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8篇
  免费   1035篇
  国内免费   1622篇
林业   1025篇
农学   813篇
基础科学   770篇
  1453篇
综合类   7358篇
农作物   1051篇
水产渔业   606篇
畜牧兽医   2243篇
园艺   1128篇
植物保护   818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786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621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450篇
  2017年   759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680篇
  2014年   807篇
  2013年   877篇
  2012年   1217篇
  2011年   1335篇
  2010年   1236篇
  2009年   1158篇
  2008年   1133篇
  2007年   1030篇
  2006年   795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研究贵州柑桔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遗传多样性,分析了54份病原菌株系在两个原噬菌体位点上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株系在两位点上扩增情况不同,扩增条带之间序列亦存在碱基的变异及序列的插入/缺失;不同海拔区域原噬菌体类型及组合的情况不同;结合同源性分析,得出贵州南部‘Ca. L. asiaticus’ 菌群存在2种或多种原噬菌体类型的可能,田间存在不同菌系混合侵染,来源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62.
探究不同灌溉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组合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以关中地区冬小麦‘小偃22’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等氮原则对有机肥与无机肥进行不同比例配施(F1,100%无机肥;F2,24%有机肥+76%无机肥;F3,48%有机肥+52%无机肥),结合2个水平的灌溉(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共设计6个灌溉施肥组合处理(W1F1、W1F2、W1F3、W2F1、W2F2和W2F3)。通过测定冬小麦的生长指标(植株株高和叶面积指数)、0~20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以20cm为深度间隔)和小麦的产量及构成要素(干物质量、穗长、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分析灌水量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1)充分灌溉(W1)条件下,F2、F3处理株高较F1处理分别提高3.4%~21.2%和0.8%~15.9%,叶面积指数提高5.7%~18.5%和16.8%~47.4%,干物质量提高12.1%~26.1%和21.1%~36.0%,穗长提高12.5%和14.5%,有效穗数提高6.6%和9.3%,千粒质量提高18.3%和24.4%,籽粒产量提高14.8%和28.6%,WUE提高14.6%和27.5%;亏缺灌溉(W2)条件下,与F1处理相比,F2、F3处理株高分别提高8.5%~16.2%和0.5%~10.6%,叶面积指数提高4.9%~20.7%和17.0%~50.0%,干物质量提高7.7%~25.7%和15.0%~34.6%,穗长提高12.3%和18.5%,有效穗数提高7.4%和18.0%,千粒质量提高15.3%和25.1%,籽粒产量提高13.1%和31.8%,WUE提高21.4%和35.2%。在相同灌溉水平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以提高土壤体积含水率。(2)W2F2处理对冬小麦株高增长最有效,灌浆期达最大值,较W1F1处理增长10.4%;W2F3处理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穗长、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影响最大,成熟期较W1F1处理分别提高23.6%、39.0%、20.3%、18.4%和33.1%。(3)W2F3处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WUE的影响最为显著,W1F1、W1F2、W1F3、W2F1和W2F2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35.5%、18.0%、5.3%、31.8%和16.6%;W1F1、W1F2、W1F3、W2F1和W2F2处理WUE分别提高了52.6%、33.2%、19.7%、35.2%和21.4%。亏缺灌溉与48%有机肥+52%无机肥组合处理的冬小麦籽粒产量和WUE最高,该灌溉施肥管理方案为关中平原及环境相似地区冬小麦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3.
实现粮食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为助推粮食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的同步实现,本研究立足粮食安全视域,阐释生态低碳农业的科学内涵,厘清粮食安全与生态低碳农业的辩证关系,剖析粮食安全战略下生态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提出发展战略与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在“大食物观”“大产业观”“大农业观”指导下,生态低碳农业涉及全食物品类、全产业流程、全生活环节。粮食安全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底线要求,生态低碳农业是可持续保障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当前,发展生态低碳农业面临自然资源约束、科学技术瓶颈、小农生产模式、居民观念局限等现实困难,亟需探索水地资源拓展、技术创新应用、居民素质提升等有效路径,推动生态低碳农业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相似文献   
164.
水分胁迫是制约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在深入研究林木耐旱机制的基础上培育抗旱林木是摆在当代林学家面前艰巨的任务。本文从林木对干旱胁迫信号传导,林木在干旱胁迫下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启动的防卫机制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5.
