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343篇
林业   261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119篇
  305篇
综合类   1564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641篇
园艺   202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14篇
  1974年   31篇
  1973年   29篇
  1972年   29篇
  1971年   22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选择适宜宜昌地区早春大棚种植的厚皮甜瓜(Cucumis melo)品种,选择了7个厚皮甜瓜品种与种植面积较广的长江蜜魁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生物学性状、果实品质及产量等指标的调查分析,从中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众天8号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口感爽脆,抗病性较强,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七彩脆蜜因其果肉独特,口感爽脆,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2.
比旋度是右旋糖酐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右旋糖酐生产过程中的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糖类小分子物质的存在直接影响右旋糖酐产品的比旋度。通过不同分离纯化,不同水解方法等工艺过程来探究影响右旋糖酐产品比旋度的各种因素。同一右旋糖酐水解溶液应用乙醇沉淀法分离纯化时,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比旋度下降;多级乙醇沉淀分离纯化右旋糖酐时,高乙醇浓度高分离得到的右旋糖酐比旋度大于低乙醇浓度的右旋糖酐;粗酐和膜处理右旋糖酐发酵液水解制备的产品品质优于发酵直接水解制备的产品,粗酐和膜处理右旋糖酐发酵液水解液乙醇分级沉淀分离纯化产品比旋度分别为+192.4和+191.9,均达到国家标准,水解液膜分离和乙醇一次性沉淀组合分离纯化产品平均比旋度+194.7,有望达到国际最高标准(+195.0),发酵液直接水解液乙醇分级纯化和乙醇再次沉淀组合分离纯化产品比旋度达到国家标准+190;右旋糖酐的酶解产品品质优于盐酸水解产品品质,产品比旋度+196.6,达到国际最高标准;75%的乙醇洗涤沉淀可以提高产品比旋度,多次洗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3.
根据世界各大数据库描述的木兰科植物52个属级分类群和1 453个属下分类群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世界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情况,统计了木兰科植物主要的分类系统、发现的年份、命名人、出版物等信息。进一步研究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着重探讨中国的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进程以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整体上我国在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和研究上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中国早期并不看重植物的命名且国际交流不多,中国本土木兰科植物大多由外国学者命名。18、19世纪对世界植物的早期探索和引种驯化虽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经济和社会特点,但是从木兰科植物的发现和研究以及全世界传播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0世纪中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植物学研究的兴起,我国的木兰科植物学家逐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近20年来成为木兰科植物新类群发现和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监控施钾下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分配变化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为节约钾资源,实现小麦丰产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监控施钾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北方麦区农户小麦施钾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小麦产量随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增加,在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6 340 kg·hm-2。土壤速效钾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平均为5 409 kg·hm-2。与农户施肥相比,在土壤速效钾含量<90、90—120、120—150和>180 mg·kg-1时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增加了钾肥用量,在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减少了钾肥用量,各土壤速效钾水平下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施用钾肥均提高了小麦产量,且在速效钾含量<90和>180 mg·kg-1时显著增产。土壤有效磷含量>30 mg·kg-1时,土壤速效钾含量120—150或>18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氮含量,农户施肥和监控施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不施钾肥的小麦籽粒磷钾含量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150 mg·kg-1时,监控施肥的钾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吸收效率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结论】在北方麦区,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合理施肥可使小麦产量达较高水平,但当土壤有效磷较高,超过3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应根据土壤速效磷钾和小麦产量水平监控施肥,合理确定钾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小麦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5.
96.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
对重金属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材料是近年来热门的土壤修复材料,然而关于不同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对土壤中Cd钝化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Cd污染农田土壤开展菠菜盆栽试验,研究了铁氧体改性生物炭、磁铁矿改性生物炭和水滑石改性生物炭对菠菜生长和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量均为5 g·kg-1的条件下,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铁氧体改性生物炭、磁铁矿改性生物炭和水滑石改性生物炭使土壤DTPA-Cd含量分别降低了23.4%、24.8%和37.1%,生物富集系数降低了4.00%、13.3%和65.0%。此外,水滑石改性生物炭使植株干质量增加4.27倍,显著降低了Cd积累量(59.5%)。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能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Cd的有效性和移动性,提高土壤质量,进而促进菠菜的生长和抑制菠菜对Cd的积累。研究表明,水滑石改性生物炭在促进菠菜生长和钝化土壤Cd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含铁矿物和有机物添加对生菜砷酸盐毒性的调控作用,采用高分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培养液中外源添加物与砷(As)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不同处理组生菜中As的存在形态及累积变化状况,并综合考察了营养元素含量、超氧化物酶浓度和丙二醛含量等抗氧化系统和纤维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的As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作用力结合在黄铁矿表面,添加谷氨酸促进了该过程的发生,从而抑制了As从植物根部向可食部的迁移。当生菜生长至第20~40天,相比黄铁矿单独处理,黄铁矿和谷氨酸组合处理使无机As浓度降低35.9%,总As浓度降低16.9%;与谷氨酸单独处理相比,无机As浓度降低4.0%,总As浓度降低21.8%。在植物叶片中,相比As (Ⅴ)单独处理组,黄铁矿和谷氨酸的添加使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0.8%~30.8%和17.1%~25.5%,通过增加叶片中超氧化物酶的合成限制活性氧在体内的积累,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黄铁矿添加具有促进营养元素吸收的作用,而谷氨酸添加有利于缓解由As胁迫引起的植物氧化应激作用。相比黄铁矿单独处理,黄铁矿和谷氨酸组合处理更有利于植物对镁(Mg)、锰(Mn)、铜(Cu)和铁(Fe)元素的吸收,增强植物对As的抗逆性。同时,与谷氨酸或黄铁矿单独处理相比,二者组合处理提升了植物的品质,分别使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42.5%和69.3%,纤维素含量提高了21.2%和374.6%,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1.4%和21.4%。研究表明,黄铁矿和谷氨酸组合处理能有效降低溶液中As的迁移和生菜叶片中As的积累,有利于植物体中活性氧的清除,并可提高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99.
利用Fluxnet2015全球通量塔观测数据集,研究了随机森林(RF)、梯度增强回归分析(GBR)、支持向量回归(SVR)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DNN)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实际蒸散发(Evaporation,ET)。通过对比研究,确定了预测实际蒸散发的最佳特征变量组合,包括短波辐射、净辐射、初级生产总值、气温、土壤温度、风速、降水、经度、纬度和时间。以此为模型输入,利用Fluxnet2015站点测试数据集和ERA5-Land再分析资料提供的输入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的实际蒸散发估计精度,结果表明:以站点数据为输入,SVR算法精度相对较高,其R²可达0.896,RPE最小为31.5%;以ERA5-Land再分析资料为输入,除了GBR算法以外,其余3种方法R²高于0.820,RPE小于57%。另外,模型算法估计的ET精度要明显高于ERA5-Land再分析资料提供的ET产品。  相似文献   
100.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一环,收集该区域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在ArcGIS10.2下利用渔网(Fishnet)将该区域按2 km×2 km划分为319个格网,在格网中心点进行样点设置。在非水域和建设用地的样点(共计307个)周围设置20 m×20 m的样地,调查地形和植被情况,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测试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确定主导立地因子,最后划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立地类型并确定困难立地类型。结果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立地条件主导因子为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土层厚。该区域共划分出3个立地类型区、3个立地类型组、34个立地类型。其中,困难立地类型有13个,面积394.47 km2,占公园面积30.94%。对困难立地,应结合实际,采取工程措施结合植树造林、植草、封禁等不同措施进行植被恢复。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森林结构优化和生态、景观质量提升、植被恢复等工程建设中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