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73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77篇
  152篇
综合类   301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霍国胜  夏德宏 《油气储运》1999,18(10):25-27
管内液体的流动速度在超过临界流速后,流体与管壁之间会出现相对滑动。分析认为,滑移与减阻之间关系密切。给出了滑移模型以及影响减阻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2.
人工引入光合细菌于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中,监测与养殖环境相关的水质因子(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的变化;观察不同光合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对人工制造的胁迫环境的抗逆性;观测不同光合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与体重增长率。研究光合细菌对水质改善和凡纳滨对虾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能显著(P<0.05)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并抑制亚硝酸盐氮的产生;当光合细菌投放浓度为3×103cfu/mL时,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均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1.59%、43.42%、52.20%;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8.67%,体重增长率是对照组的1.34倍;当光合细菌使用浓度为3×102cfu/mL~3×104cfu/mL时,对虾抗逆性显著(P<0.05)增强,对虾在氨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钾、甲醛胁迫下24 h的成活率均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6.67%、25.00%、26.39%、10.00%。  相似文献   
103.
奶牛体温是衡量奶牛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定时采集奶牛体温对于判断奶牛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意义。人们对于数据传输大多采用有线方式,但牛舍环境不便于铺设线缆进行数据传输。为此,本系统利用收发芯片NRF24E1进行设计,实现了奶牛体温数据采集系统与上位机进行无线通信,满足了对奶牛体温数据实时监测的要求,提高了对奶牛体温数据采集的自动性和高效性。通过芯片的选型以及芯片外围电路的改进优化了硬件电路,并且设计了有效的通信协议,防止传输的数据信号产生畸变并具有自动剔除错误信号的能力。该系统对多头奶牛的体温进行了测量,试验表明,本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成本低功耗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拖拉机电液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用于拖拉机的电控液压自动助力转向(EHPS)系统,将方向盘阻力转矩引入到系统中,实现了转矩感应型助力特性的液压助力转向,既可保证转向轻便性,确保实时提供足够助力,又减少能量损失。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EHPS系统仿真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和快速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05.
中国观赏鱼产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赏鱼养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初具规模,其发展具有产业链延伸较广、产品附加值较高、生产要素集约性较强、产业运营模式较多、单位面积产出较高等五项独特的优点。本文对养殖较为广泛、产业发展带动较强的几大观赏鱼品种进行了剖析:①七彩神仙鱼作为中高档热带观赏鱼的代表种类之一,市场潜力巨大;②锦鲤是大众化的养殖品种,目前规模化的养殖初具规模,产业逐渐走上正轨,但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有待提升;③龙鱼和其他热带观赏鱼品种较多,高端的龙鱼主要来自国外,部分热带观赏鱼可实现国内生产,销往国外。同时,提出了我国观赏鱼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①要以科技为先,加强新品种的开发;②增强大众意识;加速市场的整顿;③改进市场营销模式;④培育健康的生态养殖模式;⑤拓展市场,开发新领域等,以使观赏鱼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备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针对目前中国生物质原料复杂多样,以及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系统配合协调能力差、原料适应能力差、生产率低等问题。该文采用模辊式成型原理,研发设计了有强制喂料系统的成型机以及配套设备,采用二次粉碎工艺以及连续喂料与调制喂料相结合的混配工艺,提出了能够适应多种生物质原料特性的固体成型燃料生产工艺路线,建立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线。试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线的每小时生产率比单机状态下提高了17.3%,经济效益提高13.3%,成型率达到98%,堆积密度和颗粒密度也明显高于单机,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规模化、连续稳定生产,有利于中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有机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研究有机肥施入稻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猪粪、鸡粪和稻草分别与化肥混施处理,利用静态箱法-气相色谱仪监测稻田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处理(CF)CH_4季节排放为202.1、279.9和332.5 kg/hm~2,与猪粪(PM)无显性差异,明显低于鸡粪(CM)和稻草(RS)处理;CF处理N_2O排放总量最高,与有机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CH_4季节排放通量与土壤E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肥料中不同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8.4~114.5 g/kg,肥料中被167 mmol/L高锰酸钾氧化的有机碳(ROC167)与稻田CH_4排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72,P0.05);施有机肥第三年水稻平均产量比CF处理增加14.3%(P0.05);不同有机肥中,以PM处理的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小,与不施肥和CF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猪粪的ROC167含量低,能较好的协调环境与产量之间关系,是值得推荐的有机肥种类。  相似文献   
108.
自然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自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了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方法。以河北邢台市山区某村为例,针对其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特点,构建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该村农业废弃物以果木剪枝、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尿等为主,通过构建以果木剪枝热解+炭基有机肥还田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辅以污水处理利用技术,实现了废弃物能源化和就地肥料化利用。通过对该自然村循环利用模式进行实地评价验证,结果表明该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分结果为优。该文为中国村镇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选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9.
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技术,依据施药猕猴桃和空白猕猴桃中氯吡脲残留量不同、有机成分含量不同,进行了2类猕猴桃的无损识别技术研究。首先进行2类猕猴桃的田间试验,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猕猴桃样品,然后通过近红外高光谱设备扫描样品,获得每个样品的近红外高光谱图像并输出每个样品平均反射光谱值,最后进行2类猕猴桃的无损识别。结果表明,PCA-LDA(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SVM)2个数学模型的正确识别率都是94.4%;施药样品氯吡脲的残留量为0.03 mg/kg,空白样品的氯吡脲残留量为0 mg/kg;总糖、总酚、维生素C、可滴定酸、17种氨基酸、8种微量元素等有机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技术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猕猴桃的无损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0.
篌竹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我国各省(区),是重要的中小型笋材兼用竹种之一,其栽培及经营技术研发历来为业界关注。本研究收集了篌竹近40年国内外研究文献100余篇,系统分析了篌竹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苗木培育、人工造林、病虫害防治、幼林和成林抚育,以及材用林、笋用林和笋材兼用林经营关键技术,以期为篌竹林培育利用及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