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8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743篇
林业   630篇
农学   345篇
基础科学   315篇
  722篇
综合类   3845篇
农作物   619篇
水产渔业   366篇
畜牧兽医   1472篇
园艺   658篇
植物保护   30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草药安全、高效、稳定的产量和有效成分是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目标。以灯盏花为研究对象,研究有机肥、无机肥、微生物肥配施条件下灯盏花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为灯盏花的高产、优质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施肥模式有5种:不施任何肥料对照(CK)、菌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1)、无机肥(处理2)、菌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3)、有机肥(处理4)。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灯盏花出苗率、株高、叶片数、叶面积、SPAD值、鲜重、干重、灯盏乙素、总黄酮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灯盏花种子细小,施肥有利于提高出苗率,与单施肥料相比,菌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3)和菌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1),提供了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消毒作用,种子萌发率较高。处理3和处理4的SPAD值虽然与处理1和处理2相比较低,但过高的SPAD会使灯盏花对光强发生趋异适应,可以预计处理3的植株所含的叶绿素值更接近其居群原生环境光照条件下所需的SPAD值。不同处理对鲜重、干重、有效成分的影响表现为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2对照(CK),说明有机肥对于灯盏花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有重要作用,而菌肥的添加对有机肥的肥效起放大作用,或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矿质养分的活化,增强了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2.
添加生物炭对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柠条生物炭添加量对鸡粪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的影响,以鸡粪和小麦秸秆粉为堆肥原材料,并添加质量分数为0%、3%、6%、9%、12%和15%的柠条生物炭进行好氧堆肥,并在堆肥第0、3、8、19、26、33和40 d取样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柠条生物炭可以缩短堆肥升温期1~2 d,延长堆肥高温期的停留天数2~4 d,增加堆体的保水能力;而且有利于堆肥高温期氨气的吸附,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堆肥质量。堆肥结束后,添加柠条生物炭可以使全氮质量分数提高5.59%~27.38%;无论是否添加生物炭,随着堆肥进行,各处理的全磷、全钾均迅速增加。在鸡粪麦秆堆肥中添加柠条生物炭可以加快堆肥进程,减少氨气的挥发损失。柠条生物炭是一种有效的堆肥添加剂,且适宜的柠条生物炭添加比例在9%~12%之间。  相似文献   
993.
葛晓鸣  顾伟  徐永健 《核农学报》2019,33(2):322-329
为了探讨大海马蛋白质的高效利用方法,本试验将脱脂大海马粉经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解后,酶解液(PH)经超滤膜分离为5组分(PH-Ⅰ、PH-Ⅱ、PH-Ⅲ、PH-Ⅳ、PH-Ⅴ),结合各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回归分析了各组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氨基酸组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酶解液经超滤膜分离的5组分中PH-Ⅴ(<2 500 Da)抗氧化能力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34.2%±0.1%,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为29.2%±0.1%,Fe3+还原力为0.28%±0.1%。海马酶解多肽各组成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低于亲水性氨基酸,但疏水性氨基酸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极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可通过协同作用来增强海马多肽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且每个单位极性氨基酸的抗氧能力是非极性氨基酸的1.2倍,每个单位芳香族氨基酸的抗氧化能力是脂肪族氨基酸的2倍。本研究不仅制备了一类具有开发价值的抗氧化多肽,并且分析了多肽抗氧化能力与氨基酸组成的相关关系,为大海马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紫薯全粉为辅料制作营养保健面条。通过正交试验对紫薯全粉面条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紫薯全粉添加量30%、水添加量37%、盐添加量3%、和面时间15min,此条件下生产的紫薯全粉面条断条率低、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995.
为培育新的适应长江流域气候类型的大豆品种,利用60Co-γ射线和EMS分别对大豆天隆一号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构建大豆突变体库。对350份有表型变异的株系进行连续两年田间鉴定,运用60对SSR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并对籽粒表型变化明显的突变株进行苯基丙酸类代谢主要酶qPCR分析。结果表明:350份材料中有145份在株高、叶形、花色、种皮色、结荚习性等方面有稳定可见的表型变异,101份材料中检测到与野生型天隆一号存在至少1个SSR位点差异,其中M3-SD-1与M3-SD-2有超过10个标记的差异。SSR分析表明,表型发生变异的突变体主要是由DNA变化引起的,且突变体发生了多位点变异,突变位点也彼此不同。qPCR检测结果显示,种皮色、脐色等发生突变的3个材料苯基丙酸类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既可以为大豆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周芝12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通过有性杂交和混合法选择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芝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647. 3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12. 1%; 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芝麻新品种展示试验,平均产量1253. 3 kg/hm^2,较豫芝4号(CK)增产19. 1%,其粗脂肪含量56. 1%,粗蛋白质含量19. 3%。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耐渍、抗病、适应性广、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介绍了周芝12号的选育经过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7.
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深翻与旋耕处理及其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黑土耕层(0~20 cm)土壤容重、三相比和固定态铵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能改善因长期旋耕造成的土壤紧实状况,显著降低20~40 cm土壤容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容重、三相比有显著影响,影响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秸秆不还田处理;耕层土壤固定态铵对两种耕作处理无明显响应,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则具有显著响应,其中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能有效增加固定态铵,秸秆还田次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耕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与固相比呈显著负相关(R2=0.538)。深翻结合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能较好地改善农田黑土土壤容重、三相比、提高固定态铵含量,可在该区域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998.
谷婕  吴涛  王忍  伍佳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378-381
为研究不同生态综合系统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稻鱼生态系统(RF)为例,选择稻鱼鸡和稻鳅两种模式,加入细绿萍,共设5个处理:稻鱼鸡(A)、稻鱼鸡萍(B)、稻鳅(C)、稻鳅萍(D)、常规稻作(CK),比较不同生态综合系统成熟期水稻干物质重的差异.结果表明,稻鱼生态系统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12.13%(6.93%~22.23%),且RF中含萍模式的增产量大于不含萍模式,平均增产4.55%;稻鳅模式的增产量大于稻鱼鸡模式,平均增产31.54%.单株实粒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成熟期的茎、叶、穗的干物质重来说,稻鱼生态系统高于常规处理,特别是穗重平均提高了13.76%,说明稻鱼生态系统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9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产量的提高要求更大的肥水投入和更优化的栽培措施。在我国肥水投入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优化栽培措施对水稻的增产增效意义重大。以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与常规粳稻武运粳24为试验材料,采取4种不同的栽培措施(氮空白、当地常规、增密减氮、精确灌溉),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减氮、精确灌溉等栽培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有效叶面积指数(LAI)、高效LAI,提高粒叶比,增加库容,提高氮素相关代谢酶活性,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张泽霆  陈英  陈东  顾强  潘莲莲 《油气储运》2019,(1):20-25,50
化学洗涤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具有修复时间短、操作简单、能耗低、适应性广、可资源化回收洗脱石油等优点,从表面活性剂复配、助剂应用、过程强化以及石油污染土壤性质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化学洗涤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为推动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尚需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之间、表面活性剂与助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系统研究石油污染土壤性质对洗涤工艺的影响,加强关于降低化学洗涤对土壤性能影响方法的研究,深入开展洗涤废水回用及有效处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