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6篇
  免费   1868篇
  国内免费   3100篇
林业   1939篇
农学   1783篇
基础科学   1447篇
  2988篇
综合类   14461篇
农作物   2236篇
水产渔业   1080篇
畜牧兽医   5249篇
园艺   2309篇
植物保护   1472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668篇
  2022年   1550篇
  2021年   1464篇
  2020年   1342篇
  2019年   1365篇
  2018年   984篇
  2017年   1427篇
  2016年   1019篇
  2015年   1559篇
  2014年   1616篇
  2013年   1896篇
  2012年   2634篇
  2011年   2639篇
  2010年   2500篇
  2009年   2267篇
  2008年   2223篇
  2007年   2003篇
  2006年   1582篇
  2005年   1236篇
  2004年   789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488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本地棉花种质基因库,筛选出适于作杂交亲本的种质资源。【方法】 以200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其形态指标的变异情况和遗传多样性,并以形态指标对 200 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1个形态指标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范围在0~1.02。所有材料可划分成6大类,其中第1大类30份材料,茎色紫红色,种子短绒颜色灰褐色材料为主,可以作为彩色棉花育种资源;以170177为主的20份材料种子短绒着生稀毛,种子短绒颜色绿褐色可以作为早熟、无酚、耐高温的育种材料;第6大类50份,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20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第6大类50份,可以作为目前新疆育种材料亲本,主要特征为株型塔型,无茎毛,叶色深绿色,叶片大小中,无叶基斑,有限果枝类型,黄色花冠,黄色花药,种子短绒着生情况多毛,种子短绒颜色灰绿色,有种仁色素腺体,吐絮颜色白色。  相似文献   
992.
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生防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新疆棉田中筛选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为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实验室保存的多株生防细菌的抑菌能力,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效果。对生防细菌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yrA基因序列分别测序,通过BLAST在线比对,利用MEGA 7.0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生防细菌TWt34、HWt34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立枯病和红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6.74%和78.43%;在平板对峙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和拟轮枝镰孢霉(Fusarium verticilliodes)的抑菌宽度分别为8.29和6.60 m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抑菌宽度分别为7.70 和13.15 mm,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6S rDNA与gyrA基因序列鉴定表明生防菌菌株TWt34、HWt34同属于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结论】筛选出的2株莫海威芽孢杆菌TWt34、HWt34对棉花4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防治2种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立枯病和红腐病)。  相似文献   
993.
新疆南疆机采棉品种株型结构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的株型结构及产量性状,研究高产优质机采棉品种的株型结构与产量结构的特点,为棉花结构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试不同机采棉品种的株型结构性状及产量结构相关指标,利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几种机采棉品种的株型性状、产量结构性状及其相关性特点。【结果】籽棉产量与株高、主茎节间长、果枝数、果节数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果枝始节高度呈负相关;株高与果枝始节高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相关; 17N11株型为塔型结构,其底部主茎叶片保留完整、籽棉产量、株高最高,而17N13主茎叶片数最多,17N5则具有最小的叶片脱落率;在棉花株型结构的共性方面,棉花果枝角度具有由上至下呈增大趋势,而变异能力则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上部>中部>下部)。棉花主茎叶大小具有由上部至下部减小的趋势,变异能力亦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下部>中部>上部)。【结论】株型结构具备中、上部果枝夹角较小(上部<32.0°,中部<50.0°),主茎叶总面积高于320 cm2,下部主茎叶片脱落率低于20%的机采棉品种产量优势显著,中上部果枝夹角、主茎叶总面积、下部主茎叶片脱落率可作为株型育种后代材料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复硝酚钠(CSN)与胺鲜酯(DA-6)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和化肥复配施用对棉花化肥吸收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复硝酚硝与胺鲜酯分别和化肥复配施用,采集棉花2叶期、4叶期、6叶期各20株,测定棉株鲜重,干重,以及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计算棉花3个时期的干物质比、氮吸收率、磷吸收率、钾吸收率,与CK相比较,分析复硝酚钠与胺鲜酯对棉花肥料吸收率的影响。【结果】复硝酚钠和化肥复配施肥后,棉花对肥料的吸收率在2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10.76%、0.87%和10.4%。4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18.5%、2.34%和24.86%。6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31.14%、5.33%和35.56%;胺鲜酯和化肥复配施肥后棉花对肥料的吸收率在2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8.31%、0.85%和9.25%。4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11.51%、1.48%和15.66%。6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27.11%、4.49%和30.31%。【结论】复硝酚钠与胺鲜酯与化肥复配施用,对棉花化肥吸收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高效的农药及最佳药剂浓度。【结果】 60 mL /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42 mL /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 3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后两者在后期效果最为明显,具有持效性。3种药剂在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3.6%、93.16%和93.7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20%,90.59%和91.36%。37.5 mL /667m2的0.3%印楝素EW在整个过程防效最低,药后14 d防效为38.04%,其减退率仅为14.79%。【结论】 轮换使用60 mL/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42 mL /667m2 24%甲氧虫酰肼SC、7.5 mL /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生产上。  相似文献   
996.
