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Probiotics have been defined as live microorganisms that are administered in an appropriate amount to provide health benefits to the host animal.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L. salivarius DJ‐sa‐01 secreting the 3D8 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 (3D8 scFv)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cytokine secretion, and intestinal microbial flora of chickens.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L. salivarius expressing 3D8 scFv experimental group. Chicken was fed 109 colony‐forming units (CFUs) of wild‐type (WT) L. salivarius or 3D8 scFv‐secreting L. salivarius daily for 35 days. The administration of L. salivarius expressing 3D8 scFv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body weight of chickens compared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WT L. salivarius. A 16S ribosomal RNA metagenomic analysis showed that Firmicutes, Proteobacteria, Actinobacteria, and Bacteroidetes were the dominant phyla in both experimental groups. At the genus level, Lactobacillus was more abundant (22.82%) in the L. salivarius/3D8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WT L. salivarius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cytokines, such as IL‐8, TNF‐α, IL‐1β, IFN‐γ, IL‐4, and IGF1,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L. salivarius/3D8‐treated chickens. In summar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L. salivarius expressing 3D8 scFv could be considered a feed additive for improving the growth performance, immune function,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poultry.  相似文献   
62.
坏疽性皮炎是一种急性、以皮肤发红、肿胀、渗出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常常造成肉鸡和肉种鸡的淘汰和散发性持续死亡,给肉种鸡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3.
新疆石河子地区隐形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采用LMT方法检出隐性乳房炎乳样后,对部分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同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奶牛场隐陛乳房炎的感染率为56.3%;对307头共378份阳性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62.7%(237/378),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和棒状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多为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其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蒎酮钠、头孢噻肟钠、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  相似文献   
64.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鼻腔和鼻窦发炎,打喷嚏、流鼻液、颜面肿胀等。本病可在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发生,可造成鸡只生长停滞、淘汰率增加以及产蛋显著下降(10%-40%),2007年11月我区一个规模蛋鸡养殖场发生以鼻腔和鼻窦发炎,打喷嚏、流鼻液、颜面肿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综合诊断为鸡传染性鼻炎,现将这次发病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观察了不同超排处理方法对羔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的影响,并将体外受精胚胎进行了移植,以便探讨利用羔山羊卵母细胞生产体外受精胚胎的技术途径。对2~4月龄羔山羊用FSH、FSH+LH(静脉注射)和FSH+LH(肌肉注射)三种方法进行超排处理,平均分别回收16.0、20.3和15.0枚卵母细胞。将这些卵母细胞进行20~24h的成熟培养后,其成熟率分别为45.5%,44.4%和76.5%。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培养后其2~4细胞胚胎的发生率分别为5.6%a、6.7%和31.7%b(b,vs,a,P<0.05)。将9枚2~4细胞期胚胎移植给6只受体母羊,结果有2只妊娠并产羔2只。  相似文献   
66.
复合发酵对棉籽饼混合底物中FG和BG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测定棉籽饼混合底物在微生物固体发酵过程中棉酚含量的变化,以研究复合发酵对棉籽饼混合底物中棉酚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添加不同比例的ZD-3与ZD-5和ZD-3与ZD-8对棉籽饼混合底物进行二元复合发酵,然后测定发酵产物中TG、FG、BG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棉籽饼混合底物经复合发酵处理后,均可极显著降低发酵底物中TGF、G和BG含量(P<0.01),并且FG和BG的减少部分均被降解消除;同时发现,ZD-3与ZD-5的复合发酵效果优于ZD-3与ZD-8的发酵效果,并且菌种比例对发酵结果有显著影响。当ZD-3与ZD-5的比例为3:1时,脱毒效果最好,脱毒率可达90.82%。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转基因品系龙辐06K1079和龙辐06K1083品质性状的年度间变化和稳定性,于2007—2010年将转基因系与其亲本‘龙辐麦8号’种在隔离区内,并连续4年进行了品质测定。用变异系数(CV)和回归系数(b)评价了转基因系与其亲本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系的品质性状较其亲本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差异显著性测定,龙辐06K1079的形成时间和龙辐06K1083的延伸性和面积与其亲本‘龙辐麦8号’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品质性状对环境条件的反应不同,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延伸性和沉降值等品质性状相对比较稳定,而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品质性状稳定性较差。用变异系数(CV)和回归系数(b)进行稳定性评定,龙辐06K1083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8.
吴贡珍  陈东军 《油气储运》1995,14(1):56-57,63
通过实例阐述了北主油库防冻害的重要性,并对如何防冻害问题提出了三点意见。(1)选用附件时要考虑防冻问题,在油罐前及管道转换环节处,应选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阀门,且安装前要重新打压试验,油罐呼吸阀应多装1个,以减少油罐被吸瘪事故的发生;防腐处理建议采用有机涂料和牺牲阳极联合防护法进行防护。(2)施工中要加焊缝的检验。焊缝的内部裂纹,夹渣,未焊透等内伤,不能简单地采用外观检查、煤油试、真空试漏等方法,  相似文献   
69.
根据插秧期的不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早插的方式基本可行,最佳时期应在5月15~20日。掌握好这一插秧进程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将会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0.
番茄早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早疫病是我省保护地番茄生产上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叶、茎、花、果实.苗期开始发病,挂果期达到发病高峰.一般在叶片及分枝处产生黑褐色同心轮纹状病斑,叶上病斑初呈针尖大的小黑点,后发展为轮纹斑,其边缘多具黄色晕环,在分枝处的病斑常凹陷.该病为害果实,初期呈椭圆形或不定形黑褐色凹陷斑,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坚硬,上面密生黑色霉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