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6篇
  免费   1163篇
  国内免费   1865篇
林业   1751篇
农学   1523篇
基础科学   1099篇
  2180篇
综合类   8607篇
农作物   1235篇
水产渔业   915篇
畜牧兽医   2860篇
园艺   1326篇
植物保护   95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841篇
  2021年   955篇
  2020年   872篇
  2019年   823篇
  2018年   590篇
  2017年   897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1002篇
  2014年   1002篇
  2013年   1253篇
  2012年   1690篇
  2011年   1664篇
  2010年   1510篇
  2009年   1405篇
  2008年   1295篇
  2007年   1292篇
  2006年   984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郑196是从黄淮海大豆产区选育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在SCN2病圃中鼓粒情况良好;2017年,郑196在黄淮海9个试点的产量与在SCN2病圃中产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具有耐SCN病的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来自Rhg1/Rhg4位点的4个SCN-抗性基因(Glyma18g02580, Glyma18g02590, Glyma18g02610, SHMT)在郑196及其他不同抗性水平大豆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受到SCN2侵染的0~25 d,4个SCN-抗性基因在抗病材料中的表达量均持续提升;在受到SCN2侵染的10 d/15 d,这4个SCN-抗性基因在郑196及感病材料中表达量达到最高点,之后表达量下降,该结果表明,郑196的耐SCN病机理不同于SCN抗性基因在抗病材料中的抗病机理,其耐病性不是由SCN抗性基因单独调控的,有可能存在其特有的耐病通路或是由抗性基因与耐病基因共同调控其耐病机制。本研究可对抗SCN种质资源创新和抵御SCN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以金樱子组培苗的划伤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组合、暗培养时间、添加物L-脯氨酸、叶片不同部位对不定芽直接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DZ浓度为1.5 mg·L^-1、NAA浓度为0.000 5 mg·L^-1时,不定芽直接发生率最高,为9.5%;不同暗培养时间对不定芽直接诱导具有一定影响,暗培养时间为10 d时不定芽的直接发生率最高,为10.5%;添加了不同浓度的L-脯氨酸后不定芽的诱导率不增反降,所以以不添加L-脯氨酸为宜;叶片不同部位的再生率比较中,仅带叶叶柄可直接诱导出不定芽。综上所述,叶片直接再生不定芽的诱导方法是,以金樱子带叶叶柄为外植体,在直接诱导培养基上1/2MS+TDA 1.5 mg·L^-1+NAA 0.000 5 mg·L^-1+CH 100 mg·L^-1+AgNO3 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7.5 g·L^-1,暗培养10 d后,转至正常光周期下培养3周左右,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为10.5%。所得不定芽在增殖培养基MS+NAA 0.1 mg·L^-1+6-BA 1.0 mg·L^-1生长3周后,增殖系数可达到3.5左右;将丛生芽切割成单芽后转入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壮苗3周,幼苗可长高至3~5 cm;再转入MS+NAA 0.1 mg·L^-1培养基中生根,1个月后生根率达95%。  相似文献   
993.
以泰宁和顺昌产地菌草栽培的竹荪为试材,以竹屑栽培的竹荪为对照(CK),采用国际通用方法,研究了菌草竹荪的营养成分,并对其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泰宁和顺昌菌草竹荪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2.79%、24.01%,均高于竹屑竹荪18.53%、19.4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88%及2.01%,均低于竹屑竹荪2.23%及2.38%;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44、16.27 g·(100g)^-1,均高于竹屑竹荪10.83、11.38 g·(100g)^-1。对2个产地菌草竹荪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发现其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低于竹屑竹荪,但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与竹屑竹荪相一致,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及氨基酸相对比值(EAARR)均高于竹屑竹荪;泰宁产菌草竹荪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高于竹屑竹荪,但顺昌产菌草竹荪与之相反。通过模糊识别法得出,菌草竹荪与全鸡蛋白贴近度分别为0.82、0.80,高于竹屑竹荪的0.79、0.78。菌草栽培竹荪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种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植物内源褪黑素与植物抗性的关系,以4叶1心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正常番茄、鱼腥草提取液和灰霉菌侵染后的番茄茎叶中的褪黑素含量。结果表明:番茄叶片和茎的褪黑素含量分别为14.53、2.80 ng/g,二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叶片的褪黑素含量是茎的5.19倍;经鱼腥草提取液预处理和灰霉菌侵染后,番茄叶片的褪黑素含量显著增加,鱼腥草提取液预处理有助于减轻番茄叶片上的灰霉病发病症状,但并不依赖于叶片内源褪黑素含量的增加。可以检出的番茄茎叶中的褪黑素含量高于2.60 ng/g,就灵敏度而言,ELISA法完全可以用来检测番茄的组织器官的褪黑素含量。  相似文献   
995.
运用改良石蜡切片法制备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切片,观察其菌褶和菌柄的细胞结构。结果表明,以柠檬烯为透明剂,金针菇子实体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皱缩。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针菇子实体组织切片发现,金针菇原基内部有呈菌丝无规则扭结状态的菌盖结构,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菌盖下端有菌褶结构分化,随后菌柄结构随菌盖发育而进一步分化,菌柄组织细胞状纵向紧密排列,横切面有维管束状细胞呈外紧密内疏松状排列且其间有孔洞出现,菌褶菌髓部呈菌丝与球泡状细胞共同存在的异型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996.
黄斑病是严重影响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产量和品质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本研究从山西省糙皮侧耳生产区采集的黄斑病样品中分离到病原菌菌株HB-1,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分子鉴定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并研究了醋酸杆菌菌株BA15发酵液对该病原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与公认的糙皮侧耳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不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醋酸杆菌BA15发酵液对HB-1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糙皮侧耳黄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古代山药栽培历史与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药原产中国,环境适应性强且易于栽培,在我国南北方广泛分布,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等省盛产优质品种。已知最早的山药人工栽培记录出现于南朝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其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出现山药块茎切断育种、零余子栽植、宿根头繁殖和山药栽子培育等多种栽培方法。因山药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良好的调养效果,人们加工利用山药的方式多种多样,并采用窖藏、焙干的方法延长其食用年限。  相似文献   
999.
正交设计法研究花生粗脂肪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石油醚为浸提剂,选择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淋洗时间3个因素,根据L9(34)正交设计表,用FOSS2050型脂肪测定仪对索氏提取法测定花生粗脂肪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淋洗时间对花生粗脂肪含量测定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提时间;花生粗脂肪含量测定的最佳提取方案为浸提温度120℃、浸提时间80 min、淋洗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000.
IL-1Ra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天然存在的细胞因子拮抗剂,结合于IL-1受体后不引起IL-1效应。文章通过RT-PCR从人的胎盘组织中克隆了人IL-1Ra基因,使其在大肠杆菌DH5α中重组表达。结果表明,克隆到了460bp左右的目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18ku左右的目的蛋白,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占总蛋白20%左右,为IL-1Ra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