郭树江    王飞    张卫星  王方琳    韩福贵    张裕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41-46
对民勤4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测定,研究不同荒漠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并探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梭梭外,其他3种植物δ13C值生长初期(5月)>生长中后期(6-10月)。4 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种间差异在5-10月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沙拐枣>梭梭>柠条锦鸡儿>白刺。2)4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受到物种、月份、物种×月份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受物种的影响最大。3)4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因其物种而异;影响梭梭、沙拐枣、白刺、柠条锦鸡儿叶片/同化枝δ13C值的主要气象因子分别是平均气温、相对湿度、蒸发量。  相似文献   
997.
李易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62-67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青土湖干涸湖底人工梭梭林和白刺灌丛沙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种植物群落5种立地条件土壤粒径分布和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揭示了湖底2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粒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固沙植被0~10 cm土壤颗粒以细砂粒为主,没有粗砂粒,其中白刺灌丛沙包表层极细砂含量、土壤颗粒物分形维数较梭梭林和对照区高。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各粒级颗粒百分含量的关系差异较大,分形维数与黏粒、极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砂、中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与粉粒含量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越大,土壤所含的细粒物质越多。3)土壤分形维数D值、黏粒、粉粒含量与有机质(SOM)、全N(TN)呈正相关性,土壤颗粒物的分形维数越大、土壤黏粒、粉粒含量越高,则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越高。综合分析,固定白刺灌丛表层土壤沙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他类型风蚀严重,因此,应积极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开展生态修复防治风蚀和盐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云南核桃和新疆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探索核桃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核桃林地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维西县核桃林为对象,采集核桃林地深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90个样点的土壤,测定pH、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等因子,运用Nemerow法和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因子变异系数在10.0%~133.3%,速效K属于强变异;pH总体均值为6.51,呈弱酸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pH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和碱解N总体均值分别为25.2 mg·kg-1和78.8 mg·kg-1,均分布在Ⅲ、Ⅳ级,有机质属中上水平,碱解N属中等水平,二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表聚现象和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下降的相似性;有效P总体均值为9.66 mg·kg-1,分布在Ⅲ、Ⅳ级,属中等水平;速效K总体均值为69.4 mg·kg-1,分布在Ⅳ、Ⅴ、Ⅵ级,属低水平。2)核桃林土壤的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 4个养分因子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各采样点和各土层之间4个养分因子均表现为差异显著。3)Nemerow法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内核桃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均值为1.37,肥力指数最高1.54,最低1.12,属于中等水平,速效K是研究区域内核桃林地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99.
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豫南稻区减肥、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11 a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22 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80%F)、22 500 kg/hm~2紫云英+60%化肥(G+60%F)、22 500 kg/hm~2紫云英+40%化肥(G+40%F)共5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年际变化趋势、变异系数(CV)、可持续性指数(SYI)及基于AMMI模型的施肥处理、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特征,综合评价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水稻年均产量,单施化肥较不施肥增产21.26%,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较不施肥增产19.55%~23.25%,以G+60%F处理水稻年均产量最高;施肥降低水稻产量变异系数,以G+40%F处理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G+60%F处理;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AMM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其稳定性参数(D_i)大小为:CKG+80%F100%FG+60%FG+40%F。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缸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光电编码器和Lab VIEW软件,搭建在线缸压采集和实时燃烧分析系统平台,研究HCCI和RCCI燃烧模式的循环波动特性。针对单循环缸压测量过程中的通道效应干扰,基于频谱分析,采用FFT、线性插值法和IFFT等方法相结合的滤波方式,实现共振峰的在线自适应识别与实时滤波,较好地减少了单循环缸压的干扰误差,使单循环的实时燃烧分析成为可能。随后,基于实时滤波后的缸压曲线,计算得到内燃机的最大压力升高率、燃烧放热率、爆发压力等重要燃烧参数。利用程序算法中同步性良好的生产者/消费者运算模式提高数据的共享能力,实现了数据实时运算与数据快速储存的并行处理,提高了燃烧计算的实时性;针对发动机不同工作阶段采用了不同精度层次的计算方法,减少了进排气、压缩和膨胀阶段的计算耗时,在计算量较大的燃烧放热率计算部分,通过适当简化计算公式和公式节点运算模块来提高燃烧系统的实时性。最后,分析了燃烧分析系统的实时性,并进行了燃烧分析系统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