醇 0.2mg/LV-B1 1mg/LV-B6 1mg/L烟酸 3%蔗糖 0.8%琼脂(pH5.8) 3mg/L6-BA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在26℃黑暗条件下培养7d后,转移至光/暗周期16/8h的条件下诱导不定芽的分化(40d分化率达90%).以1/2MS 3%蔗糖 0.7%琼脂 2.0mg/LIBA为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基(40d生根率达94.7%).3)筛选遗传转化转化体的Km质量浓度为50mg/L.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罗非鱼(Oreochromis spp)的致病途径。采用腹腔注射、灌胃和浸泡三种方式对吉富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HN016菌株)胁迫感染,利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统计三种方式感染后病原菌在体内组织的分布。注射和灌胃两种方式感染后均出现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发病症状,其中注射组在感染24 h后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为92.5%;灌胃组感染48 h后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为90%;而浸泡组,感染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也没有出现死鱼。注射组和灌胃组在感染后2 h,其脾脏、肝脏、前肾、胃、腮、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原菌,5 h后在脑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原菌,8 h后各组织分离出的病原菌数达到峰值;而浸泡组在感染8 h后才从各组织中分离出病原菌,且它们的数量均低于同时期的注射组和灌胃组。注射和灌胃两种方式可使吉富罗非鱼快速感染无乳链球菌而发病,而浸泡方式感染后病原菌虽可以侵入机体,但不表现出症状。由此,我们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养殖的罗非鱼是通过口腔采食携带无乳,链球菌的食物而被感染。  相似文献   
13.
将45只处于妊娠后期(90~150 d)的苏尼特母羊随机分成4组,以不同的营养水平(ME:0.20、0.33、0.44、0.86MJ·kg-1·W-0.75·d-1)分组饲养,分娩后进行补偿生长试验,研究妊娠后期不同营养限制程度的母羊在补偿初期(分娩后0~6周)对饲料中钙、磷以及氮的代谢规律.结果表明,受限制各组母羊在补偿初期,随着受限程度的降低,钙、磷平衡(g·d-1)值呈升高的趋势,氮平衡(g·d-1)值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花椒林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碳汇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石漠化地区花椒林的碳汇功能,为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提供技术示范与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花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下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为研究对象,依据当地的石漠化现状,通过测定强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和不同龄级的花椒林生物量、土壤深度和持土量,对花椒林碳汇量进行估算。[结果]石漠化程度越高,花椒林碳汇量越低,反之,石漠化程度越低,花椒林碳汇量越大,其中轻度石漠化花椒林碳密度为3.24t/hm2,中度石漠化为3.12t/hm~2,强度石漠化为2.81t/hm~2,轻度中度强度;随着土壤深度和持土量的增加,花椒林碳汇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花椒林的平均碳密度为3.06t/hm~2,花椒林的综合最优碳汇经济效益为1.92×10~4~2.56×10~4元/hm~2。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的钾素需求及营养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马铃薯的钾素营养特点是马铃薯养分管理的基础,综述了马铃薯钾素营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尽管文献报道的马铃薯需钾量存在差异,但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其对钾素的需求多于其他元素。而且与小麦等作物相比,马铃薯的钾素营养效率较低。已有的研究还证实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与马铃薯产量的关系并不稳定,仅依靠土壤测试制定钾肥施用方案存在较大的误差,因而马铃薯钾素营养状况诊断并依此指导生育期钾肥施用就显得必要。业已发现叶柄钾浓度能很好的反映马铃薯植株的钾素营养状况,对土壤供钾高度敏感,与块茎产量存在很好的数量关系,因此,用于指导马铃薯施肥的叶柄的临界钾浓度被不同研究人员确立,但干重基础的叶柄钾浓度指标指导施肥实践的时效性较差,这意味着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育种实践表明,水稻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发生疯狂分离,纯合个体的出现一般需经7~10代,5~8年[1,2]。采用花培[3,4]和远缘杂交染色体消除技术[5,6]虽已应用于缩短作物育种时间,但仍耗时耗力。在作物如小麦、大麦、花生、水稻 [8~13]等育种实践中,偶尔会遇到杂种F2不分离的现象。吴先军等[11]提出了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概念,即水稻杂交后代F3以前出现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以后世代不分离的遗传现象。由于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在育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其遗传机制和育种应用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探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将木屑、砻糠、草屑、泥炭、风化煤和鸡粪6种不同物料置于不同温度下浸水后取其滤液,分析其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以及可溶性的5种金属元素(钾、钙、镁、钠、铁)的含量,为调整营养液配方提供依据。几种物料浸液中的矿质元素在108 h以后基本趋于稳定。高温利于氮素释放,使有效氮含量峰值出现提早;在氮素形态上,木屑等5种物料主要以铵态氮的形式释放,而泥炭则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释放。浸液中有效磷含量的相对稳定值有所不同,在不同物料上表现为:鸡粪>木屑>砻糠>草屑>泥炭>风化煤;浸液中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有效金属元素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只有K 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为明显。根据研究结果,在忽略复合后基质间影响的情况下,建议复合基质浸水7 d后待浸液中各矿质养分含量稳定,初步按下列公式调整营养液,C调=C理-C浸液使基质内各成分含量稳定在理想状态,以后营养液管理仍按原配方添加营养液。  相似文献   
18.
西瓜皮水浸提物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瓜皮水浸提物对西瓜种子发芽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浸液在低浓度时对种子萌发率及其胚根的抑制作用较弱;随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萌发数显著下降,并且显著地抑制胚根的伸长。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入汇主河淤积规律的水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泥石流入汇主河后淤积规律,主要探讨了淤积量及淤积分布问题。通过试验分析认为,泥石流入汇主河后的淤积量基本随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就其淤积速率而言,有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淤积量在流量比大约为0.5时出现峰值,在流量比为0.65时出现谷值,淤积量与流量比关系变化曲线以倾斜向上的直线为对称轴,呈倾斜向上的正弦波形。各工况下淤积范围基本不变,但试验中反映出,淤积范围有随交汇角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两种制度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的比较研究,从植物角度探讨在家庭牧场的生产实践中适合的放牧制度。结果表明:轮牧制度对草群影响较小,优良牧草在草群中的重量比与重要值高于连续放牧制;牧草现存量轮牧制下的草场高于连续放牧制,草地牧草生产力连续放牧下的高于划区轮牧,但多年生牧草生产力低于划区轮牧;暖季连续放牧下草群营养早期高于轮牧区,秋末则低于轮牧区,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幅度。整体上划区轮牧下的草群状况接近于未放牧的围栏封育小区,相比之下连续放牧下的草群状况有较大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