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0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林业   184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162篇
  445篇
综合类   1269篇
农作物   181篇
水产渔业   90篇
畜牧兽医   511篇
园艺   256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的选育及利用概况;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和相关分子标记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洋葱雄性不育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2.
用混合基质、砂、田土3种基质对豫西山区5种野生百合中层鳞片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5种野生百合中层鳞片都具有较强的扦插繁殖能力,同时证明5种野生百合中层鳞片在不同基质中的扦插成活与成球情况不同,混合基质最适宜野生百合中层鳞片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73.
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吡啶为溶剂半合成制备茯苓多糖硫酸酯 (Pachyman sulfate, PS),对比分析磺化前后产物的特征光谱变化;以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体外杀伤小鼠淋巴瘤细胞Yac-1的杀伤率衡量NK细胞活性,考察PS增强NK细胞自然杀伤活性.结果表明,PS重均分子量为1.02×104 Da;紫外光谱分析表明PS在260 nm处可见明显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S新出现的在1 250 cm-1和810 cm-1处的吸收峰为硫酸酯化的特征峰;13C-NMR谱表明PS单糖残基上3个自由羟基均发生取代反应;PS显著提高NK细胞杀伤Yac-1细胞的活性(P<0.001),且试验范围内杀伤率随PS剂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74.
城中村改造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随着城市的扩张,许多农村被包围在城市中,形成了所谓的”城中村”,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现有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展开了广泛的探讨,结合实际情况对现行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动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5.
对分离自玉米植株的内生细菌R-4进行鉴定,测试其对玉米南方锈病(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用盆栽方法测定菌株R-4对玉米植株的促生效果,根据16S r DNA序列对菌株R-4进行鉴定,采用自然发病方式测试其对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菌株R-4处理玉米的发芽率、播种后18 d株高、播种后28 d株高、植株地上部干重及根干重比对照分别增加17.19%、32.03%、41.80%、92.53%和37.03%。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R-4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R-4在先玉335、银糯1号、浚单20上对SCR的防效达39.2%~92.1%(平均为65.7%),经该菌处理后玉米增产2.58%~9.02%(平均为6.66%)。  相似文献   
76.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其特点为危害重、分布广、难防治,每年对大豆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种植大豆抗性新品种是防治SCN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研究大豆对SCN侵染的应答机制,是培育大豆持久抗病品种的前提,对加快抗线虫品种选育及SCN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大豆对SCN侵染的组织细胞学应答机制;介绍了大豆在SCN侵染后酶系变化及酚类代谢的生理生化应答机制;从分子水平阐明了SCN侵染后大豆的基因转录变化,差异蛋白及DNA甲基化的应答机制,以期为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水稻香味基因Badh2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香稻作为一类特殊的水稻群体,以其清香可口的品质特性备受消费者的欢迎。到目前为止,水稻中的香味主要受第8染色体上编码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方法】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中花11的香味基因Badh2进行编辑。【结果】获得转基因T_0代植株并对其所衍生的T_1代20个单株进行了鉴定分析,获得了一个剔除了载体骨架且第1外显子上插入一个碱基T的突变体材料。该材料中Badh2 RNA水平显著下调;利用GC-MS技术测定野生型及突变体材料籽粒2-乙酰-1-吡咯啉含量,结果表明突变体材料中的香味物质显著增加;此外,我们还对野生型及T_2代香型植株水稻产量及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进行了考查及测定分析,发现除分蘖数及结实率呈现出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两组材料间都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地对水稻香味基因进行了编辑,可为香稻育种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加快香稻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78.
离树间距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离树间距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单作(D0)小麦及距离枣树90cm、110cm、130cm(D1、D2、D3)的间作小麦光合、LAI、分蘖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在灌浆期D0和D2、D3处理下小麦净光合速率比D1处理分别高13.04%、8.99%、11.73%,D0、D2和D3处理的小麦气孔导度比D1分别高21.43%、9.52%、16.67%,而各处理间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明显差异。从拔节期至成熟期,不同处理间的小麦单株茎数、单株分蘖数、LAI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D0D3D2D1。D0和D3处理下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高于D2和D1;小麦产量表现为D0D3D2D1,D0处理比D1、D2、D3处理分别高25.78%、16.49%和6.70%。枣麦间作下,距离枣树越远,小麦植株光合性状表现越好,产量也较高,因此优化枣麦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9.
为筛选防治射干锈病的适宜药剂,2016年7-8月在贵州省长顺县进行了申嗪霉素、戊唑醇、苯醚甲环唑3种药剂防治射干锈病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对射干锈病均有良好防效,二次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三次药后15d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防治射干锈病,在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的基础上,做到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0.
芦苇种子萌发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扎龙湿地芦苇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质、不同萌发温度、不同基质埋藏深度和不同基质水分饱和度条件下芦苇种子的萌发过程,比较不同处理条件对芦苇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质条件下芦苇种子萌发过程呈现“S”型曲线,种子发芽率均较高,土壤培最高(达94%),滤纸最低(为82.6%),发芽势土壤最高(为93.34%),滤纸最低(为71.34%);芦苇种子低于20℃恒温培养很难发芽,20~30℃随温度的增高芦苇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增加趋势;蛭石培1~6 mm埋深芦苇种子均能出苗,发芽率2 mm埋深最高(为96%),土壤培仅在1~2 mm埋深时出苗,发芽率和发芽势1 mm埋深最高;蛭石培、土壤培在80%水分饱和度发芽率最高(分别为93.34%、90%).不同培养条件对芦苇种子萌发影响较大,蛭石在30℃、80%水分饱和度、2 mm埋深为芦苇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