道寒F1羔羊体尺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回归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SPSS11.0软件分析了6月龄道寒F1羔羊的体尺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并将其划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确立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决定程度,并建立体尺对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道寒F1羔羊的体尺指标均与体重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体长和胸深以直接作用为主,其余则以间接作用为主.决定系数分析显示,道寒F1的胸深和体长指标对体重的决定程度较大.其体尺指标对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36.798 1.797x6 0.419x4.  相似文献   
166.
采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建立了分泌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液氮保存4年后复苏,细胞在HAT选择培养基中生长旺盛,分泌抗体稳定,分别命名为YNF1,YNF2,YNF3,YNF4,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介于96~115条。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单抗间接ELISA效价分别为1∶80~1∶160和1∶5 000~1∶10 000。在间接ELISA和夹心ELISA检测中单抗与猪瘟病毒呈特异性反应,与正常的猪、兔肾组织提取液及其血清Ig无交叉。抗体蛋白属IgG类,亚类及轻链分别为IgG1/λ,IgG2a/κ,IgG2a/λ,IgG1/λ。结果表明,4株杂交瘤是分泌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可长期传代无限分泌单抗,是进一步研究猪瘟病毒和开发敏感、特异、快速诊断猪瘟试剂盒和试纸探针的免疫学特异性试剂来源。  相似文献   
167.
北京鹫峰地区松栎混交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在北京鹫峰地区设置的8个样方的调查资料,对该地区松栎混交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土壤呈微酸性,自然肥力较低;调查共计维管束植物58种,隶属于36科56属,其中乔木树种占主导地位,植株的最大密度为1 975株/hm2;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最多,1年生草本植物比例居中,反映出群落水分条件一般;群落结构分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次清晰;乔木以栓皮栎占绝对优势,其重要值最高,优势度明显;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不高,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主要受灌木层和草本层影响,群落处于恢复前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不同层次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秀度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趋势基本上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68.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黄粉虫、小麦胚芽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0周龄产蛋率基本一致且健康的京红蛋鸡56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3个黄粉虫水平(0.5%、1.0%、2.0%)×2个小麦胚芽水平(1%、2%).试验期为8周,其中预试期1周...  相似文献   
169.
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与亏缺灌溉耦合作用下,冬小麦氮素累积、转运利用效率以及土壤硝态氮分布等状况,探求提高关中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适宜有机无机配施比以及相应的亏缺灌溉量,为该地区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提供科学有效的水肥管理。结合2个水平的灌溉(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采用等氮的原则,对有机肥与无机肥按照不同比例混施(F1∶100%化肥、F2∶24%有机肥和76%化肥混施、F3∶48%有机肥和52%化肥混施),研究亏缺灌溉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氮素转运及利用效率影响和土壤硝态氮分布情况。有机无机配施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显著增加作物籽粒产量以及显著提高开花期后氮素累积、分配和转运。在充分灌溉W1条件下,F2和F3处理的籽粒产量较F1处理提高12.0%~28.6%;亏缺灌溉W2条件下,有机肥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提高16.6%~31.8%。在相同灌溉条件下,成熟期F2和F3处理相对F1处理,冬小麦氮素累积量、向籽粒转运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12.8%~40.4%、11.9%~36.5%、13.0%~31.6%;相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下(F2和F3),冬小麦亏缺灌溉W2处理下各种氮素吸收利用指标高于充分灌溉W1处理10.0%~28.5%。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在相同灌溉条件下,在0~100 cm土层F3处理硝态氮含量分别较F1和F2处理增加了66.4%~76.4%和1.2%~13.9%;相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下(F2和F3),在0~100 cm土层W1处理F1、F2、F3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低于W2处理15.1%、9.9%、19.9%。48%化肥和52%有机肥配施、亏缺灌溉(50%)处理是该试验条件下冬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0.
研究不同优化施肥模式对温州蜜柑产量、品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为实现温州蜜柑高产优质提供技术指导。以温州蜜柑田间试验为基础,设置4个处理:FM处理(农户习惯施肥)、OF处理(FM+有机肥)、OPT处理(氮、磷、钾优化+有机肥)、COF处理(OPT+钙、镁)。3种优化施肥模式均可促进温州蜜柑的生长,施用有机肥短期效果不明显,优化氮、磷、钾并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地促进树体后期的生长。优化氮、磷、钾并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再补充钙、镁元素效果最佳,相较于农户习惯施肥,显著提高了春梢各生长指标;叶片SPAD值和矿质养分含量均显著提高;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挂果数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9.69%、8.66%、6.68%、4.74%、11.76%;果实还原糖、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可食率分别显著提高了55.67%、21.45%、8.21%、27.12%、2.48%。综合优化养分管理可以平衡树体养分,激发树体产量潜力并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