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181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154篇
  443篇
综合类   1286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512篇
园艺   255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斑鳠(Mystus guttatus)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基于RAPD技术,分析了珠江水系西江段野生斑鳠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个随机引物对30个斑鳠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3210条DNA片段,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107条带。在检测到的107个位点中,多态位点数为48个,占44.9%,仅有一个引物S30没有扩增出多态带。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0.2804,最小的遗传距离0.0467,平均遗传距离0.1526±0.037,种群内个体间平均的相似率为84.7±3.7%。  相似文献   
92.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的纸坊沟小流域为例,对小流域内退耕地植被恢复后各群落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讲,老荒坡和狼牙刺群落抗侵蚀能力最强,其次是刺槐、沙棘等人工林地,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和农耕玉米地抗侵蚀能力最弱;(2)从土壤团聚度、分散率和分散系数指标看,刺槐和黄刺梅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强,农耕地和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差,人工林地和其它退耕还草地抗蚀性能居中;(3)从土壤生物结皮盖度讲,抗蚀性能为以茭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以铁杆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4)从土壤侵蚀量来看,刺槐和沙棘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强,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弱。综合分析得出抗蚀性能为:老荒坡,狼牙刺〉刺槐,黄刺玫,沙棘〉柠条〉白羊草,茭蒿〉铁杆蒿〉猪毛蒿,农耕地。随着退耕时间的延伸,退耕还林还草地的抗蚀性较农耕地不断提高,而与当地老荒坡群落的抗蚀性越来越接近。狼牙刺群落、刺槐和沙棘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好,猪毛蒿群落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弱,老荒坡各群落抗蚀性能较强,农耕地抗蚀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3.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延安、安塞和吴旗选择典型黄土丘陵不同植被类型区的不同年限退耕地为试点,通过S型方法采集土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进行了养分分析,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间变异。受传统农业影响的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K的变异较大;而全P和速效P的变异相对较小。不同退耕年限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异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别。退耕初期,受耕作和施肥影响,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植被特征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变异性较大;随着耕作施肥活动的停止和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使土壤养分含量有一个降低的过程,土壤养分的变异也较大;而随着植被恢复和群落演替的继续,植被枯落物逐步增多,土壤也逐步发育,植被指数与土壤养分均呈增长趋势,并在退耕地20年左右时达到稳定状态,但土壤的发育往往滞后于植被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生物炭应用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年限)的综合效益,以东北黑土区坡度为3°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8年,设置不加生物炭的常规处理(C0)和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25 t/hm2(C25)、50 t/hm2(C50)、75 t/hm2(C75)、100 t/hm2(C100)共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炭量以及施炭年限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生态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在施炭量为50 t/hm2时,连续施用2年,土壤蓄水保土效果最佳;连续施用3年,土壤结构最为理想;施炭量为100 t/hm2时,连续施用4年,土壤肥力最佳。在经济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提高作物节水增产性能及其经济产值,施用1年、施炭量为75 t/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连续施用2年、施炭量为25 t/hm2时,生物炭边际生产力最大,施炭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1...  相似文献   
95.
不同填充颗粒半径水稻种子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被广泛运用在气力式排种器工作过程的研究中,因确定性颗粒轨道数值计算模型的需求,种子多采用颗粒聚合的方法建模,该方法采用的填充球颗粒半径越小、数量越多就越能接近种子的真实形态,但会造成仿真计算资源过度消耗、仿真时间增长。为研究不同填充球半径的水稻种子模型对颗粒间的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寻找种子模型最佳的填充球颗粒数量,本文以水稻种子为研究对象,借助三维扫描与逆向拟合的方法获取种子外形轮廓,分别采用不同半径(0.30、0.21、0.18、0.16、0.15mm)的球颗粒对其进行填充,形成气固耦合的水稻颗粒粘结聚合模型。采用无底圆筒提升、滑落堆积的真实试验与仿真测定,采用曲面响应法,以休止角为指标,标定出不同填充球颗粒半径种子模型的种间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通过圆筒提升和滑落堆积试验对参数进行验证,以仿真试验休止角的变异系数为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球半径的减小,仿真结果越接近真实值;通过水稻正压式排种器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进行验证,以充种率为指标,结果表明填充颗粒半径为0.21mm,仿真时长与仿真精度最优。  相似文献   
96.
