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0篇
  免费   1824篇
  国内免费   2544篇
林业   1764篇
农学   1427篇
基础科学   1280篇
  2630篇
综合类   13566篇
农作物   1958篇
水产渔业   1126篇
畜牧兽医   4315篇
园艺   1972篇
植物保护   1180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575篇
  2022年   1225篇
  2021年   1272篇
  2020年   1154篇
  2019年   1122篇
  2018年   812篇
  2017年   1303篇
  2016年   870篇
  2015年   1289篇
  2014年   1386篇
  2013年   1699篇
  2012年   2374篇
  2011年   2382篇
  2010年   2214篇
  2009年   1870篇
  2008年   2000篇
  2007年   1813篇
  2006年   1508篇
  2005年   1249篇
  2004年   805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491篇
  2001年   457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农业科技在云南兴边富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势在必行.结合全国兴边富民工程发展状况,分析了农业科技在云南兴边富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42.
二苯基噻吩活性氧量子产率、杀虫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以α-三联噻吩(α-T)为对照,首次研究了二苯基噻吩活性氧量子产率、杀虫活性及稳定性。【结果】二苯基噻吩紫外光照射280 min后吸光度变化最大值为 A=0.438,α-T在200 min后吸光度变化值最大 A=0.480;二苯基噻吩和α-T对白纹伊蚊3龄幼虫24h的LC50值分别为9.18×10-3 ?g·ml-1和9.69×10-4 ?g·ml-1,对小菜蛾3龄幼虫LC50值分别为267.87 ?g·ml-1和 222.22 ?g·ml-1;二苯基噻吩和α-T在甲醇中半衰期为113.62 h和10.65 h。二苯基噻吩量子产率与α-T相当,对白纹伊蚊和小菜蛾具有较好的光活化毒杀作用,但稳定性好。【结论】二苯基噻吩克服了光活化杀虫剂稳定性差而难以在田间推广使用等不足,在杀虫的同时又能催化降解残留农药三唑磷,二苯基噻吩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3.
陆地棉产量组分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指导纤维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产量组分和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贡献率在12%~76%);铃重对马克隆值有较高的显性贡献(CRD=58%);铃数和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CRM=100%),而铃重对纤维长度的母性效应却有抑制作用(CRM=-60%)。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铃重和衣分对马克隆值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较大(贡献率分别为CRDE=47%、CRME=56%和CRME=33%),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却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贡献率为CRME= -83%);铃数对纤维强度、铃重对马克隆值分别有较大的显性与环境互作抑制作用(贡献率分别为CRDE= -40%和CRDE= -87%)。对纤维品质性状加性、母性效应贡献最大的产量组分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亲本3的铃重、亲本5的铃数对其纤维长度的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的铃数、亲本5的铃重对其纤维强度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5的铃数对其马克隆值有负向最大的加性贡献;多数杂交组合马克隆值的显性效应主要受铃重影响。【结论】陆地棉3个产量组分分别对3个品质性状各遗传组分的贡献率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组合及其亲本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不同遗传组分贡献的效应值因亲本和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   
944.
柑桔黄龙病的常规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为柑桔黄龙病的早期诊断和寄主体内病原菌的动态监测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检验检疫技术。【方法】利用亚洲韧皮杆菌核糖体蛋白基因rplJ/rplL设计了2对PCR引物CQULA03F/CQULA03R、CQULA04F/CQULA04R和1条TaqMan探针CQULAP1,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常规PCR和TaqMan探针法、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法两种荧光定量PCR(共3种)反应体系;确定了3种体系各自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据此对3种体系进行了比较;从2004年7月到2005年5月还利用常规PCR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体系完成了对柑桔黄龙病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的周年变化的动态监测。【结果】两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比常规PCR高出至少2~3个数量级,而TaqMan探针法由于使用了杂交探针,其特异性尤其可靠,另外两种定量PCR较小的产物片段使得它们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加上荧光定量PCR方法本身受污染可能性小、操作简便等固有优势,使得前者更适合于柑桔黄龙病的检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2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为柑桔黄龙病的病害早期诊断以及柑桔黄龙病病原菌近缘种的甄别提供准确、灵敏、快速的检验检疫技术。  相似文献   
945.
以美国无核葡萄新品种SRO2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对适合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的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于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6-BA0.5mg/L+IBA0.1mg/L,利于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6-BA0.3mg/L+IBA0.1mg/L,增殖率为4.8,利于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0.1mg/L。  相似文献   
946.
施用EDDS对海州香薷铜锌吸收的强化作用及淋溶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了加入易降解螯合剂EDDS后污染土壤及修复植物海州香薷地上部Cu和Zn含量的变化,及地下50cm处渗滤水中Cu、Zn浓度。结果显示,添加EDDS提高了海州香薷对Cu和Zn的吸收量,同时增加了50cm土层处渗滤液的Cu和Zn浓度,但是渗滤液中重金属浓度仍低于国家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表明EDDS对于海州香薷吸收铜、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于地下水的潜在淋滤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947.
保护率指标在杀虫剂联合作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斜纹夜蛾2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浸叶碟法同时测定了印楝素A与氟虫腈、毒死蜱与高效氯氰菊酯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的保护率和死亡率,以不同的评价指标计算其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叶片保护率比死亡率能更准确地反映部分杀虫剂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评价杀虫剂的联合作用,尤其是评价拒食剂和毒杀剂的联合作用时,以保护中浓度(median protection concentration,PC50)或保护中量(median protection dose,PD50)为毒力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48.
正交实验设计法检测6种硝酸稀土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及微核检测方法,探讨了6种硝酸稀土[Ce(NO3)3,Er(NO3)3,Sm(NO3)3,La(N0O3)3,Y(NO3)3,Eu(NO3)3]对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实验设置了6种硝酸稀土作为处理因素,每种硝酸稀土分别取5个不同的浓度水平,共25组实验,然后用微核测试法检测了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结果表明,5种硝酸稀土(除硝酸镧外)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具有显著眭(P〈0.05或者P〈0.01)的影响,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微核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硝酸镧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没有显著性影响。与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处理)相比,混合稀土化合物溶液随总浓度的增加,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率显著上升,表现出一定的联合毒作用。提示5种硝酸稀土(除硝酸镧外)对玉米根尖细胞具有遗传毒性,相互间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不同硝酸稀土的混合物具有一定的联合毒作用。  相似文献   
949.
Cu、Zn是我国城市污泥中最主要的重金属元素。本文采用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了8种城市污泥中Cu、Zn植物有效性。同时采用中性盐浸提剂(NH4NO3)、酸浸提剂(HCl)和有机配体浸提剂(EDTA)对污泥中Zn、Cu的有效态进行化学浸提。将浸提剂浸提所得的元素有效态含量与该元素在小麦幼苗根系中的元素的富集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样品Cu、Zn的生物有效性存在差异,Cu有效性范围为4.5%—16.1%,Zn有效性范围为3.6%—12.1%。化学浸提剂的选择影响城市污泥中元素的提取性的评价。EDTA所提取的有效态量显著高于稀HCl和N H4NO3,而后两者提取的量相近。相关分析表明NH4NO3对Cu、Zn浸提量与小麦根系富集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因此,建议采用NH4NO3作为污泥Cu、Zn生物有效性的评价的最佳化学提取剂。  相似文献   
950.
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的通讯控制系统。介绍了USB控制模块与单片机、PC机之间进行数据通讯的原理、特点及硬件的实现方法;阐述了通过USB接口实现对外界参数的数据采集分析及对多种外部设备控制的原理;对USB通讯软件的设计思想及编程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USB接口驱动程序的开发工具及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