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2篇
  8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白、青杨派间杂交幼胚培养及杂种子代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切枝水培和组织培养技术,对白杨派的毛新杨和青杨派的不同种源小叶杨进行了派间杂交和杂交子代的幼胚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以不同种源的小叶杨为父本和授粉后幼胚培养的时间对幼胚萌发率影响较大。其中毛新杨×小叶杨(内蒙古通辽)的幼胚培养效果最好,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且随着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幼胚培养的萌发率也相应增加。在此基础上,选用SSR标记技术对杂交子代及其亲本进行了鉴定分析。共采用120对杨树特异的SSR引物对杂交亲本毛新杨和小叶杨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得到了25对在双亲间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对其中的两对进行了杂交子代的SS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均显示出双亲间的杂种类型谱带,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证明白、 青杨派间的杂交可配性。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毛百合(Lilium dahuricum Ker-Gawl)根尖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毛百合试管苗的染色体倍性变异丰富,染色体倍性变异包括二倍体(2n=2×=24)、三倍体(2n=3×=36)、四倍体(2n=4×=48)到六倍体(2n=6×=72)。对二倍体毛百合的C-带结果进行分析,其带型公式为:2n=2×=24=2CI++2CI+T+T++6I+2I++2I++2I+T++2I+T++2I+T++2T++2T+。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显著的特征带,而且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强带主要集中在长短臂上。因此,GiemsaC-带方法可以将毛百合(L.dahuricum)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53.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刘后利 《作物学报》1992,18(4):241-249
从1975—1990年作者及其研究集体系统坚持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15年来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皮色泽不同于白菜型、芥菜型和埃塞俄比亚油菜,为土黄或姜黄,而没有纯黄,只有杂黄,即在黄色种皮上有黑色斑点、斑块或褐色环带。 2.长期自交后仍得不到遗传上稳定的纯黄后代;在大群体中,不论是自  相似文献   
54.
五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6个粳型或爪哇型广亲和品种,按 NC Ⅱ设计组配30个 F_1杂种,以籼优63作为对照,研究了抽穗日数、株高、产量因素等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亚种间杂种每穗粒数的优势量强,中亲优势10.73%至132.90%,竞争优势-4.95%至110.09%。单株产量竞争优势-46.00%至74.29%,平均1.57%。而结实率的竞争优势均为负向,-63.24%至-6.38%,平均—-7.69%。亚种间互作变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双亲。杂种抽穗期优势有正负向,中亲优势-11.74%至65.48%,平均19.38%,竞争优势-27.48%至30.12%,平均-2.23%。F_1株高优势明显,中亲优势平均37.65%,18个组合超过汕优63。不育系对株高的影响较大。不育系 W6154s—66和5460s、广亲和系 Varylava 1312和CA529具有较好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是 W6154s-66/Varylava 1312,其次为 W6154s-66/CA529。  相似文献   
55.
本文报导了以上农香糯为受体植物,用吸涨法、组织培养法和花粉管通道导入等方法将小牛胸腺 DNA 导入上农香糯.所得结果表明:1.外源 DNA 能增加剑叶宽度;2.外源 DNA(模糊多基因)能使上农香糯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提高.对照对稻瘟病为8级感病,白叶枯为中感,而导入模糊多基因后的上农香糯对稻瘟病的感病性已降至7级和6级,对白叶枯病已为中抗.  相似文献   
56.
盐逆境下两个水稻品种根系Na+吸收及质膜ATP酶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两个不同耐盐力水稻品种80-85 (耐盐) 和83-51(不耐盐)为材料进行研究。根系Na+总吸收随盐胁迫的加重而增高,耐盐品种始终具有较低的Na+总吸收和较高的整株K+/Na+比;在10 mmol/L NaCl浓度下显示出根系具有较低的Na+吸收速率和较强的对K+选择性,低盐浓度(0.2% NaCl) 对根质膜ATP酶活性略有提高;在高盐浓度(0.5% NaCl以上)下,质膜ATP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而耐盐品种受抑程度更大.ATP酶活性的下降与根部Na+积累以及K+吸收的减少相伴随,推测根系K+、Na+吸收与质膜ATP酶有关  相似文献   
57.
动态聚类的一种新方法——最小组内平方和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提出一种以组内平方和之和最小为标准的新的动态聚类方法,简称为最小组内平方和法(MinSS_w法).Monte-Carlo试验表明,该法能有效地调整初始分组中的个体.使之达到合理的分类,并有着良好的稳健性;而目前常用的重心法(K-means法)的动态聚类结果,却是相当不稳定的.上述结论也为一个含14个小麦品种的聚类实例所证实.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大豆3个种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2)3个种都只有1对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都是近中部或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3)种间染色体长度及着丝粒位置呈规律性变化;(4)野生大豆的核型较不对称,其次为半野生大豆,而栽培大豆核型比较对称.  相似文献   
59.
花生种子脂肪酶活力定量测定及其与储藏特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已有水稻脂肪酶活力比色测定方法进一步修改和优化,建立了花生脂肪酶活力定量测定方法,并确定取样量5 mg、底物浓度30 mg mL–1为最适试验条件,该方法具有精确性好、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利用该方法检测216份花生种质资源的脂肪酶活性,表明不同材料间差异极显著(P<0.001)。试验筛选出酶活力高低差异显著的材料10份(高低各5份),并以其中2份高脂肪酶活性和2份低脂肪酶活性材料进行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延长,高脂肪酶活性材料发芽率下降较快,而低脂肪酶活性材料发芽率下降较慢,花生脂肪酶活力与其种子活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875)。该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脂肪酶对花生储藏劣变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0.
无性繁殖是保存非整倍体的一个有效手段。为研究该过程中非整倍体的遗传稳定性, 从水稻第8染色体短臂端三体(2n+·8S)自交后代中筛选出相应端四体(2n+·8S+·8S), 其田间性状表现为植株矮小, 叶片非常窄且内卷, 结实率差。在多年无性繁殖过程中, 该端四体所添加的其中1条·8S容易丢失使无性系产生性状变异。通过FISH分析发现该无性变异系的原始系中所添加的2条·8S, 其中1条·8S在着丝粒区域检测不到水稻着丝粒的基本组分CentO序列, 但可以检测到水稻着丝粒的另一基本组分CRR序列, 该染色体可以稳定遗传; 另外1条·8S在着丝粒区域同时检测不到CentO和CRR序列, 该染色体不能稳定遗传。而在最初保存的相应端三体亲本材料的·8S中, 同时包含CentO和CRR序列。说明·8S上的CentO和CRR在多年的组织培养过程中会随机丢失, 导致含有·8S的非整倍体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