基于圆柱面模型的仿形喷雾植物冠层密度超声量化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低成本超声波传感器搭建了一套植物冠层超声回波信号检测系统,建立了基于圆柱面叶片分布模型的量化测试台。在正交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基础上,建立了超声回波信号均值与冠层密度、探测距离的定量关系,即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对已建立的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具有显著性,且失拟性不显著。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决定系数R2和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 988 5和0. 911 4,表明试验值和预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了验证已建立的植物冠层量化模型的可靠性,于室内测试台进行了4种植物在3种不同测试距离下的冠层密度验证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实测值与模型测量值的相对误差最小为1. 230%,最大为13. 650%,平均相对误差为6. 120%,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对室内测试台的冠层密度测量有较好适用性。室外选择3棵不同的桂树,每棵树选择9个测试点进行验证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实测密度与模型测量密度的最小相对误差为3. 959%,最大相对误差为20. 600%; 3棵桂树的实测密度与模型测量密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 244%、12. 246%和9. 628%,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对户外桂树密度测量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7.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以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为对照,研究了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花生叶绿素含量,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午达到最大值;玉米东西行向种植东侧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上午间作明显大于单作,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玉米阴天和晴天的光合速率,却明显降低了花生光合速率;在晴天,间作玉米花生的Fv/Fm、ΦPSⅡ日变化均呈倒抛物线,上午间作玉米明显大于单作的,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花生的Fv/Fm,中午花生的ΦPSⅡ间作低于单作,上午和下午反之;阴天的Fv/Fm、ΦPSⅡ,间作玉米除中午小于外,上午和下午均大于单作玉米,间作花生全天均高于单作花生,说明玉米花生间作提高了花生对弱光的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8.
为改善传统被动悬架的动力学性能,回收悬架振动能量,设计了一种半主动混合悬架系统。建立1/4车动力学方程,分别研究馈能回路处于Boost模式和Buck模式时馈能回路内电流的变化情况,并分析MOS管占空比对直线电动机电磁阻尼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天棚和地棚混合控制的半主动控制策略。提出半主动控制参考力的概念,并运用粒子群算法确定其最优控制参数。通过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电路电流的追踪,达到对电动机电磁阻尼力实时控制的目的。接着运用Simulink仿真搭建混合悬架系统模型,分别进行动力学性能、馈能性能以及电流跟踪控制效果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半主动混合悬架能够在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同时回收部分振动能量,所设计的半主动控制器对电流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最后,进行台架试验,通过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
温室环境因子驱动甜瓜水分传输机理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室控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量,根据水量平衡法控制土壤含水率,按照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甜瓜蒸腾量进行模拟,并探讨各因子调控水分传输的机制。基于Jarvis模型建立环境因素驱动的多元非线性气孔导度模型,结合水汽扩散原理建立蒸腾量模型,模型预测精度良好。探究因素交互作用及其耦合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除相对湿度对蒸腾表现为抑制作用,土壤含水率、空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均对蒸腾具有促进作用;土壤含水率与空气温度的单因素效应相似,随因素水平增加,蒸腾量线性升高;光合有效辐射量驱动蒸腾的单因素效应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当因素水平超过阈值后,蒸腾量逐渐下降。环境因素在驱动和调控蒸腾过程中均存在密切耦合和反馈效应,土壤含水率与温度对蒸腾调控的耦合效应趋近于平滑曲面,蒸腾量随两因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试验水平内两因素对蒸腾表现为协同促进效应;空气相对湿度减弱了水汽扩散驱动力,进而抑制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对蒸腾的驱动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0.
施用控释尿素对大豆吸氮量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施用控释尿素对大豆吸N量及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N肥利用效率提高 3 0 6 %~ 1 1 93% ,沙土中尿素N残留量增加 1 2 5 %~ 1 5 89% ,大豆产量提高 2 1 6 9%~ 4 9 2 2 % ,且改善大豆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